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国际拟南芥菜研究大会
时间:2006-11-29 21:27 来源:植物所 作者:admin 点击:次
会议日期 2007年6月19日至24日
会议地址:北京 九华山庄 会议主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邓兴旺教授 会议发起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未来植物生物学如何面对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要求是植物生物学家索面临的挑战。本次大会将探套模式植物的研究如何能够在生物工程创新产业中起到领头军的作用。1965年第一次国际拟南芥研究会议在德国召开,当时只有25人出席会议。进入80年代以后,拟南芥迅速成为全球最大、最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其整个基因组已于2000年由国际拟南芥菜基因组合作联盟联合完成,也是第一个被顺序分析的植物基因组。目前,全球已有多达6000个实验室,15000余人从事拟南芥研究。1995年开始,拟南芥研究大会由最初的5~6年开一次变成每年一次,其中三分之二的会议在美国举办,另外三分之一在世界各地竞争举办。鉴于拟南芥已成为国际植物学研究最重要的模式植物,因此拟南芥研究大会已成为检阅世界植物科学进展的一个重要窗口。除美国外,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等都已相继成为过主办国。中国的拟南芥菜研究在过去几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2004年北京举办了拟南芥菜学术研讨会吸引了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来自中国本土的拟南芥菜的研究工作已经在包括[Cell]、[Nature]、[Science]、[Plant Cell]和[Plant Journal]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在美国举行的第17届国际拟南芥菜研究大会上我国科学家全力争取得到了这次大会的举办权,这是亚洲国家第一次承办这一盛会。 拟南芥菜的植物生物学全方位功能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 大会将分为以下各专题: 1. 植物发育(Development) 2. 植物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3. 遗传学(Genetics) 4. 基因组学(Genomics) 5. 植物对环境的应答(Pla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 6. 植物与微生物的反应(Plant responses to microbials) 7. 植物细胞生物学(Plant cell biology) 8. 代谢和生物能源(Metabolism/Bioenergy)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