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际科学界宣布“DNA元素百科全书”(简称ENCODE)计划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ENCODE被认为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国际科学界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以往研究者常关注与编码蛋白质相关的基因,但它们只占整个基因组的约2%。ENCODE研究团队完成了解析基因组非编码区域的工作,人类基因组中约80%的区域都被确定拥有某种功能。ENCODE项目从近期看有利于测序产业,而从长远来看,对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增市场价值当以万亿美元计算。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百人计划”研究员方向东项目组利用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基因组学系建立多年的合作关系,选派该组青年科技骨干渠鸿竹博士,通过多次访问交流和客座研究等形式,与ENCODE计划负责人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西北注释表观基因组绘图中心主任John A. Stamatoyannopoulis博士所领导实验室研究人员一起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共同发表了三篇标志性的ENCODE文章。
在渠鸿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基因组所第二作者单位的《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所发表文章中,渠鸿竹主要负责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将重要转录因子与染色质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和DNA甲基化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表观基因组学数据进行统合研究,对于CTCF在染色质DNA的结合效率和DNA甲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创新进展。在基因组所作为第二作者单位的《科学》所发表文章中,渠鸿竹作为生物信息学团队的主要成员,主要负责将全基因组DNase I图谱等表观基因组数据与已有的GWAS SNPs数据结合,首次在表观基因组水平上开展GWAS研究工作,为研究复杂性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策略。
《自然》在线发表的文章中,渠鸿竹与Stamatoyannopoulis实验室研究人员所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了125种人类细胞和组织的DNase I 高敏感微点(DHSs)的全基因组图谱,首次展示了至今为止最为详尽的人类基因组调控DNA图谱,揭示了染色质可及性、转录、DNA甲基化、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谱式等不同层次的表观遗传调控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严江伟)
《中国科学报》 (2012-09-18 B1 生物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