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健康支撑

时间:2006-07-01 10:30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admin 点击: 278次
        健康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面临着GDP的增加赶不上健康需求增加的挑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白书忠指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高素质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健康是第一保障力;而健康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现代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医疗与家庭保健,健康体检与保健品的科学使用,心理健康咨询与调理,中医中药与传统养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认为,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以及进行预防,宗旨就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物力资源达到最大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人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针对性强的准确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2005年国家立项的“863”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健康支撑,为科技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攻关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成功运行提供了典型经验。  



        高起点的立项  

        计划经济时期固化的思维程式,使人们囿于部门所有,行业壁垒,各自为政,优势分散,影响了资源最大化的发挥作用。至今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  

        在科学技术已经和社会发展日益融为一体的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集团化无不预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今天的科学,已经从过去那种作坊式经营的小科学,转变为集约攻坚的大科学。居里夫人当年从一口大锅里搅出诺贝尔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单门独户,闭门造车,或许可以在电脑上写写文章,但多数重大项目的完成,已经绝对不是一两个英雄好汉就可以包打天下的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运用系统工程科学的方法,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也是成功运作大的社会化服务课题的必要条件。  

        于是,科技部重大攻关专项课题“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的创意伊始,专家们经过反复思考、认真研讨,不断将目光聚焦在尽快满足社会需求,有效整合创新要素、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社会化的创新网络等关键问题上。  

        渐渐地,一个面向社会迫切需求的课题,即联合卫生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和高科技企业共同推进基因检测服务的,在立项时就有明确应用目的,颇具系统科学色彩的新创意日趋成熟;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管、产、学、研、服有机结合的组织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思路勾勒完毕;创建“互连互通,互补互动,互利互信”的运行机制的新构架设计出台;一个用实施系统工程的方法运作成果转化的共同体的蓝图跃然纸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研究机构做企业不是一种健康模式。  

        科学文化和企业文化几近天壤,让学者做商人正如让商人当科学家一样,角色的互易是很难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该让企业去完成,而不是科学家的孩子自己养。  

        因此,路甬祥说:不能指望科学院大部分的成果在研究阶段就成为产品,形成竞争能力。这些研究起到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作用;它的转移、转化要通过人才转移、知识转移、成果转移,最终由企业完成,成为产品和社会竞争力。健康的模式应该是科学院的知识、人才,和社会的资本、精英管理人才、企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强大、更加有效的产业转化能力。这正如唐代思想家韩愈所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的课题组领导成员,就是一批具有超前的思维,过人的创新能力、应对挑战颇具制胜把握的专家群体;他们或是资深的科技管理专家,或是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的留学人员,有的是商海弄潮的佼佼者,有的是学术积淀很深的医务或教育工作者。  

        由上述专家们的智慧集纳而成的课题“科学社会工程”,堪称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极有改革创新意义、具有无限深化拓展空间的新经济理论的新创意、新成果。  



        有效的运行  

        高起点的组织管理能力,是“科学社会工程”课题特色。  

        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国家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  

        “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立项批准于“十五”规划末年,  由北京聚源创新产业有限公司主持,联合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有关单位迅速凝结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所有制的攻关队伍。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服有机结合,各种资源、技术、知识、创意与资金集成等优势整合的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模式,使高校的知识转移,研究单位的强有力技术支撑,企业的有效组织形成合力,项目实施不到一年,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上海市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区杨浦,建立了“科学社会工程”上海实践示范基地;建成系统性高通量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鉴定、评估与认证技术体系;已经能够系统性地进行检测、鉴定、评估与认证,并向社会推广基因检测的个性化保健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初步建成科学社会工程中国人群样本库及资料、数据库;目前做到研究筛选一批、验证认证一批、转化服务一批,持续提供新的检测位点和方法,补充完善并进一步优化和建立新的检测标准,总结和完善验证体系的建设;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标准18项;项目在前期实施过程中已带动企业投入千万元人民币。  

        目前又有近30家科研、医学、高校和企业等具有很强研究能力和研究资源的单位,自愿参与该科学社会工程,充分证明了科技部立项的及时和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指导思想的正确:“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  

        从今年2月起  ,项目组已委托上海遗传学会等承办了4个会议  ,邀请了在沪的10多位院士和30多位资深专家学者,认真制订一系列的认证规程、审定和确认了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若干基因位点、考察和批准了几个相关的从业机构  。依托卫生部妇幼保健中心起草检测与服务标准;编制了公共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大纲。还按国际标准,在苏州国家高新区建立了基因检测服务的器材保障体系和产业基地,并已推出检测耗材等产品。  

        至此,基因检测的科学化、规范化支撑条件和环境建设初具规模。“科学社会工程”积极、有序推进,可望在“十一五”期间加速发展。  



        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该课题通过实施“科学社会工程”,还探索出以企业为核心的新型管、产、学、研、服结合的“五五一”组织管理和运营的创新模式;通过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本、科技、经济、精英管理人才和医疗保健资源,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有效集成转化,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该项目将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有机结合,协同并举,提出“跨行业、跨部门、跨组织、跨区域、跨学科”的“五跨”组织模式,并采用“边科研,边验证,边生产,边服务,边实现经济回报,以实现的收益返哺科研”  即“五边一”的新型运营模式,使得该项目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一个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的通用组织平台,并努力创造出一个新的健康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项目拉动的社会投入资本金今后可望在几亿元以上。  

        “五五一”模式,堪称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和运行的创新,可望成为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突破。将为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的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入开展“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该项目还遵循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全方位地构建项目研究中的知识产权,包括百项专利计划,数百项产品标准和工艺流程标准以及数十项服务标准;深入开展伦理、法律研究及面向公众的知识传播等,都取得显著成效。  

        整合科研资源中课题组考虑到,研究、转化、应用、市场和服务等产品系列和产业链的关系,也考虑到了研究组合单位的不同区域特征,目前已经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区域、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区域、锦州医学院和新疆大学的东北西北区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等加盟的南部区域等,覆盖面越来越广泛。  

        对任何新生事物,社会广泛的自觉的参与和被功利驱动的被动裹挟都不可避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不足为奇,这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科技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事实证明:企业为主,整合科技成果、社会的资本和精英管理人才等资源,就能成功。“科学社会工程”运行半年多,实践了主动健康TM和零级预防的创新的理念,通过转化和生命、生物、医药等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不仅增强了大众持续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共同健康,和谐家庭,平安社会,富强国家”的目标,同时创新完善了“五五一”的模式,一方面整合“管理、产业、高校、科研、服务”的资源,打造一个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通用组织平台,为探索生物新经济提供了新模式、新理论、新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五五一”模式,及今后相关生物科技成果在这个平台进行高效率地转化,连同不断增加的检测服务内容和各类健康服务项目,即可创造出一个新的健康经济增长点,并为社会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近几年中科院调整了政策,不再过多地支持科学家带着成果去滚动发展,而是支持科学家积极主动地把知识成果奉献给社会,进入到企业,参与社会化的知识转移和转化,这个效果很好。  

        当然,让企业成为创新知识的转移和转化的主角,国家的扶植政策是关键;国家科技部能把“863”的攻关项目让企业主持,这与“创新体系建设要以企业为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这样的“英雄所见略同”,才能使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