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物资源 > 考研考博 > 笔记

刘组洞《遗传学》答案(上)(8)

时间:2005-12-30 20:56来源:Internet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890次


  10、如做一个实验,得到重组率为25%,请用Haldane作图函数,求校正后图距。如得到的重组率为5%,求校正后的图距。
  请根据上面的重组率与校正后图距的关系,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作图函数校正,并说明为什么?


  11、突变基因a是杂合的链孢霉所形成的子囊,现把子囊中的孢子排列顺序和各种子囊数目写在第208页下面(见下表),请计算突变基因a与着丝粒间的图距。

解:分析表列子囊得知:后面4类型子囊是由于突变基因与其等位的野生型基因(+)发生交换,而使它们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分离(M2)。然而它们属于同一类型,各自子囊孢子的排列顺序不同,是由于着丝粒的不同取向形成的。
  因此,突变基因a与着丝粒间的交换值是:

也就是说,突变基因a与着丝粒间的图距是4个遗传单位。

  12、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既然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时减数,为什么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有时可以在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呢?
  提示:参考图6-21。
解:同源染色体的异质等位基因有可能通过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互换位置,是姊妹染色单体异质化。只有到细胞第二次分裂,姊妹染色单体分离时,这对异质基因才能分离。

  13、设第一次交换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2—3间,如第二次交换可发生在任意两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机会相等,请画出四种可能的双交换,并分别写出子囊的基因型。


解:

  14、根据表6-5的资料,计算重组值,得到

    ·—nic      5.05%
    nic—ade       5.20%
   ·—ade      9.30%

  为什么5.05%+5.20%>9.30%呢?因为·—ade间的重组值低估了。我们看下表:(见第210页)。这儿, ,是低估的重组值。把这低估的数值加上去,就完全符合了。

                202+208≠372
请在表中空白处填上数字。
  
  解:下面是(2)~(7)的四分孢子的起源图,各图的右边列出了子囊中孢子对的基因型及其排列方式:


  根据上面的图式和孢子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得到:(有一个判断基因与着丝点之间有没有发生交换的简单办法:在右边的子囊中,每次只看一个基因位点,从上到下,每两个基因为一组,如果每组内的基因符号相同,则说明该位点与着丝点之间没发生交换;如果每组内的基因符号不相同,则说明该位点与着丝点之间发生了交换。)

表: 间的重组值怎样被低估的?
子囊型 每一子囊中的重组型染色单体数 子囊数 在所有子囊中的重组型染色单体数

234567 002222 422042 020222 19059015 0010180210 4180100410 01800180210
  202  +  208  ¹  372

  15、你如何辨别果蝇中同一染色体上相距很远的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分配的基因?
解:假设这两个位点分别为A-a,B-b,在AB/AB ´ ab/ab杂交的F1代中选雄性个体与ab/ab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只有两种类型,说明AB连锁,如果有四种类型,说明为独立分配。图示如下:
(1)连锁:
P               ↓F1      ♂  ♀          ↓雄果蝇不交换B1       1/2 ,1/2

()不连锁:
P                     ↓F1       ♂  ♀            ↓雄果蝇不交换B1   1/4 ,1/4 ,1/4 ,1/4


  16、雌果蝇X染色体的遗传组成是

  有一隐性致死基因l位于上面一个X染色体的某处,但不知其确切位置。经杂交后,统计此雌蝇产下的1000个雄性子代,其表型如下:

  为简易起见,不考虑多次交换,而且已经知道所给的基因顺序是正确的。请写出这些基因间的距离以及致死基因l的位置。
 
解:(1)假定致死基因l在a的左边,则后代雄蝇中应有“+ + + + + +”个体,实际上没有,故l不 在a的左边,如下图:


(2)假定致死基因l在a和b之间,则后代雄蝇中应有“a + + + + + +”个体,实际上也没有,故l不在a和b之间,如下图:

依此类推。

最后答案是:

a3 b4 c7  l  3d 2e 6f
      致死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7.一个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Hfr菌株与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接合,30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问a,b,c,d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最先进入F-受体之点)相对位置如何?
  解:根据中断杂交原理,就一对接合个体而言,某基因自供体进入受体的时间,决定于该基因同原点的距离。因此,就整个接合群体而论,在特定时间内,重组个体的频率反映着相应基因与原点的距离。
  报据题目给定的数据,a、b、c、d与供体染色体的距离应该是:
是:


  8.为了能在接合后检出重组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供选择用的供体标记基因,这样可以认出重组子。另一方面,在选择重组子的时候,为了不选择供体细胞本身,必须防止供体菌株的继续存在,换句话说,供体菌株也应带有一个特殊的标记,能使它自己不被选择。例如供体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这样当结合体(conjugants)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供体菌株就被杀死了。现在要问:如果一个Hfr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你认为这个基因应位于染色体的那一端为好,是在起始端还是在末端?
  解:在起始端

9.有一个环境条件能使T偶数噬菌体(T-even phages)吸附到寄主细胞上,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色氨酸的存在。这种噬菌体称为色氨酸需要型(C)。然而某些噬菌体突变成色氨酸非依赖型(C+)。有趣的是,当用C和C+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将近一半的色氨酸非依赖型子代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表现为基因型C。你如何解释这个发现?
解:
首先,这不可能是回复突变,因为这里的频率是1/2。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进行的是C和C+对寄主的混合感染。当两种类型噬菌体同时感染同一寄主细胞时,两者在同一寄主细胞中增殖,同时,各自按照本身的遗传组成指导合成其外壳蛋白质,以便组装成成熟的噬菌体颗粒。也就是说,在寄主细胞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噬菌体染色体和可以包装其染色体的两类型噬菌体的所需蛋白质。
当然,蛋白质包装染色体是随机的,C+染色体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也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上可以理解,C+蛋白质1/2包装了C+染色体,另1/2包装了C型染色体。反之亦然。
而感染决定于噬菌体外壳蛋白特异结构。于是当后者感染寄主细胞时,表现为C+,但其内含染色体为C型。因此,在宿主中增殖、组装以至成为有感染能力的子代噬菌体时,再度感染新的寄主,当然完全是C型噬菌体。
这是一种表型混合的现象。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7)
94.4%
踩一下
(1)
5.6%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