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中国克隆鱼,你为何如此沉默?

时间:2006-01-09 08:44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685次
        由我国已故生物学家童第周主持撰写的论文《鲤鱼细胞核和鲫鱼细胞质配合而成的核质杂种鱼》,以中英文发表在1980年第4期出版的《中国科学》上。这是世界上报道的第一例发育成熟的异种间的胚胎细胞克隆动物。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是一篇没有作者、只有单位名称的论文。在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的Web  of  Science上检索,这篇论文的引用率是零;而如果按童第周的名字检索,则没有这篇论文。

        刚刚过去的2005年被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定为“庆祝之年”,原因之一是ISI的“世纪科学”项目完成并加入Web  of  Science,ISI收录的科学文献数据因此可以回溯到1900年。ISI出版的《庆祝之年》专刊列举了20世纪的突破性科学成就,其中克隆领域的突破包括:中国科学家在1981年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鲫鱼;1996年,第一只用成年羊细胞的DNA克隆的多莉羊诞生;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等在2003年培育出第一个人类克隆胚胎,并提取出干细胞(当时黄禹锡的造假丑闻还未暴露。编者注)。

        对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的中国科学家来说,这一认可来得实在太晚。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等首次向国内外报道了鱼类的核移植研究;1980年,童弟周等报告在中国成功获得了第一批具有“发育全能性”的克隆鱼;1981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学家用成年鲫鱼的肾脏细胞克隆出一条鱼,证明成年鱼的体细胞也可去分化和再程序化,这比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的多莉羊早了15年。

        但是,当多莉羊在公布成果那一天就蜚声全球、当“培育第一个人类克隆胚胎”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在论文发表那一夜就闻名世界时,做出第一条克隆鱼的中国科学家们不仅被媒体和公众遗忘,甚至也被同行忽略了。是什么因素让中国的克隆鱼如此沉默?



        被遗忘的“克隆先驱”

        2003年2月14日,克隆羊多莉被执行安乐死,新华社在第一时间给予消息、通讯和评论的全方位报道:

        “新华网伦敦2月14日电(记者王艳红)培育出世界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莉的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14日晚间向新华网记者证实,多莉已经死亡。”

        多莉羊是20世纪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它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

        朱作言院士是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家,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领导开创了鱼类基因工程研究新领域,在1986年培育出首批快速生长2.3~4.3倍的转基因鲤、鲫和泥鳅,并提出转基因鱼模型理论和克隆纯合转基因鱼品系对策。2001年5月20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所作的报告中说:“1981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用肾细胞克隆了一条鱼,陈宏溪领导的研究小组把成年三倍体鲫鱼的肾脏细胞核移植到二倍体鲫鱼的去核卵子里,获得了三倍体的克隆鱼。这证明,成年鱼的体细胞也可以去分化和再程序化。”

        已故的严绍颐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联合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主任。1997年2月,“克隆羊多莉”的新闻在国内外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正在美国的严绍颐“发现很少见到我国在这方面发出自己的呼声”,于是,就在那年4月17至18日出版的美国《侨报》上撰文文指出:

        “在克隆动物研究方面,有必要介绍中国科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所开拓的鱼类克隆研究及其所获得的进展和贡献。用培养的成年动物体细胞获得克隆动物,在'多莉羊’之前已有报道,例如中国科学家在1982年首先报道过用金鱼成体细胞获得了成活1.5年的克隆金鱼,1986年报道过利用培养的鲫鱼肾细胞核获得一例克隆鱼,1996年又报道过利用培养的草鱼肝细胞核获得了一例克隆鱼,其科学意义和重要性与多莉羊是一样的。但这些例子均有待于验证才能被公认,而'多莉羊’和体细胞克隆鱼都还没有被重复出来,因此对这些个别例子的报道和评价都要持慎重态度。”

        朱作言说,“回顾克隆的大事记,应该说从1949年开始,文章发表在1952年,出现了同一物种胚胎细胞克隆的青蛙;到了1963年,出现了同一物种蝌蚪幼体肠上皮细胞克隆的爪蟾。第一阶段是美国人的研究,第二阶段是英国人的研究,第三阶段则是咱们中国人的研究:1973年以后,鲤鱼和鲫鱼之间、草鱼和鳊鱼之间成功完成了脊椎动物异种间克隆,直到1981到1986年完成成年鲫鱼体细胞的克隆,我国这十多年的克隆鱼研究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996年,'多莉’羊出生,克隆研究热点又转回到英国。”

        2002年,为纪念童第周诞辰100周年,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写下“克隆先驱”四个字,作为对童第周一生的评价。

        严绍颐说,“提到涉及克隆动物的研究,就不应该忽略30多年来中国科学家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只有实验  才能解答这个问题”

        动物的细胞分为性细胞和体细胞,性细胞是指“直接参与有性生殖”的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一个性细胞只携带一半的遗传信息,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才能发育成新生命。体细胞是指分化成组织和器官的“定型”细胞,如皮肤细胞等,但每个体细胞都含有完整的遗传物质DNA。

        动物克隆的基本技术是细胞核移植——将一个胚胎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或者将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经培育移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由此获得的成体动物叫克隆动物。所以克隆又有胚胎细胞克隆和体细胞克隆之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