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小说《末世迷踪》 在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套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和找到啦环球文化发展公司合作推出的“末世迷踪”系列科幻小说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部系列小说,在中国可能除了一批科幻小说迷以外,知道它的读者并不是很多,然而在美国,它却是家喻户晓的超级畅销小说。 从首部《末世迷踪》1995年问世以来,全套(15本)小说的写作时间历时十年之久,迄 今为止,它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超过6500万册,成为销量仅次于《哈利·波特》的全球第二大畅销书。2002年7月1日的《时代》周刊还针对“末世迷踪”系列幻想小说持续旺销作了重点评述。一部科幻小说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开头 小说从一个充满悬疑的事件展开—— 在美国飞往英国的一架民航飞机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许多旅客在一瞬间突然消失,他们的衣服鞋帽全部留在座位上,人却不见了!顿时引发了机内乘客巨大的恐慌和混乱,航班被迫返回纽约。而更可怕的是,就在部分旅客神秘失踪的同时,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也在同一时刻神秘消失。突如其来的“大失踪”事件导致全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究竟是外星人所为,或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展开? 一个记者开始像一个侦探一样展开了深入调查,一个道貌岸然的政客开始登上世界舞台,一个飞机驾驶员的家庭和命运出现了逆转。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不可思议的事情越来越多…… 从这样的一个开头中,读者会期待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爱看外星生物小说的人自然会联想到外星人入侵的情节;科幻小说的“粉丝”,可能会想到奇特的宇宙暗物质;浪漫的女生可能希望能看到类似《泰坦尼克号》那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喜欢看惊悚小说的读者可能会猜想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灾难与谋杀;而热衷于宗教小说的人可能会联想到《圣经》上的某个预言…… 著名作家北村介绍:“这部小说将西方最古老的寓言幻想和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虚拟的却非常逼真的未来世界的画卷,对灾难场景中人性的剖析丝丝入扣。故事以一个古老的寓言作为情节发展的脉络,并结合文艺小说的浪漫、科幻小说的神秘、推理小说的悬疑和惊悚小说的张力,以其独特的想象力,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挣扎、心灵的提升、命运的追索,并且由此以超越社会历史和现实文明的广阔视野,刻意彰显人类自身的意志力和超越苦难的坚韧精神。” 一部越写越长的小说 这部小说的伯乐——美国丁道尔出版社的总裁马克·泰勒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末世迷踪”系列小说简体中文版的发行仪式,他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发现、出版这个系列小说的过程。 小说是由两个创作者合作完成的,一个是蒂姆·莱希,一个是杰里·詹金斯。莱希博士是《圣经》的研究和阐释专家、学者,而詹金斯是美国多产的畅销书作家。创作这个系列是蒂姆·莱希的主意,他为每本书构造出一个详细的轮廓,而詹金斯则把人物放到莱希构思的事件中。 马克·泰勒回忆起1994年当《末世迷踪》小说的第一章手稿递到他手上的情景:“当时我们只是看了这本书的第一章,在这一章描述了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故事,数百万人在一瞬间突然消失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身边的人突然消失会是一个什么情况?我看完这一章以后,感觉非常棒,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很成功。然后就和两位作者签了合同,准备在下一年出版,合同上写的是出版一本书。” 然而,在写两位作者第一本书的过程中,他们告诉泰勒,说这个故事恐怕一本书装不下,还要继续写。泰勒说:“当时一本书还没出,他们就告诉我打算写3本。作为出版社,这样会有更多的费用产生,我们该怎么办呢?因为我们非常喜欢这本书,就说,好吧,你们接着写吧。” 第一本书很快就出版了,几乎没有什么小说出版经验的丁道尔出版公司决定以精装本的形式上市,没想到一下子就销售了10万册。紧接着出版的第二本《颠覆之神》,也是以精装本的形式出版,销售了20万册。第三本《终极魔王》销售了40万册。当写完第三本时,作者又跟泰勒说,他们打算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可能要写到6本。由于前面出版的这几本书销售情况都非常好,泰勒对他们欣然允诺“好,你们就接着写吧。”