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技巧(4)

时间:2006-03-03 09:3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0090次

简表部分
1.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要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目前,科学基金申请项目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大题目下做小课题,使人很难从项目名称判断申请人究竟要做什么,这样命题就显得不十分理想。如果让别人一看题目就能明了你干哪方面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在同行评议中就等于你下了一个“先手棋”。应充分发挥项目名称的作用,没有必要在题目中加上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等修饰字样,因为基金会本来就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如果申请的研究内容基础性不强,题目上多了“基础”两个字也无济于事。
(2)报送学科要准确,勿将学科代码当指南
学科代码是为计算机管理服务的,学科代码不等于学科指南。代码l表示投送学科,代码2表示相关学科,并不像考大学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由于交叉学科的项目逐渐增多,准确填写相关学科代码,会便于基金管理人员为申请项目寻找合适的相关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对属于本学科的项目,即使你把代码填错了,学科也会按照申请内容遴选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但对于相关学科,如不属本学科范畴,就要到别的学部或学科去找同行评议专家,代码错了,找到的专家就可能不合适。如果投送学科完全错了,就相当于考大学时报错了志愿,也许会白白错失一次申请机会。
从我们的工作实践发现,不少申请人根本不看项目指南,写完申请后,只是从代码本中找到看上去适合自己申请书内容的代码,或者请科研处管理基金的老师帮助填写,所填代码往往与申请项目内容对应的学科不一致(只是字面上一致)。基金会的学科划分,自基金会成立以来基本没有变动,有的研究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学科,例如:半导体就涉及到至少3个学部下属的学科,数理学部的物理工、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信息学部的半导体学科和光学学科。但各学科的资助重点不太一样,物理工学科偏重于半导体物理机制,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偏重于半导体材料研究,半导体学科则偏重于器件研究,而半导体发光可以属于光学学科的研究范畴。
尽管我们的指南还不十分理想,但它毕竟反映了学科的资助动向,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希望申请人在写申请前一定要先阅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再考虑怎样写申请。如果你的申请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你就要比较各相关学科的项目指南,看一看你的研究重点与哪个学科更接近,决不要认为几个学科都有关系,凭侥幸心理,第一年这个学部没批,第二年到那个学部去试试。作为基金会资助项目的管理工作者,对那些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申请者是不太欢迎的。那样的申请往往都很难得到资助,因为它们给整个评审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
(3)项目属性应明确,科学基金不支持应用开发
前面已经指出,基金会面上项目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还有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积累工作,纯属应用与开发研究应该由产业部门或者企业来支持。目前,基金会与一些部门签订了联合资助协议,也设计一些偏应用的项目,但一般都纳入专项领域。有不少人简单地认为自己提出的项目很有意义、很重要,就该由基金会资助,那就,理解错了。如不是基础研究,就不该由基金会支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把握上的问题,资助了‘些偏于应用与开发的研究,但这决不是基金会的主流。对于少数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基础研究项目,它的应用与开发能创造重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我们曾作为试点(快速反应项
目)支持过,但项目必须有较强的基础性。
这里,谈谈我们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概念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一般说来,基础研究要解决“为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而应用研究主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know how'’。应用基础研究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关解释中尚没有定义,但我们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应用基础研究可以指具有明确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或者在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基础性问题。作为应用基础问题,往往比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有更大的难度,它不仅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还要说明“为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作为材料的制备科学,不仅要解决如何获得优异性能的材料,而且要解释“为什么”那样做就好。另外,在应用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即知道了“为什么或是什么”,下一步就要弄清“怎么样”来指导其他应用研究。因此,作为基础研究或者应用基础研究的目标,必须体现出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和学术问题,否则,就不符合科学基金的要求了。
