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韩济生此生惟愿济众生(2)

时间:2005-08-15 19:05来源:健康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654次




  ■矢志戒毒事业

        >>>“神经医学科学家的责任使我不能旁观不顾!”

  据公安部2005年初统计:2004年,全国累计登记在案的吸毒人数为114.04万,比前年上升了8.28%。而实际上,由于存在没有登记的潜在吸毒人数,估计真实的吸毒人数是登记在册的1.6~2.2倍。

  吸毒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戒毒是一个亟待攻关的医学课题。

  西方科学家研究戒毒数十年所得的主要成果,可以归结为“美沙酮维持疗法”,但其缺陷也正在于它的“维持”。美沙酮是一种成瘾药物,如果一天不饮此药,毒瘾即会发作。而且,实施此方案须有一个完善的美沙酮分发系统,类似于邮局,有适当的服务半径。在中国建立和保持这样一个布满全国的网络系统是很难实现的。

  通常吸毒者在没有毒品吸食的情况下,身体会出现针刺样疼痛,这给一直致力于针刺麻醉研究的韩济生提供了一个尝试戒毒治疗的重要科研思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亦鸣高级工程师合作,把几十年研究的结晶,制成一台重量仅127克、类似于“随身听”的便携式仪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简称“韩氏仪”)。只要把邮票大小的电极,贴在穴位表面的皮肤上进行刺激,就能发挥与针灸类似的作用。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用于开颅手术,可使麻醉药品的用量减少45%,并使手术中各项生理指标更为平稳。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先后在海南、湛江、上海和天津设立了4个戒毒基地,进行“韩氏治疗法”的试验,到2003年,已有20余人经脱毒治疗出所后一年以上未复吸。经多次尿液检查及用国际公认的注射纳洛酮的方法进行催瘾试验,结果为阴性。较之绝大多数情况下半年内几乎百分之百的复吸率而言,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成绩。

  为奖励那些脱毒后真正达到一年以上不复吸的患者,自尊地回归社会,韩济生与夫人朱秀媛教授捐出个人10万元积蓄,设立了“韩氏戒毒不复吸奖”(这是中国首个由个人设立的戒毒奖)。2002年1月,韩济生向三个基地的11人颁发了此奖,2003年1月又颁发了第二次奖。

  总结“韩氏戒毒治疗仪”的特点,韩济生概括了“四步骤理念”,即绿色戒毒,扶正固本;平稳脱毒,生理康复;温馨脱毒,难忘经历;长期戒毒,永不复吸。

  2004年10月出版的美国戒毒权威教科书《物质滥用》(SubstanceAbuse)第4版一书中,第49章《针刺治疗》,由韩济生院士执笔。该书第3版(1995年)针刺治疗一章,原为6位美国学者所写,现已全部改写,纳入了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10余年来戒毒研究的主要内容。该章20页中包含的7个图,其中6个是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原创的科研成果。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普读物专项基金资助,韩济生院士的戒毒科普新著《毒难戒毒能戒》不久前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韩启德副委员长、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罗锋、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分别为此书撰写了序言。

  尽管大家对毒品的社会危害有目共睹,但是,国家对戒毒方面研究经费的支持力度远不及对心血管和肿瘤疾病等研究的支持。缺少经费的支持,他便从其他经费中“挤”出钱来用于戒毒研究,问他明知其难却依然前行的勇气何来,他说:“神经医学科学家的责任使我不能旁观不顾。我希望大家都能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来关心误入歧途的吸毒者,而不应歧视、唾弃他们!”



  ■教人学真,学做真人

  >>>“你连对自己的评价都没有勇气求实,你将来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能让人信服吗?”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韩济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我爱教学,得天下英才给予教育,是人生一乐。”韩济生说。

  1993年,他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大型神经科学专著《神经科学纲要》,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汇聚了国内外69位华裔学者完成150余万字的巨著,被中国神经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张香桐教授称之为“奇迹”。该专著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生物医学科技书目中惟一的特等奖,并获1996年卫生部科技书刊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与韩济生共过事的人对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有感触。而以常人的眼光来看,他的某些做法近乎苛刻、较真,甚至达到令人生畏的程度。

  对自己的每位研究生毕业论文他都严格把关,大到实验思路、图表设计,小到标点符号,绝不马虎。学生们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受,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论文的毕业答辩过程中,是韩先生最为“刁难”他们的时候,也是他们科研能力再提高的过程。他反复告诫学生:实验一时做不出理想结果,可以慢慢找原因,但绝不能为赶文章,搞假结果。违背科学精神,做人、做事都不可能成功。他常以国外曾有人为个人名利,把小白鼠身上的毛染黑,称之为基因突变,因此身败名裂的例子教育大家。基于此,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几十年的科研学术中从未发生过后面的实验否定前面结果的尴尬之事。

  某单位审批学位点请他填写专家鉴定意见后,送上2000元人民币表示谢意,他按审稿标准只收下50元,其余如数退还。某学生拿着自己起草的出国推荐信请他审阅,她把自己学习成绩的名次写为:“top5%”。韩济生认真询问她的成绩后指出:“你的成绩不够‘top5%’,就不要写这句。科学就是要实事求是,你连对自己的评价都没有勇气求实,你将来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能让人信服吗?”

  韩济生的“抠门”也是有名的,比如他总是将复印纸一面用过反面再用;把每天收到的大量信件的信封收集起来作为资料袋再次利用。他还上书北医大校长,建议校内交流的信件,信封用铅笔写,这样用橡皮擦后可以再次使用。而在儿女的记忆中,近十年来,孩子们从国外回来探亲,父亲只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餐馆请他们吃过一次饭……

  但对于有益于年轻人成长的事情,他却“大方”得很。比如,为了提高效率、节省学生们的时间,他曾自费花500美元在美国购买了处理资料和作图用的软件;考虑到研究生生活待遇低,他总是将自己出国讲学所得的讲课费兑换成人民币,作为津贴,按每人的表现和贡献发给大家。

  1994年,韩济生获“光华奖学金”l万元人民币。他和夫人决定,5000元买纪念品送给了支持他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他的实验室的学生和同事。5000元捐给希望工程,为边远山区延庆县权宁镇孔营小学建一个希望图书室。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