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科学研究不能搞短平快

时间:2006-03-03 09:13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86次
  在中国科大,宽松的研究环境、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是该校诸多创新群体共同的特点。  

  2000年1月,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从海外引进的吴缅教授,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新加坡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新加坡中央医院高级研究员。进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后,学校在3个月内为他提供了120平方米的实验和工作用房,购置了仪器设备,配备了助手,安排了三室一厅的住房。工作很快便开展起来了,但他没有急于发表论文,而是忙于创建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组建队伍,选择更有深度、更有分量的新研究课题。初到学校的两年间,他几乎没有在SCI上发表一篇文章。  

  “不能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重要的是看他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的优秀程度,科学研究不能搞短平快,只能‘慢工出细活’。”5年来他共承担了10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研究,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Oncogene、Mol.Biol.Celll等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这里有宽松、宽容的育才、聚才和用才的‘适宜气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吴缅教授真正品尝到了干事业的愉悦。  

  细雨润物无声,环境熏陶学子。三年级博士生朱的娥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的课题研究,主要为治疗前列腺癌寻找一种新途径。小朱筛选阳性克隆,构建动物模型,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可连续工作5个月后,实验却没有丝毫结果,她感到很郁闷。导师吴缅教授并没有责备她,而是和她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她继续做下去。“既然你做出了选择,就应该努力做下去,即便失败那也应该是一种研究的结果。”在导师的鼓励下,朱的娥又重新完善了设计思路,目前课题进展顺利,自己的心情也舒畅起来。  

  于细微处提炼精神,于繁琐中汲取精华。以施蕴渝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这一创新群体注重把创新文化理念有机地融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营造了一个潜心学术、张扬个性、宽容失败的和谐人文环境。  

  在一个个创新群体的脚步声中,中国科大展现出更为绚丽的前景……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