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我国科学家发现老年痴呆症致病新机制

时间:2006-11-21 22:05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admin 点击: 846次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发现,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会诱发并加重老年痴呆症症状。这项发现揭示了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有关结果发表在11月19日的《自然—医学》网络版上。

        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会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这项发现揭示了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初期出现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不久就会不易辨认方向、语言表达困难、无法辨认亲人,最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万老年痴呆症病人,我国也有几百万之多。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患有此类疾病的人会越来越多。因此,研究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理和有关新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热点。

        科学界以往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人类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罪魁祸首”。神经细胞异常产生的大量β淀粉样蛋白,不仅会在大脑中沉淀形成老年斑,而且会引起大脑神经纤维丝缠结和神经细胞死亡等病理变化,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因此,裴钢院士强调:“研究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过程,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

        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细胞膜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能够促进γ-分泌酶从细胞膜表面向细胞内部的内吞体和溶酶体转运,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进一步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也表明,给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模型小鼠长期使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后,小鼠大脑的皮层和海马区域确实形成了更多的老年斑,并表现出严重的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理变化;反之,给模型小鼠长期使用β2-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剂后,则不仅明显减少了老年斑的数量,而且延缓小鼠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理变化。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的新机制,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药物的新靶点。

        β2-肾上腺素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承担着为细胞接收和传递信号的任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导致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期的应激反应有可能增加人们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

        为了创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老年痴呆症新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已申请了专利,将抓紧做好有关新药开发的工作。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出现重要转机。昨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发表中国新成果:经过三年探索,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找到了该病的“致病蛋白”产生的源头和机制,有望为将来研制新药提供有力依据。

        据介绍,与那些摧残人体的疾病完全不同,老年痴呆症破坏的是人的意识和精神,是老年人脑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病后,患者初期出现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减弱,不久就会辨认不了方向,语言表达困难同时伴随着性格的改变,最终彻底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遗忘的顺序是从离自己最近的事情开始,一直忘到小时候的事。”  中科院院士裴钢这样描述病人的巨大痛苦。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症与免疫、遗传、病毒物等方面有关,以中科院院士裴钢领衔的研究组历时三年,终于首次揭开了谜底:存在于人身体内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一受体被激活,才导致了“致病蛋白”的分泌增加,在脑中沉淀出老年斑,从而使健康人患上老年痴呆症。

        “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裴钢坦言,他们原来只是想要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却没有想到,在实验中当用药物激活了这一受体之后,竟然加重了老鼠的老年痴呆症的症状,而相反,在用药物设法抑制后,老鼠的老年痴呆症就会有奇迹般的明显好转。

        裴钢透露,根据该发现,一种专门抑制β2—肾上腺素受体,不同于以往任何治疗药物的新药,正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方面合作研发。一旦研发成功,它将会极大地有助于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时间,并阻止症状的加重。

        据统计,目前老年痴呆症在65岁以下的发病率为5%,85岁以上为20%至40%,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加剧,目前世界上有2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中国有3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



        如何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关键要扼制住“元凶”蛋白质的产生。昨天,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发表中国新成果:经过三年探索,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找到了控制“元凶”产生的一把新“阀门”。并且,有望为将来研制新药提供有力依据。

  昨天,课题组负责人裴钢院士表示,他们发现细胞膜上有一种重要的蛋白质(β2肾上腺素受体),其功能是接受信号和传递信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激活该蛋白质。但如果频繁激活,会增强某种酶的活性,进而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而后者,正是导致人类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它会在大脑中沉淀形成老年斑,使大脑神经纤维丝缠结、神经细胞死亡……

  如何把“元凶”蛋白质的诞生扼杀在摇篮里?科学家们做了两组动物实验:在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小鼠身上,长期刺激“β2肾上腺素受体”,结果小鼠大脑皮层和大脑“记忆核心”海马区,都形成了更多老年斑;而另一组则使用抑制剂,结果老年斑的数量不仅减少,还延缓了患老年痴呆症小鼠的病情恶化。裴钢院士表示,目前针对该病也有不少药物,虽然作用的靶点不一,但其最终目的都差不多。而此次发现,将为研发新药提供新靶点。

  据悉,目前世界有2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中国有3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初期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衰退,进而语言表达困难,最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急剧上升,并且至今治愈率不高。那么如何预防呢?裴钢院士表示,如果人们能够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积极,并且多玩智力游戏,就能够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



关于我们组《自然•医学》杂志论文的若干新闻报道的声明

昨日,《自然•医学》网络版发表了我们近年来在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症)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该病发生、发展的可能的新机制,并为研制延缓和治疗该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向。尽管我们已经严谨审稿,但今天若干媒体的有关报道中还出现不准确或夸大甚至不科学的表述,这极有可能产生误导,产生不好的影响。严格地讲,像老年痴呆症这样复杂的疾病,致病原因有遗传、环境、营养、心理、教育等诸多因素,目前我们对其知之甚少。我们此次的研究结果也只是研究、认识并最终治疗该病的万里征程中探索的一小步,而且也还需要经过他人和时间的检验。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组

2006年11月21日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