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Cell)杂志5月15日刊载的研究报道表示,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研究人员立花真仁领衔的研究小组宣布已使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向女性提供的卵细胞内植入他人皮肤细胞的细胞核,首次成功制作了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的胚胎干细胞。 1 首次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果获得人胚胎干细胞 所谓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是指将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至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产生与供细胞核动物的遗传成份一样的技术。1996年7月,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利用SCNT成功克隆出了一头小羊,并取名多利(Dolly)。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在牛、山羊、小鼠等物种上均获得了成功。这些成功案例激发了研究人员对“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的展望,也就是说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人的胚胎干细胞,也就可以制造出该机体的各类细胞,这样就可以方便研究人员构建疾病模型进而研究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不过实际进展受到诸多限制,包括SCNT技术在人体中实施的有效性。另外,2006~2007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成功获得了仅用体细胞进行基因操作的人工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一技术的开发冲击了研究界对SCNT的研究热情。因研究人员认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却又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而此次研究成功示范了在人体利用SCNT技术获得胚胎干细胞,而这一过程不涉及以往胚胎干细胞获取的伦理问题,这将有助促进研究人员进行更多的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尝试。 此外,此次研究的突破除上文所说的外,还体现在优化了SCNT的工艺过程,例如,温和的物理处理形式,在操作过程中所使用药物可以严格控制细胞分裂的起始等。而最大的突破在于卵子捐赠者在激素的刺激下可获得适量卵细胞,这为制造SCNT胚胎及与受精胚胎类似功能的胚胎干细胞系提供相对足量的研究原料。 2 此次研究引发人类对克隆人的担忧 上文提及,此次获取胚胎干细胞的方式绕开了以往的伦理争议,但是又带来其他的担忧,实际上这样的担忧从多利羊诞生就一直存在。一个称为“人类基因警戒”的英国组织就曾在该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之前就抗议此类研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为克隆人类胚胎寻找到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因而此时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相关研究和应用。 3 胚胎干细胞具有“克隆性治疗”的应用前景还只是理论推测 此次研发获取的胚胎干细胞不仅绕开了以前胚胎干细胞获取的限制,也比诱导多能干细胞稳定(有研究已经证实在成体细胞重组至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异常现象),且获取卵细胞的数量又有保证,未来研究界或将重新掀起研究胚胎干细胞的热潮。不过此前研究人员期待的“克隆性治疗”的实现,应该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虽然理论上认为胚胎干细胞在心脏病、帕金森病、严重脊髓损伤和其他人体受损疾病的治疗中,可以用来替代受损细胞或被破坏的细胞。但是实际上其应用前景的广阔,也只是理论上的推测。以2011年5月《自然》期刊发表研究报告为例,该研究发现,用皮肤干细胞制成的细胞组织,尽管是来自同一病患体内的细胞,都可能受到病患体内免疫系统的排斥。这一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人类对干细胞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前景的预测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江洪波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