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科普知识

各国科普政策比较:美国注重青少年科学素养

时间:2006-03-02 08:38来源:《科技中国》杂志2月号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22次

  文/佟贺丰 赵立新 朱洪启

  近年,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科普工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科普政策法规,可以营造有利于科学传播的社会环境,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科普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有很多政策经验值得我国借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科普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值得我国学习。下面对几个典型国家的科普政策做一个比较。

  科普政策目标各不同

  在科普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议题的同时,也应看到,各国因国情不同,在具体的科普实践中既有共识、相同之处,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差异与区别。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反映在国家科普政策上。所以,各国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确保科普政策能够为国家发展服务。

  英国政府的科普工作注重发展一种各有关利益方相互协调的机制,使科学走向民主化,走向治理,确保科学为人民的健康和福利服务。自1985年疯牛病被发现以来,英国政府及其科学顾问一再宣称疯牛病不会传播给人,科学界也迟迟不能给出有关疯牛病传染的准确答案。这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和科学空前的道德信任危机。因此,英国政府意识到“必须让人民感受到科学正在服务于社会,它可以被适当地规范、开发。”英国政府把其科普政策目标确定为:改善公众对科学的印象,确保科技发展为经济财富和国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吸收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进入科学工程与技术事业中,并相应地通过增强对这一领域中所关注问题的公开争论而加强民主过程的有效性。

  美国政府的科普工作把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放在第一位。美国公众对科技的发展大多持支持态度,并不像欧洲的公众那样对科技和科技制度缺乏信心。但美国人并不想对科技了解太多,尤其是对科技研发的过程。美国政府很担忧学校中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缺乏,因为这关系到国家以后发展的持续

竞争力。所以美国科普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学生和尽可能多数大众的科学素养。

  德国对科普的概念采用了较为宽泛的理解,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也包括在内,提出公众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口号,认为科普不仅要涉及到自然和工程技术,而且也要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几年来德国政府和科研组织机构一直在探讨德国在科学与公众对话方面应该走哪条路。2000年以来,德国研究与教育部发起了“科学年”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科普活动,让科学家们与公众直接交流。“科学与公众对话”是德国科普政策的着力点。

  日本政府历来重视国民教育,然而日本公众和欧美等国的公众相比,对科学的关心相对较少,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够深入。不仅20到40岁年龄段的人如此,中小学生对学习理科的热情也不高,在高等教育中选择理工科的学生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政府通过科普探索建立学习型社会,把科普和国民的终身教育联系在一起。日本的科普政策从各方面为学校中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充满乐趣的实验和观察研究、现场工作和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科普政策注重根据本国公众的需求和层次来设计。普及过程中,目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参与能力,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而传播更好的知识”。其政策目标追求的是全民掌握最低限度的科学,即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某种最低限度的、基本的科学(或技术)知识,以及对科学方法有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性的熟悉和理解。强调公众应对关系到日常生活和安全,关系到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有较好的理解。印度对科学素养的本土化理解是成功的,值得借鉴。

  丹麦政府科普政策的核心是公众的参与,政府希望在决策中达成一种全民共识,这反映了该国强大的表决文化传统和公众极高的科学素养。丹麦的法律明文规定,凡是涉及重大争议的科学政策,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让社会公众了解科学发展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必须让社会公众或公众代表对争议性的科学议题进行公共讨论。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普工作。建国以来,政府从科普的组织机构建设、政策法规制定和经费支持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科普为内容的国家法律,为我国科普政策法规的体系化打下了基础。青少年、农民和各级领导干部一直是我国科普政策的重点普及对象。但对于在科普政策中如何把政策目标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国还需要继续探索。

  科技政策支撑科普地位

  科普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国家的科技政策中,都提到了有关科普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内容。纵览美、英、日、印等国近年的科技政策,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科技政策中都加入或强化了有关科普的内容,科普已成为各国政府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3年,英国政府发表《实现我们的潜力》科技白皮书,提出要增强公众对科学、工程和技术对社会的贡献的认识,这是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包括这样的内容。也是首次把科普作为英国研究理事会的一部分职责明确出来。将科普与英国“科学与技术办公室”的职责联系起来,改变了政府科普工作薄弱的状况。英国上议院2000年发表《科学与社会》报告,对英国政府近年来的科普工作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审视,提出创新只有在被消费者期望和接受时才是成功的。英国政府2000年7月份发布的白皮书《超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开始把政府科普工作的重点转向公众参与科学以及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合理对话的新模式,以使科学和创新获得一个稳定的公共支持框架。

  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均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政府的一项任务。克林顿政府1994年发表《科学与国家利益》政策文件,确立了美国政府科技工作的5个目标,其中的一个就是要通过科普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养。国会1998年发表的《开辟未来——走向一个新的科学政策》报告中,也特别强调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加强科普工作取得了共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2004年印发的《为了21世纪的科学》文件,分析了科普对美国科技工作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把美国科普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科学、技术、工程劳动力的培养上。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