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曹雪涛教授和他的免疫学教研室

时间:2005-10-08 09:07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063次
第二军医大免疫学教研室:新时期模范创新团队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2997



跨越千禧之年的中国。



一月的雪花洋洋洒洒。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登上了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和每次出国一样,他仍带着简单的行装。他要去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叫圣菲的小镇,著名的滑雪观光胜地,但他不是去旅游。一个颇具规模的国际免疫学论坛向他发出邀请,会议的第一天,他将向500余位国际一流免疫学界专家介绍自己和伙伴们的最新科研成果。被邀请作大会发言的亚洲人有两个,另一个是日本人。



飞机驶出虹桥机场,曹雪涛疲惫的神经才稍有些松弛。临行前为杂志赶写一篇述评,听学生做专题报告,对几个博士生的论文提出意见……几乎没有喘息之机,同事劝他"冲出亚洲前还不养精蓄锐?"他笑答:"飞机上睡觉去。"



果真,飞机起飞不久,他便进入梦乡,以至于不知何时飞出中国版图,飞过太平洋……



地球的那边,皑皑雪山下,熟悉他的、不熟悉他的"老外"们正等着与这位36岁的"密斯特曹"交流当今免疫学前沿课题--"树突状细胞来源免疫新基因的发现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呢?



自美国科学家摩根发现人类遗传基因后,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人类便成为无数科学家的梦想



人类自身约有10万至20万条遗传基因,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不同时空表达决定人类自身生长、发育、衰老等所有遗传学特征,同时也与人类所有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其他相关疾病有密切关联。



1986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试图发现所有人类基因。为启动该计划,美国在1990年注入30亿美元。号称可与当时的"星球大战计划"媲美。此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相继提出各自的基因研究计划,从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学工程。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约有6千多条,一旦弄清某基因与某疾病的关系,就可以开发出对该基因的诊断试剂和制造出相关基因药物。据估计,一条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价值数十万到数千万美元。正因如此,一些国际知名医药集团竞相涉足,展开了一场全球性的"基因抢夺大战"。



据称,人类基因样本总数约10万条,现已找到并完成测序的有8千多条,预计两年内,科学家们将克隆出所有人类基因。



那么,在这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竞技场上,曹雪涛做了些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学者何以受到国际一流专家们的刮目相看呢?是因为频频在国际免疫学学术讲坛上语惊四座,还是因为被SCI引证100多次的发表在国外杂志上的那26篇论文?或许就是因为曹雪涛在土生土长的祖国练就了一身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功夫"。



198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雷纳托·达尔贝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在中国,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间小阁楼里,22岁的本科生曹雪涛没了白天黑夜



当时的曹雪涛还没去想那个让科学家倾其心智激烈角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他惟一的念头是考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的硕士研究生。



在生命科学中,免疫学举足轻重,国际一流科学家无不在此出绝活儿,颇具意味的是,历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获奖最多的领域即是免疫学。



本来,曹雪涛是可以免试读研究生的:毕业成绩优秀,推荐非他莫属。不料叶老甚至见也没见他,甩过一句话:我不要免试的,考上来算。30∶1的录取率,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一旦不取,免试莫谈。



雪涛来了倔强劲儿,考就考?不舍昼夜的两个月。终于,作为"总分第一名"他走进了叶老的实验室。导师的一句话让他心里好暖好暖:"你不光红,还专。"



这一"专","专"出了名堂



3年后,曹雪涛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白细胞介素Ⅱ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直让专家评委拍案惊奇。论文在四个方面有创新见解,已达到博士生的毕业水平,建议他马上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以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等课程。



同窗差点儿没把曹雪涛托到天上,可曹雪涛不惊不喜,补修课程的日子里,足球场上再没见到这"左边锋",食堂里也没了他的身影。



苦苦拼搏的三个月定格为一个镜头:瑟瑟寒风中,一只煤油炉,一张小桌,一个紧裹大衣奋笔疾书的年轻人。三个月,一部43万字的专著《白细胞介素Ⅱ的基础与临床》完成了。完稿那天凌晨,摇摇晃晃的曹雪涛撑到医院急诊室,一句"我胃出血了"话没说完,人已经昏了过去。



曹雪涛还没出院,美国耶鲁大学邀请做博士后的信函主动给他送上了门。



"假如你要去天堂,你就去美国。"病床上的曹雪涛差不多决定了:出国。



然而,就在这时,导师叶天星的一次探望使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



那天,年近八旬的叶天星教授气喘吁吁地来到病房,一篮煮熟的鸡蛋,5分钟对视,话没出口他们却读懂了对方的心。



对这位功勋卓著的免疫学专家,曹雪涛怀着无比的敬仰之情。叶先生30多岁就职美国康乃尔大学副教授,后与共和国一起走过无数坎坷,"文革"中被迫害,从四层楼跳下却大难不死,三个子女先后逝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而一旦走上讲坛,他就微笑着忘却了那一切。3年,跟着叶老,曹雪涛懂得了什么是忍辱负重,什么是鞠躬尽瘁。



叶老笑得慈祥,话语中却带着几分难过,几分自责:"干了一辈子,我这一级教授有两件最遗憾的事:一是没能把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能建成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



曹雪涛还能说什么呢。他想起了儿时就刻骨铭心的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望着叶老,他一字一顿地说:"您放心,不办成这两件事,我不出国。"齐鲁大地出一代儒圣,出侠士豪杰,偏偏这山东农家的小子曹雪涛集这儒侠为一身。26岁,他有的是精力。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