(4)摘要
摘要栏主要撰写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限400字)
将来面上项目批准项目的摘要会在基金会的网上公示,可以让其他人在网上了解已批准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意义。应避免写得空洞,无法让别人了解已获准基金项目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失去摘要的意义。要认真把这一栏写奸,尽可能明了一些,让别人可以看明白申请项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准备解决什么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等等。
2.项目组主要成员
(1)第一人必须是申请人,信息从基本信息自动读入
(2)队伍要精悍,以免出现超项申请问题
目前基金面上项目的强度虽已达20万元,年平均不到7万元,不可能负担很多人从害科研活动,所以,一个面上项目有3~5人就足够了。主要研究成员一般年工作时间应在4个月以—亡,应该是对项目的立项能提出自己想法,并参与具体研究工作,而不是一般仅提供数据和协助工作的人员。
限项申请是指基金会规定“作为申请者当年同期只能申请1项同类基金项目”、“每人在研面上项目和申请(含具有高级职称的参加者)的面上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项”。项目组人数多了,就容易出现超项申请问题。我们发现超项申请比较多的往往是从事检测工作、在项目中起辅助作用的人员,因为他们不是从事项目研究的直接成员,往往记不清自己参加了几个项目的工作,你让他参加,他就签名,他根本不了解超项申请是怎么一回事。另一个问题是在申请书上的签名具有法律依据的作用,到获得成果时,就涉及成果的分享问题。申请科技奖都限制名额,如果你没有列上他的名字,或者无法列上他的名字,有时会影响到彼此间以后的合作关系。
如果申请时就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那就更好。希望在考虑研究组成员时要慎重一些,不要为了申请而随便凑人数。
(3)项目组成员必须亲自签名,不得代签
前面已经指出,签名具有法律依据的作用,如果代签就会出现侵权问题。特别是与外单位合作项目,代签就会出现一些纠纷。过去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导致合作单位的申请;出现了超项申请问题。过去基金会的解决办法是申请人绐基金会写一份检查,并停止今后两年的申请权利,然后,解放被侵权合作单位申请人的申请项目,重新按基金会的规定进行评审。今后,对这一类问题,基金会会制定具体的规定。
我们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可能事先双方曾有非正式口头承诺,但为了签名,专门出差到合作单位又不值得,就随便找人代签了。建议最好在投送申请书以前,给合作单位打个电话落实一下,以免出现超项申请问题。
报告正文部分
正文报告撰写提纲:
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附主要的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
(2)工作条件
(3)申请人简历
(4)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正文第一部分
1.项目的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中的前3部分是撰写基金申请书最关键的3个部分。这3个部分写好了,其他各部分就相当于锦上添花。立项依据应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作为基础研究须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作为应用研究须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1)既要介绍国外动态,更要介绍国内研究情况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写论文时喜欢引用外国人的工作,而不注意引用国内同行的工作,基金申请书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样,评议人会认为申请人对国内研究情况不了书解,就可能会以“不了解国内情况”为由,不同意资助该项目。
(2)国内情况应包括申请者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少申请人往往只介绍他人的工作,而不介绍自己的工作。可能有的申请人认为在研究基础中会介绍,立项据据中就不介绍了。这样就显得立项依据不太全面、充分。申请者必须在这里简单介绍自己已有的工作基础,以使评议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申请人。
(3)必须阐明申请人要从事本项研究的理由
有些申请只谈及本项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动态,但没看介绍申请者本人为什么要从事本项研究,似乎申请是给别人写的,而不是给自己写的。应该清晰地介绍究竟您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什么,别人的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您对哪个科学问题有什么特殊想法等等。否则,评审人难以判断申请人自己的具体想法,这样的申请绝对属于没有到位。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国策,填补空白不是立项依据
