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产业

中国乳链菌肽从实验室走向国内外市场的艰辛历程(2)

时间:2006-02-16 09:27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526次


        沈颜新,这位改革开放的弄潮儿,1979年退伍开始做蛇胆生意,从抓蛇、养蛇,到蛇加工再到做蛇药,在很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艺,并凭其勤奋和聪慧很快掘到第一桶金,1980年个人资产就达到千万元,成为浙江天台县名副其实的首富。  

        为了推动浙江天台地方经济的发展,1993年,天台县时任县委书记动员在深圳做蛇胆生意的沈颜新回浙江家乡办企业。于是,沈颜新怀揣报效家乡的夙愿,从濒临破产的天台制药厂手中接过了乳链菌肽的中试和开发项目。从此,沈颜新与乳链菌肽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他尝遍了科技创业之路的酸甜苦辣。  

        乳链菌肽试生产成功之后,一批批乳链菌肽产品从银象公司生产出来。但几个月之后,工厂就不得不停产了。  

        是生产技术不过关?还是产品质量不合格?都不是。上世纪90年代初,乳链菌肽对中国的老百姓和食品厂家而言,是个新名词,人们不识其庐山真面目。由于这种产品较之一般化学防腐剂价格昂贵很多,一般化学防腐剂仅几十元一公斤,而乳链菌肽每公斤却需一千余元。银象公司成批生产的乳链菌肽几乎没有食品企业愿意使用,只能囤积在仓库里。尽管沈颜新组建了一支精明强干的营销队伍,进入全国许多食品生产厂家推销,但依然收效甚微。  

        产品尚未开拓出市场,银象公司没有资金进账,而银行必须还贷,同时需要给员工支付工资,沈颜新,这个天台昔日的“首富”很快不得不靠借贷过日子。在随后的日子里,讨债者络绎不绝。为了还债,他卖掉了杭州一个已经开始赢利的加油站;为了还债,他卖掉了上海和南京办事处的房产;为了还债,他以2万元当掉了从香港买来的价值5万元的手表。这时候,有朋友劝他申请破产,但他坚决不同意。  

        为了中国的乳链菌肽,沈颜新虽负债累累,但他仍然苦苦地支撑着。他说:“首先,我相信乳链菌肽这个国家一直给予支持的高科技项目,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其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我对政府有信心。如果我半途而废,将对不起对我寄予厚望的县领导,对不起中国科学院。”在这十分艰难的日子里,沈颜新不仅丝毫没有动摇对乳链菌肽的信念,还立下了“创千秋业,负千钧重,为天下先,造子孙福”的宏愿,发誓要将中国的乳链菌肽开发成功。  

        在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刻,沈颜新的遭遇惊动了时任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应用工业协会的尤新理事长。这位一贯主张研究开发“天然、营养、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倡导者和鼓吹者,十分同情中国第一个吃天然食品防腐剂“螃蟹”的勇士。他说:“这么好的东西,国外已用了几十年。国内不认,先打国外市场。”他建议沈颜新参加欧洲食品博览会和食品添加剂展示会,向外国公司和厂家展示和推销我们的产品。  

        可是,沈颜新当时是一位资不抵债的法人,按照国家政策是不能出国的。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浙江天台地方政府了解沈颜新的为人,也为他为乳链菌肽奋斗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出面为他担保。天台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外事办、工商局等部门的担保使沈颜新终于走出国门,带着中国的乳链菌肽步入国际展台。  

        沈颜新对当时的情形还记忆犹新:中国有几十家企业参加这次食品添加剂展会,而乳链菌肽展台前居然挤满了参观人群。此后,沈颜新又参加了美国食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日本东京举办的亚洲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展示会。通过参加这些展会,国际上的许多食品添加剂经销商了解了中国的乳链菌肽。由于中国的产品相对于国际同行属于物美价廉,丹麦的丹尼斯克公司和汉森公司、罗地亚公司美国分公司等国际上知名食品添加剂经销商纷纷上门索要样品和订货。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考察,2003年9月,世界最大的食品配料供应商丹尼斯克公司总裁邀请沈颜新赴丹麦商谈扩大合作事宜。沈颜新对乳链菌肽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国际同行的礼遇和尊重。从此,中国的乳链菌肽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同时,随着我国人民水平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加之人们对乳链菌肽产品用途及优点的了解,国内许多大型食品企业开始逐步在肉制品和奶制品及罐头食品中,使用乳链菌肽作为食品防腐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乳链菌肽的国内市场随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2000年开始,乳链菌肽的销售量呈现连年翻番的态势,2005年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其中70%是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沈颜新带领银象公司的员工终于使中国乳链菌肽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春暖花开。  



        民营企业联姻中科院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乳链菌肽研究与开发的历史是一部科学家与民营企业家的合作史,正是他们的心心相印与精诚合作才撑起了中国的乳链菌肽全新的天空。  

        据科研人员回忆,早在1992年,当中科院微生物所决定与银象公司合作开展乳链菌肽中试时,对银象公司4名技术人员进行了一个月的技术培训。科研人员把乳链菌肽的菌种特性、小试发酵条件和产品提取工艺毫无保留地进行了演示和重复,直到银象技术人员真正理解和掌握,为乳链菌肽中试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在乳链菌肽进入美国市场前,罗地亚公司美国分公司提出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并要求给予回答。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科研人员立即撂下手头的工作,协助银象公司解决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终于搞清了问题,使银象公司产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