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过劳死的消息不少。倒下的有女工、人力车夫、出租司机、刚毕业参加军训的大学生、警察局副局长、IT公司的年轻职员、著名的艺术家和大公司的头领。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的身体没有崩溃,却死于心力交瘁。比如人大那位跳楼的女博士。 有白领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的亚健康状态,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然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过上美好愉悦的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境界,只应属于诸葛亮那样的伟人英才,而绝不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常态与人生目标。 25岁的胡新宇,是华为公司的“床垫文化”和“狼性崇拜”的牺牲品。无节制加班与美德和绩效紧密结合,将员工的人性扭曲成狼性,企业则由此获得最大化的商业利益。对此,一句“凸显人文关怀的缺失”显得无比苍白甚至滑稽。这类企业,钻的是制度缺陷的空子,在法律的指缝里游刃有余。 从制度层面上讲,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劳动保障制度,但法定职业病目录10大类115种,却没有过劳死的相关规定。尽快出台《过劳死防治法》,为劳动者提供操作性更强、更加公平合理的法律依据,设立对发生“过劳死”现象单位的处罚标准,是制约“劳动灾害”最直观也最强有力的手段。 从文化层面上讲,政府可以倡导民众学雷锋、迎奥运、搞环保、树立荣辱观,也一定可以大力提倡珍爱生命的新风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幸福有理、休息无罪”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集体减负的追求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当大多数人能及时给自己煲上一碗心灵绿豆汤的时候,功利欲望之火就不会过度蔓延,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自然不会一路负债。 当然,其他辅助手段还有不少,工会组织应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监控,协助会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益性的心理诊所、求助热线等也应该尽快完善,让人们的精神压力有及时舒解的正面渠道。 劳动者高效、愉快的劳动,才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其价值的最终体现也就是整个国家的崛起和强大。中国正在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崛起,这种崛起,同样应该是平静的、从容的、和谐的。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