不少申请人把填补空白作为立项的理由,这不符合国家实施科学基金制和成立基金会的目的。科学基金是要使我国的基础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跟踪或填补空白。尽管国家不断增加对基金会的投入,但研究经费依然不足,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只可能支持那些有研究基础、有特色或有创新性的申请项目。有人指出,基础研究只能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于白干,所以,更不应该去填补什么空白。这就和下围棋一样,不管是输是赢,必须做活两个眼,才能在棋盘上占领一块地盘,否则,人家下一个子,你也跟着下一个子,最后全部棋子被人吃光。如果国家经济需要,可以填补某些空白,但做基础研究就不一样了,填补空白必要性不大,也许可以培养一些年轻人,但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还不能够这么做。
(5)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国内、外的关键性研究工作都要有所显示,注意时间性,不必像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列出一大堆文献,但太少了也不合适,容易让评审人误认为你了解情况不够。
总之,立项目的要明确,申请理由要充分,立项依据既不要太科普,又要把关键问题交待清楚,能引起评审人的兴趣,愿意继续读完你的申请。能够让人不愿放弃地阅读你的申请书,那样的申请才有竞争力。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是正文的重点阐述部分,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研究目标应是解决科学问题和学术性问题
作为基金项目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而是要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以材料为例,很多申请的目标只是研究一种最佳工艺或者使某种材料达到什么具体性能,这类项目属于开发性研究,没提出任何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不符合基础研究的要求。
另外,探索规律本应该属于基础研究,但在目前经费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泛泛地探索什么规律,而不能很好地论证要了解某个规律的意义,那就缺乏竞争力,难以得到支持。
(2)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
目前的面上基金项目的强度不算很高,一个基金面上项目只要求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希望最后的研究结果要有力度,不要泛泛的,什么都做。过去曾有评委指出,有的申请内容什么都做,好像把教科书的目录全列上了,这种申请多半出自高校老师之手。为了把研究内容叙述得清楚些,可以在每一个研究内容下把细节描述得清楚一点,列出关键的细目。以免因“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而招“枪毙”。
另外,很多申请分不清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关系,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内容,评审人会认为申请人思路不清,这样的申请项目是很不理想的。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清楚
不少项目申请中没有填写此项,评议人就很难知道申请人是否了解项目涉及研究的难点,以至难以判断申请人完成本项目的可能性。如果申请中难点写得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对,评议人也会认为申请人缺乏能力完成本项目。所以,此项必须写,而且力求写得准确。针对提出的难点,台理设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申请项目就有较大的把握得以完成。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这部分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说明。过去的申请书只留半页,很多申请没有把具体的研究方案及思路表达清楚。
(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具体、清晰
多数申请这部分写得比较含糊,每一步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表述不很清楚。能逐项写清是非常必要的。过去,我们曾见过一份申请书,这部分写得相当清楚。用什么方法,对别人的方法进行什么样的修改,并提供了同行完全可以照样操作的试验步骤。通信评议结果是3个特优、2个优,学科评审组一致赞成资助。
不过,有些研究项目,喜欢把现代化分析“武器”全都用上,什么新,就“用”什么,比如:HRTEM、STM、AFM、AES等等,但用它们干什么,用途不明确,获取什么有用的结果也不明确。惟一可以称作优点的是可以在经费预算中多计算一些实验费。对于每种分析仪器的用途不明确,或者“杀鸡用牛刀”,明明可以用常规手段,却偏用不妥当的高级仪器,同样会遭否决。
(2)“剽窃是少数”,应加强自我保护
