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事迹
  • [人物事迹] 走在医学王国的最前沿——记四川省医院分子生物与遗传中心主任杨正林 日期:2006-07-22 10:24:32 点击:533 好评:0

    1989年秋天,23岁的杨正林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从事技师工作,开始了他的医学人生之路。 检验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多年来杨正林经常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深入偏僻的山区。在工作中,面对有些病人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他一边耐心解释...

  • [人物事迹] 李森科的沉浮与苏联遗传学 日期:2006-07-22 10:24:32 点击:689 好评:0

    把遗传学斥为“资产阶级伪科学”,把在遗传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斥为“顽固的反苏维埃分子”,甚至作为“外国帝国主义间谍”加以残酷迫害,这种以行政权力干预学术研究事业,从而阻碍某些科学事业发展的现象,在20世纪的苏联堪称典型。近年来解密的...

  • [人物事迹] 中国优秀博士后裴钢:像鹰一般飞翔 日期:2006-07-22 10:24:32 点击:362 好评:0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这就是说做事情一定要有远大抱负,做什么一定要做到最好。搞科学研究,也要有这种追求。”在实验室里,裴钢正忙着指导学生科研,与记者谈话时,他有感而发。 裴钢生于1953年,曾在农村工作...

  • [人物事迹] 桑涛:重庆的性格让他成功留学美国 日期:2006-07-22 10:24:32 点击:410 好评:0

    故事导读 桑涛,40岁,美国科学家,出生于重庆南岸区。 受母亲影响,桑涛自幼酷爱自然科学,198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受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学系,后任终身教授。 今年3月,在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桑涛揭开了一万多年...

  • [人物事迹] 饶子和院士获第里雅斯特科学奖 日期:2006-07-14 09:45:16 点击:304 好评:0

    7月11日,第三世界科学院公布了2006年(第二届)第里雅斯特科学奖授奖名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获此殊荣。据悉,本届共有4位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杰出科学家获奖。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得知这一...

  • [人物事迹] 汤钊猷:科研创新敢担风险 日期:2006-06-30 09:26:47 点击:592 好评:0

    38年做了两件半事 76岁。从事肝癌研究38年。主要做了两件半事。 第一件就是小肝癌研究。从一滴血查验“甲胎蛋白”找到还没有症状的早期肝癌,到对合并有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以“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再到用“再切除”来延长无症状复发者的生存期——我们的...

  • [人物事迹] 华裔科学家徐立之入选加多伦多大学十大医学名人 日期:2006-06-29 14:44:13 点击:435 好评:0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与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同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选为医学领域上有卓越贡献的十名最伟大科学家。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徐立之专程由香港飞返多市出席6月27日举行的医学名人堂启用仪式以及十杰的铜像揭幕礼。多大的唐努理细胞及生物分子研究中心除...

  • [人物事迹] 2006年邵逸夫奖揭晓6位科学家榜上有名 日期:2006-06-22 09:59:01 点击:381 好评:0

    邵逸夫奖基金会21日在香港公布了2006年邵逸夫奖得奖人名单。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的6位科学家分别获得邵逸夫奖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学奖,每个奖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天文学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罗氏国家实验室的索尔·普密特教授...

  • [人物事迹] 陈景润凭什么“依然站在最高峰” 日期:2006-06-09 10:38:30 点击:547 好评:0

    陈景润凭什么“依然站在最高峰” 2006-06-02科学时报 本报记者 王丹红 洪蔚 今年是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辞世10周年,也是“1+2”成果发表40周年,在中国 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不久前召开的纪念陈景润的座谈会上,与会的院士 和专家学者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

  • [人物事迹] 两条路最毁科学家 日期:2006-06-09 09:54:45 点击:284 好评:0

    “为什么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宽松的环境”,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十几二十年研究一个问题。而我们的科学家往往沉不下心来。一旦三两年出不了成果,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被人用鞭子赶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