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曹雪涛教授和他的免疫学教研室(2)

时间:2005-10-08 09:07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063次




一台显微镜、一台离心机、一个超净台,还有7个人。留在免疫教研室的曹雪涛发现,通向他庄严承诺的路几乎没有



28岁的他偏偏被推上教研室副主任的位置,每每同叶天星、孔宪涛教授出去开会,老教授总是眯着笑眼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学科带头人。他心里暖,脸上热呢。



曹雪涛和他的免疫学教研室同事在一起



这一年,曹雪涛被破格提升为教授,报纸上报,广播里播,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28岁,了得?



心静如水。



你曹雪涛何功何德,不用说和老一辈专家比,就是和教研室的师兄师姐相比,也不过是初出茅庐呀。



初出茅庐的曹雪涛分明感受到一条路在脚下被拓开,为他铺路的正是他的师长、他的同事、他的上级领导。



教研室老主任徐志工教授说,你尽管抓科研,行政管理我来。长他10岁的师姐田野苹教授说,我们支持你。学校首长付翠和少将一番话滚烫滚烫:有什么困难就说,咱们科研部训练部校务部……都支持你。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服务,为教学科研一线服务。



有那分信任和期待,曹雪涛还犹豫什么。



目标:瞄准国际前沿课题,出最有影响的论文和成果。



主攻方向: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即肿瘤免疫治疗。



此后的基础部六楼便常常亮着彻夜不息的灯光,此后,免疫教研室的成果便一发而不可止。



--他主持的"高活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综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研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基因工程新型白细胞介素Ⅱ的大规模纯化》通过国家药审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他主持完成了近十种人和小鼠细胞因子的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生物活性的研究,为国内大规模推广这些细胞因子开展实验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他和同事们提出了数条新的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途径并探讨了相关机理,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获军队科技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到1999年,曹雪涛和他的同事们在《免疫学》、《基因治疗》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引资4000万元。



1996年,免疫学教研室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7年,免疫学教研室成为全军免疫和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叶老笑了。一直笑到他临终前。躺在床上,他望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曹雪涛,无限欣慰:"我的孩子早逝,生命没能延续,然而我的事业后继有人哪?"



越洋电话让曹雪涛流泪了,隔着地球,发烧的儿子问:"爸爸,你咋不来美国?"



导师的夙愿完成了,曹雪涛还想出国么?



这对他实在是轻而易举。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二十几个国家邀请他,或工作、或做访问学者。一位美国商人甚至出巨资邀他去开发抗肿瘤药物,只要他一点头。



他的妻子正在美国忙于合作课题,他的宝贝儿子也在那边上了幼儿园。他得意,给儿子起了个多么好的名字--"云龙",寓意那姓赵名云字子龙的威猛忠义。



而此刻,生病的小云龙在电话里哭,妈妈实在无暇守候他。一句问话竟让曹雪涛一时无语。是的,你咋不去美国?



想起第一次出国的情景。



不是去美国。



1992年8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3年一次的国际免疫学研讨会。4千多医学界名流云集。曹雪涛走上讲坛,报告的题目为《重组单核因子对IL-2/TIL疗法治癌效果的增强效应》。他才28岁,报告人中的小字辈儿。宣布报告人单位第二军医大学时,专家们还有点莫名其妙,知道哈佛牛津是在美、英,这第二军医大……不过,尽管听报告就是。



报告结束,短暂的沉默,如雷的掌声。国际免疫学会联盟主席米兹尔斯教授紧紧地拥抱了曹雪涛。



亲临大会的原匈牙利总统根茨微笑着向密斯特曹张开双臂,问话像是一句歌词--你从哪里来?



国际会议推出细胞因子专集,专门介绍了中国学者曹雪涛的工作。而后,曹雪涛又参加了第九届、第十届国际免疫学大会并都做了大会发言。



1994年6月,曹雪涛带着又一科研成果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第十二届欧洲免疫学大会。三个学术报告被破例延长了报告时间。



在柏林、斯图加特、慕尼黑……



美国--他不知去过多少次,从洛杉矶到圣地亚哥、华盛顿。在赫赫有名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作《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肿瘤研究》报告时,一些华人科学家惊讶地问:这些成果真的是在国内做的么?



多少次出国作报告,曹雪涛听到的最让人心痛的话就是:你们中国免疫学者在做什么?



多少次回答记者的提问,曹雪涛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就是在中国,就是在第二军医大,我们做了……



"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要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曹雪涛割舍不断的,何止是对这片土地的情感,那是重如泰山般的责任?



1998年,曹雪涛去了美国,20天,他变卖了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携妻带子登上了归国的飞机……



突发奇想,连曹雪涛自己也吓了一跳:办一个全国性的免疫学方面一流的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搞免疫学你行,办杂志你可是道地的门外汉。



想干就干,干什么都需要"中国功夫"。杂志刚出,正值全国报刊整顿,没刊号的"内部刊物"将整饬缩编。曹雪涛急了,打开的窗口怎么能堵上?揣着杂志上北京,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行,感动了一位科学界泰斗,感动了有关方面负责人。



杂志正式出版那天,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刘新垣院士……都来了,一句话说得曹雪涛差点儿没掉泪--年青人干点事儿不容易,我们给曹雪涛捧场来了。



如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已成为国家医学界一级核心刊物。



抚摸着装帧精美的杂志,曹雪涛又开始了他新的设想:办一个世界一流学者参加的国际免疫学大会,就在中国,就在上海。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