作为基础研究,原则上讲,应该是不保密的,但随着科皮发展,对某些明显有应用前景的内容加以适当保护是必要的。作为基金项目的评审人总希望申请者把申请写得详翱些、清楚些;有利于判断。但不少申请人,特别是那些“小字辈”申请者,认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写得太详细了,会被别人剽窃。目前由于各种误导,导致的各种科技***,确实影响一些人经不住诱惑,采取剽窃手段,但这类人终究是少数。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必担心,上面的例子就是例证。当然,你必须有较好的前期工作积累,这样,即使别人剽窃了你的思想,用处也不会太大。但一些“小字辈”担心可能会多一点,由于他们的积累比较少,‘旦好的思想被别人窃取,就很难再与其他人竞争。其实,我们在综合同行评议意见时,也尽可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不是简单地看评议人是否同意,统计综合评价有几个优、几个良,还要看评审意见的文字中有没有实质性意见,即使有一个人不同意资助,其他4位评议人都认为你的学术思想很新颖,有特色,你的申请依然可以送学科评审组,可能被批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原金属材料学科自1992年起学科评审组的评审会采用无主审制,也是为了避免一两个专家会轻易地否定有一定创新思想的项目。
另外,确实有“know how'~时,应设法加强自我保护。既能把问题说清楚,又不暴露你的“know how"。怎么做得更好,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3)要从学术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
很多申请在可行性分析一节上仅仅简单地介绍人力、物力情况如何,比如:研究组有几名教授、几名副教授,有少博士、博士后,有各种先进的工作条件,单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但更应该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请入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你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否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综合优势才是基金项目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过去申请表的这一栏,只要求指出创新点。其实,不可能要求每项研究工作总有创新,特别对于延续的研究项目,前一个项目已有创新了,新项目还要求创新,难度就太大了。现在提特色与创新,相对比较客观。一个申请项目能够有特色和新颖性就相当不错了。撰写时,应适当关注以下问题:
(1)避免把“创新”扩大化
近些年,创新的概念被炒作得十分厉害。至于创新—
词的意思,《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创新]亦作“沏新”,第一个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第二个意思是首先。但英文的解释有很多,例如:bringforthnewideas,innovation,creativity等等。我们认为创新、创造性、革命、革新和更新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现在很多人把innovation解释为创新,事实上是把创新扩大化了。1958年大跃进时,曾经提过的技术革新,英文是technicalinnovation,而今人们称之为技术创新,因为创新这个名词太时髦了。由于知识经济(EconomicsBased on Knowledge)概念的出现(美国基金会有一位官员称“知识经济是工业界、市场的事”),又出现了知识创新的提法。有人在解释知识创新时用了knowl—edgeinnovation一词,事实上这里的innovation更接近于
renew(更新)的概念,《牛津双解》的中文解释为改革、革新,第三位才解释为创新;《牛津词典》对创新的英文解释是make changes,introduce new things;Webster’New Dic—tionary解释为bringinchanges,newthings。我们认为真
正理解创新用英文bringforthnewideas较为合适,即必须有newideas,否则,只能是革新或者更新。如果申请基金要提创新,可能难度较大。如果能按照毛泽东说的“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相当不错了。
(2)要提出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
这里是指申请人要开展的研究项目的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而不是泛指的一个新领域的特色,新研究领域的特色可能是申请人的,也可能不是申请人的,而是学科发展固有的。因此,申请人必须阐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与可行性分析一样,研究条件的特色并不能完全表明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学术思想新颖性。同样有了好的研究条件,有的人可以做出很漂亮的研究工作,但有的人只是把它当摆设。学术思想的创新是很难的,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尚难创造一个完全适合于创新的环境。另外,市场经济或大或小地冲击着基础研究,只要你的学术思想有一点新颖性,或者把其他领域的好思想借鉴到你的研究课题里,就可以增添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3)不要泛泛地谈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基金会鼓励学科交叉,但不等于说你的申请项目属多学科交叉就算有特色、有创新,就应该给予资助。我们曾经讨论过学科交叉的概念,大家一致认为:“学科交叉必须对相关学科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如果你的申请项目属于学科交叉项目,必须阐明交叉点在哪儿?泛泛地说本项目是多学科交叉,但没有创新、特色,那也不会因此而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4)填补国内外空白不是特色与创新
