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华东师大童世骏:原创,是学术的生命力

时间:2012-06-07 22:15来源:科学网 作者: 点击: 108次

用好的评价衡量真的创新——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

  原创,是学术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呼唤学术原创,但何为原创,如何衡量一件作品的原创性价值,如何切实推进学术原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还远未深入。华东师范大学创造性地构思并推出面向全国人文社科学界的“思勉原创奖”,力图以学术评价机制的创新推进学术创新,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日前,本报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论原创·奖原创”学术论坛,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

  学术评价中,评价程序与评价标准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记者:现在各种各样的评奖很多,一位学者抱怨说,大家都想获奖,但对于奖项本身的公信力又往往抱怀疑态度。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一项成果的价值,这也造成长期以来人文社科成果评价难的困境。

  童世骏:众所周知,文史哲学科是最不容易形成公认范式的。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这些领域中最可能出现原创作品,因为这些领域的成果经常是在挑战一个旧范式,形成一个新范式。另一方面,这些领域的原创性最不容易达成共识,由于学科特点、学术传统的差异,学术流派、学术观点众多,评价标准,尤其是除了文字表述、引文标注等方面的标准之外的实质性的标准,最容易出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情况。这同时也意味着,文史哲学科中看上去数量不少的那些范式,其实极少是真正意义上的范式,因为服膺这种“范式”的学者很可能只限于极少数同行或同学,甚至只有自认为或被认为创立了那个范式的学者自己。

  这里几次提到的“评价标准”,是学术评价的一个关键要素,但不是学术评价的唯一要素。在学术评价中,与评价标准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程序。无论是评价标准,还是评价程序,都有一个质量问题。很好的标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和运用,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评价标准要清晰、确定而具有可操作性,很不容易。在评价标准不清晰、不确定、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情况下,高质量的评价程序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它可以尽可能排除评价过程的非学术因素,尽可能加强评价过程的学术基础,尽可能确保学术评价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开放性。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