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克隆再生

克隆鼠“小小”的不凡之处

时间:2009-07-25 00:00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26次
        黑色的皮毛,长长的胡须,克隆鼠“小小”看上去与普通小鼠没有区别,然而23日,它突然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焦点,俨然一个大明星,“小小”的照片登上了欧美众多媒体网站的头版。  



        一夜成名,这个9个月大的小家伙让人们感到好奇。原来它与以往的克隆鼠有所不同。英国《自然》杂志23日发布新闻说,中国科学家首次用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出完整的活体实验鼠,从而首次证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小小”的缔造者之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介绍说,“小小”的不凡之处正在于使用了iPS细胞。干细胞是人和动物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它的这一特点被称为全能性。过去一直只能从胚胎中获得干细胞,伦理争论由此而起。2007年,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宣布发现用皮肤细胞等普通细胞“仿制”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名iPS细胞,从而避免了伦理争论。这一发现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评为当年全球重大科学进展。  



        虽然iPS细胞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是它是否真正拥有胚胎干细胞那样的全能性,从而在医疗应用上真正媲美胚胎干细胞呢?  



        研究小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曾凡一对记者说,用iPS细胞能否培育出小鼠正是验证它是否具有全能性的“黄金标准”。先前国际上的研究始终未能成功,用iPS细胞培育的小鼠胎儿均胎死腹中。  



        周琪和曾凡一等人以病毒为载体,向老鼠的成纤维细胞中注入4个基因,将其改造为iPS细胞,然后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一个老鼠胚胎,再把它植入代孕实验鼠的体内。20天后,一只黑色的小老鼠出生,基因测试确认它是提供成纤维细胞的那只黑鼠的后代。这只首次培育成功的小鼠被命名为“小小”。有关论文发表在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小小’已经是爷爷辈的克隆鼠了”,曾凡一说,研究小组去年10月就培育出了克隆小鼠。当时共成功培育了27只实验鼠,虽然其中一些出生两天后便死亡,还有一些存在身体异常,但所有用来配对的12只实验鼠都成功生产出后代,并且这些第二代没有畸形现象。它们生育了数百只第二代实验鼠,并已有超过100只第三代实验鼠。  



        《科学》杂志网站评价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它们具有正常的生殖和繁育能力,这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等研究人员也成功培育出两只实验鼠,并已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科学》杂志网站认为,中国科学家的这些工作为进一步研究iPS技术在干细胞研究、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将iPS细胞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