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学进展

颅内动脉的钙化模式与动脉粥样硬化

时间:2019-01-09 10:1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空 点击: 201次

        CT 检测到的颅内动脉钙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因子。通常,钙化被认为位于内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然而,以前的颅外动脉的研究显示血管壁中层和内弹力层也存在钙化,但是不一定伴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颅内动脉,钙化的组织病理学鲜为人知。

        2018年11月来自香港的Wen-Jie Yang等在 Stroke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探讨颅内钙化的模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共收集了32例成人尸体解剖的病历,评价了位于 MCA、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钙化模式和分布。CT钙化模式对应相应的组织学。

        37个节段(39%)可以检测到钙化,包括25个节段为内膜钙化,6个节段为内弹力层钙化,3个节段为外膜钙化,3个节段为复合钙化。钙化更常见于椎动脉(51%),随后为 MCA(35%)和基底动脉(14%;椎动脉 vs 基底动脉 P<0.01)。内弹力层钙化主要见于椎动脉(7/8,88%)。所有27例(100%)内膜钙化皆表现为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progressive atherosclerotic lesions)(P<0.001),然而仅3/8例(38%)内弹力层钙化和4/6例(67%)外膜钙化与进展性斑块(progressive plaques)有关。合并内膜钙化的动脉往往存在更加严重的官腔狭窄(vs 无内膜钙化)(46% vs 21%;P<0.001)。

        最终作者认为该组织学分析发现颅内钙化存在三种模式,包括内膜、内弹力层和外膜钙化。但是仅内膜钙化与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有关,提示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