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学进展

中国检验医学已逐渐与国际接轨

时间:2008-12-11 03:41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98次


约丛玉隆教授采访的时候,他正在台北讲学。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本由他编著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实践》正在国内畅销,台湾著名出版商购买了版权,正在以繁体中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他很忙,但当知道让他谈谈对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成就的话题时,他欣然同意了。
 
  在北京,他停留两天时间又要去厦门开会,记者如期见到了他。丛玉隆有些激动地说,他的一生就是伴随着中国的检验事业,从成长发展到逐步壮大的过程。他说,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到1978年恢复高考,1979年他直接读了研究生,1982年硕士毕业。“文化大革命”误了他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改革开放又重新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化验员,成长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文职将军。在与记者的交谈过程中,似乎把他那种“流金岁月”一下子拉近了。
 
  从手工操作到全自动化
 
  丛玉隆说,他从1967年开始做检验工作,一直到上研究生之前,那时候我们国家的检验技术都非常落后,基本都是繁琐的手工操作,项目也很少,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技术和设备和国外的差距至少是20年以上。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现在的设备和使用的方法学与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有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
 
  丛玉隆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被引入检验医学,为检验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在技术方面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动化。分析仪器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模式发展,打破传统的检验技术专业分工的界线,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提供诊断指标。比如,细胞分析,过去都是手工,现在乡村卫生院都是机器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应用,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相继问世,一滴血一分钟内可分析出近40个血细胞参数。再比如,微生物的检测,过去从培养出来,再鉴定是什么菌,然后再作药敏感试验,至少需要3天到4天时间。现在自动化了,从抽血计时最快10多个小时,就可以作出是什么样的菌、对哪种药敏感,既缩短了报告时间,也给对患者的抢救节省了时间。
 
  第二,床边化(point of care test, POCT )。技术的发展,使检验更简便、报告更及时、患者更方便,更适合临床、更适合社区的需要。糖尿病病人,吃药每天都需要检测,过去要到医院才行,现在在家就可以监测。直肠癌,最敏感的早期指标,只要半年一次在家做大便潜血就可以做到。
 
  第三,分子化。21世纪检验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随着基因诊断、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应用,使疾病的预测、早期诊断、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第四,标准化。实验方法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检验系统建立(方法、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物的配套使用),检验结果的量值溯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医院之间检验结果可以互认,既节约了医疗经费,也方便了病人。
 
  第五,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实验室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为远程会诊、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信息传递与学术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六,安全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疾病的预防、环境保护、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消耗品、实验室分区及实验建筑设计得到很大关注。
 
  第七,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交流,甚至我们自己在国内组织国际交流会议,另外我们还受邀到国外去讲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通过国际实验室认可(如:ISO15189〈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的国际标准〉、CAP)。我们加强了国际间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国际化。比如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国际ISO15189认可,我们的检验结果可以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互认。
 
  以ISO15189认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中国的实验室管理,比起30年前确实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一些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检验科主任,也在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强了科室的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但是总体上,实验室管理和国外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丛玉隆认为。
 
  丛玉隆说,能够体现管理水平和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ISO15189认可,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标准化、规范化世界各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所制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通过该认可,不但提高了检验质量,还提升了人员素质、管理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对中国检验科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契机,北京现有21家医院通过了ISO15189认可。但丛玉隆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医院通过该认可,也有很多医院在积极地努力往这个方面去靠拢,全国各地实验室关于认可的工作也在逐步起步,但是IOS15189认可的概念决不是为了认可而认可,也决不是仅仅为了拿一个牌子,而是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让认可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他还说,认可工作首先要从理念上要跟得上,其次要提高管理的认识水平,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检验要怎么走出实验室与临床结合。

检验和临床结合
 
  发挥检验医师重要作用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过去以标本为中心、以检测结果为目的,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治为目的。
 
  丛玉隆还认为,今后检验科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和临床结合,不和临床结合就没有出路。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很多中老年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同时又要定期作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了解预防效果或是否产生副作用。然而血里存在一定量的阿斯匹林就会干扰试验反应,得出不准确的结果。可惜检验人员根本无法了解患者是否吃了阿司匹林,因而尽管实验室管理多么严谨、仪器多么先进,但试验结果未必能真实反映患者的情况。这就是过去的医学检验,医院的检验科只根据接收的检验标本提供检验报告,目标是保证出具的化验单能够准确反映标本的情况,从事的仅仅是检验工作。而现在的检验医学不是,检验工作是病人诊断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透过手中试管里的标本看到活生生的病人。当然我们的工作范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检验人员需要参与控制和管理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检验科的专业性人才知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虽然检验拥有了一批博士生和博士后,但是拥有医疗背景的并不多,他们多数都是学检验系或者分子生物学的等等,都对临床知识缺乏,所以造成没有办法和临床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没有办法进行查房、参与会诊。这是我们和国外的一个差距。所以,需要加强继续教育,调整知识结构,给一些相当有经验的检验科科主任、技术骨干人员补充临床知识。另外,应进一步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临床。近年来,丛玉隆也一直呼吁发挥检验医师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检验医师作为一个架在检验与临床的桥梁,既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要把结果更好地用于临床,在临床检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只有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懂临床又懂检验的检验医师,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学治疗的需求,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因误诊而引发的医患矛盾。
 
  以人为本,加强继续教育
 
  丛玉隆说,人是科室的基础、也是团队的组成部分,高素质的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团队的形成是人才得以发挥重要舞台。注重人本管理,就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开发和科室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作为科室最重要的资源,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一切为伤病员服务的使命感。
 
  丛玉隆还特别强调,在1978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检验系本科毕业的学生,30年后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国真正有检验专业是在1985年以后。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有80多所医学院拥有检验系专业,其中有3年制和5年制大专、本科生,还有8年制的,毕业之后就是博士。他说,通过继续教育,把我国检验的整体水平给提高到一定的层次。现在部分发达地区,甚至县医院都有检验系本科生。那是1982年研究生毕业的他,而是还不是检验系毕业所不敢想象的,所以检验医学在教育上的发展是很快的。
 
  理念上,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保证基本医疗;“战略前移,重点下移”)、医学模式的变化、病人对医疗的需求和对健康理念的转变,对检验科服务的内涵和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未来,丛玉隆预测,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转化由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医院工作将由院内医疗扩大到院外社区;卫生政策将向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转化。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