当书出到五六本的时候,“末世迷踪”系列小说在美国的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位居榜首了,而且从那时开始,就持续在榜上。这时候,作者又来说,这个故事6本书也装不下,他们打算写12本。泰勒说“当然可以接着写”。于是这个故事,从1本发展到了15本,而写作时间,也整整持续了10年。 一种想象力与文化的融合 著名图书策划人张庆棠还深深记得他第一次读到“末世迷踪”系列小说的激动心情,“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2004年。我不是第一个看到这本书的人,但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人。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两本。第二天我把书拿到了办公室,办公室的同事看完以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把这套书的版权拿下。” “想象力的丰富是这个系列小说获得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幻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杨鹏说:“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可能思考的常常是青少年的、少儿的视角。现在我们家长非常重视技能的教育、知识的教育,但是对想象力的教育却被忽视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如果在童年缺失的话,成年以后想要弥补是很难的。幻想小说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但是在近代以后,这种传统渐渐缺失了。我向青少年推荐这套宏大的作品,因为这部小说能够冲击我国每个青少年的想象力,我相信,在我们的民族也一定有想象力在血液里奔腾。” 而北村则认为:“这部小说拥有与《达·芬奇密码》一样深厚的文化背景,也是它能横扫全球、成为一本顶级畅销书的奥秘。这本书在美国的出版是在《达·芬奇密码》之前,《达·芬奇密码》可以说在思想上是对这本书的一个挑战和回应。它们的背景都是信仰和宗教,但是角度正好相反。所以,喜欢《达·芬奇密码》的读者,一定要看这套书,不然就像是欣赏一天的景色,只看到了黑夜的部分,而错过了白天的部分。它不仅有一条巨大的情节动力线,而且,在里面延展了各种关于道德、宗教、信仰、政治和文化的思考,把一套百科全书的知识藏在小说的叙事载体中。” 一趟令人期待的东方之旅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选在这次的图书博览会上率先推出全套“末世迷踪”系列小说的第一、第二本《末世迷踪》和《颠覆之神》,计划于今年12月推出第三、第四本,此后将陆续推出后续系列,逐步展开此系列的东方之旅。 谈到这一系列小说的出版时机,张庆棠介绍:“到今天为止,这套书的运作整整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从市场调研,到最后能够取得丁道尔出版公司的信任,以及之后的推广都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一个系列15本小说如此宏大的篇幅,对于畅销书来说,可称得上是一大考验,对此,张庆棠显得胸有成竹:“这么大的篇幅,对读者的耐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根据在美国的情况,它不仅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而且一部部写下来。不仅是作者的需要,而是读者有阅读的需要,这都是读者的认可。读者看的不仅仅是热闹的场面,而是这本书背后传递出来的一种思考、价值观。” “末世迷踪”系列小说与《指环王》、《达·芬奇密码》有一个相同点,就是西方博大的宗教文化背景。它在中国是否也能像另外两部作品一样获得成功呢?马克·泰勒的态度十分乐观:“在小说中会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还有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末世迷踪’系列包括以上这些主题,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善与恶的斗争。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也承认万物有始有终,‘末世迷踪’系列小说就为大家描绘了一幅世界末日的场景,向大家展示了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我非常高兴这本书以中文的形式在中国出版,我也希望这本书在中国能够像在美国一样受欢迎,或许在中国能够销售得更多。” 两年前,根据《末世迷踪》改编的电影已经在美国上映,而今年8月,以“末世迷踪”系列小说为主题的网络游戏也正式问世,张庆棠说:“这本书还有一个吸引我们的地方是它的延伸产品是非常丰富的,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一本出版的图书,而在它背后有电影、游戏,丁道尔出版公司开发出漫画版、青少版,又开发出广播剧,它是一个立体的产品。因此,我们感到幸运的是,丁道尔出版公司播下了这颗种子,而我们中国读者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钟华)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