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陈敏生: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搞创新

时间:2012-06-07 20:02来源:科学网 作者: 点击: 80次

  去年10月,陈敏生从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任上转任南方医科大学校长,如今书记、校长一肩挑。

  南方医科大学这所重量级医科院校未来发展蓝图如何?在建设幸福广东方面该如何发力?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省党代会上,结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所作报告,陈敏生多次谈到对高校人才、创新战略的看法。

  6月3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陈敏生再次强调,无论是引进还是培养人才,南方医科大学都将不惜重本。不仅如此,高校对创新也要有全新的理解,不能闭门造车、单兵作战。

  ■精彩观点

  “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搞创新、空中楼阁搞创新、单兵作战搞创新,必须与各类创新资源有机融合,通过协同创新来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要打破原有格局,取消对参与者的门槛要求,依托国家平台和国家重点学科,在合作方式和合作对象的选择等方面全面创新。”

  谈人才战略

  每年资助50名年轻老师启动课题

  ●人才战略既要引进又要培养,但后者往往容易被忽视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广东的人才战略特色之路该怎么走?

  陈敏生:广东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质,非常有利于创新氛围培育和人才战略实施。在我看来,实施人才战略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引进又要培养,但后者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

  南方日报:自己培养人才需要付出成本,还需要一定的培养周期,南方医科大学能沉得住气吗?

  陈敏生:和年轻老师交流,我发现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也很希望在教学和科研上得到更大支持。考虑到培养人才的需要,我们开始酝酿四大计划:一是投入数百万元经费作为科研启动费,每年资助50名零课题老师进行科研;二是设立专门预算用于学校内部科研团队融合,冲击国家重大奖项;三是每年资助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1—2年;四是针对非医学类的、少有机会出国的年轻教师,每年资助20—30人到国外短期学习1—2个月。

  南方日报:近年广东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但无可否认,我们仍面临挑战,比如配套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您认为,广东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加考虑?

  陈敏生:我们必须意识到,现在人才引进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广东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要更好为各类人才解决好居住、社会保障等关键问题。比如,省里提供给引进人才的住房资金最高为100万元,但是在房价这么高的前提下,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谈“2011计划”

  建议制定省级“2011计划”

  ●“协同创新中心”应该是一个技术互补、优势互补的有机创新实体

  南方日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推出“2011计划”其核心同样是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您对“2011”计划怎么看?

  陈敏生:和过去相比,“2011计划”更具开放性,围绕“国家急需,国际一流”的目标,突出强调协同创新。“2011计划”要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科研资源配置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根据这一计划,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搞创新、空中楼阁搞创新、单兵作战搞创新,必须与各类创新资源有机融合,通过协同创新来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要打破原有格局,取消对参与者的门槛要求,依托国家平台和国家重点学科,在合作方式和合作对象的选择等方面全面创新。

  南方日报:这能否给南方医科大学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陈敏生:这是个好机会。我们是医科院校,若要提高竞争力,首先要瞄准国家生物医药卫生方面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加深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之间的互动,搭建和完善校内校外创新平台。

  南方日报:这种全面打通必须建立在有一定保障的基础之上。在您看来,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陈敏生:我的建议是,广东可参照国家做法,制定省级“2011计划”,建设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立足广东,服务全国,着眼长远、层层推进。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参与。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和港澳地区相关创新要素的互动。政府也要充分意识到,协同创新中心不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应该是一个技术互补、优势互补的有机创新实体,每一个协同创新中心应该有专门的管理和运作机构,机构的运行模式、各中心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约束关系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