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依然不足,虽不能说还是一张白纸,但没有画过的地方还很多,靠填补空白是画不出美丽的图画的。目前,基础研究可以有所为的,首先应该关注国民经济中急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国内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有可能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的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等两个方面。填补空白属于新闻宣传语言,立项依据一项中已经谈过填补空白不能作为申请基金项目的依据,同样,填补空白也不能算是特色与创新。
(5)创新思想的产生
下面把***新日铁的参事(相当于顾问)杉田清先生在《研究与开发漫谈——献给青年科技工作者》一书中对创造性思想产生的环境和创造性研究开发的条件介绍给大家,也许对撰写申请书时如何产生创新思路有启发作用。其中C的创新性最强,杉田清先生询问了***国内外的同行,都有类似感觉。我们在介绍这一点时,不少专家也称有类似感受。当你把全部精力都关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有时平时苦思冥想想不出的办法,在睡梦中会找出答案,但必须在刚醒、又未醒之时,把它记录下来。做梦有一个特点,当完全睡醒后,梦的细节就很难回忆起来了。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年度计划中应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的说明。预期研究结果的要求比过去预期成果的要求更为合理,成果是需要经过评价的。作为一个面上项目的研究结果,往往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行评价或经同行专家验收,因此,在申请时应该预期一个有水平的研究结果,而不是仅仅追求研究结果的数量。
(1)研究计划要尽量具体一点
便于评审专家了解申请人安排的研究进度是否合理,尽可能详细撰写。过去,曾有人表述年度研究计划仅仅用了3句话:第一年继续进行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这不是编出来的,真有这样的事。研究过程中不断调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申请书已经上报,还要花一年时间专门作文献调研,难以理解,也许时间多了点,基金会不可能把项目经费的40%(第一年拨款比例)让你仅仅去作文献调研。
(2)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
由于基础研究不同于攻关项目,研究进度是可以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修改的。通常,真正能出大成果的项目,可能会不断打破原计划,表明你在研究中有新的发现。仅仅能按原计划完成的项目,我们称之为保险项目,一般不会出大成果。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也是为了便于评审专家对申请项目能更全面地进行分析。
(3)预期研究结果
面上项目总结报告中包含的成果类型有十几类,但真正能够衡量基金项目完成情况的只有几种。理论成果可以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奖励(特别是自然科学奖)和人才培养等等。应用成果应以经济、社会效益衡量,但由于基金投入有限,大多数属于间接成果。我们也不会把一张白纸上写上多少经济效益,再加一个公章认为是应用成果。撰写中应注意:
①预期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
不少申请的预期研究结果仅两行字,比如:完成本项研究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申请专利若干项,但发表哪方面的论文,申请什么样的专利交代不够清楚,有时与研究目标的关系也不很明确。
②预期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有数量,更重质量
由于基金会成立初期宣传上的原因,常有人说科学基金几千元能出一篇论文,导致很多受资助者单纯强调论文数。现在,我们逐渐强调论文水平及其影响,这样的理论成果才能真正反映科学基金支持的作用。作一个比方,我们用积分面积表示成果大小,我们希望同样的积分面积下,峰值高一点,峰的宽度可以窄一点,也就是说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或者说要有深度,而不要什么都做,研究结果只是一大堆小峰,文章一大堆,但都不深入,没有一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有一个专家曾自己感觉很满意地说:“原计划完成6篇论文,现在完成12篇,翻了一番。”我们的回答是“如果你能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也承认你完成了任务。”目前,科技界普遍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论文质量,在学术篇中将介绍我们对科技论文及其评价方面的一些拙见。
③正确理解专利的地位
有人间专利是不是成果?当然,你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了,申请了若干项专利,基金会还是给予承认的,但不能把专利作为基金的主要研究结果。我们的观点,专利只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难以判断基金项目的研究水平,可以作为结题时的辅助结果,申请时不必过分强调。
④拟培养的研究生
科学基金有培养人才的任务,但培养多少研究生,往往与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经费多少有关,而研究生的水平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如何表述,也尚待研究。仅仅用“拟培养研究生若干名”,似乎意义并不大。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