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学进展

脓毒症与多器官损害研究获突破

时间:2006-02-21 09:18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93次
        由解放军304医院创伤研究室副主任姚咏明教授领衔完成的“战伤后细菌内/外毒素与多器官损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细菌内/外毒素在战、创、烧伤后脓毒症与多器官损害中的分子机制与临床意义,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说及干预措施,对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有效降低严重脓毒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危重症救治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该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患者常见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和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脓毒症和MODS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其发病机理尚未充分认识,缺乏早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近10多年来,对脓毒症及多器官损害的研究成为世界现代创伤外科乃至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共同瞩目的重大课题和热点。  

  20世纪90年代初,姚咏明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3项基金资助下,采用现代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对多种动物模型和严重多发伤、烧伤等临床病例的前瞻性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层次,对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及临床防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他们采用逆向性思维的研究方法,在不同作用环节通过多种防治手段,阻断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系统阐明了内毒素与脓毒症、脏器功能损害的因果关系,并揭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诱发失控性炎症反应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系统证明脂多糖结合蛋白和脂多糖受体(LBP/CD14)表达上调是严重损伤增敏内源性内毒素作用的主要分子基础,提出了创伤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的内毒素增敏假说。同时,针对内毒素增敏效应开展早期干预的研究,在国内外首先报道应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能抑制多种组织LBP/CD14基因表达上调和降低多器官对内毒素损害的敏感性。  

  他们率先探讨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外毒素在创、烧伤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首次证明生物喋呤参与了内/外毒素休克的发病过程,揭示了生物喋呤介导炎性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通路,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脓毒性休克发病机理及其调控途径,并发现联合检测新喋呤和内毒素能进一步提高MODS的临床诊断效率。明确采用生物喋呤合成抑制剂进行干预的效果,证实调节细胞内生物喋呤的合成过程有助于降低一氧化氮的过度产生和改善多脏器功能损害,为探索脓毒性休克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揭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创、烧伤后内/外毒素所致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与意义,提出了HMGB-1作为新的“晚期”炎性介质参与MODS的理论假说,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了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病机制的认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