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科普知识

走近繁育专家 揭开大熊猫繁殖之谜

时间:2006-09-25 23:33来源:金桥信息 作者:admin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但同时,它也是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全球仅有1000多只,许多生物繁育学家都为攻克大熊猫繁殖育幼的难关绞尽脑汁。

今年8月以来,大熊猫产仔的消息常见于各大媒体。据统计,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就成功繁育了10只大熊猫,而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也顺利产下了9胎15仔。大熊猫频频成功产仔,原因何在?

9月20日,记者来到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采访大熊猫繁育专家,为读者揭开大熊猫成功繁殖的谜团。

高育幼成活率的背后

加上基地送往亚特兰大的大熊猫“伦伦”产下的孩子,今年,成都大熊猫基地产仔高达7胎10只,目前全部成活,是1987年基地成立以来成活率最多的一年,其中有三对双胞胎和四个单胎,创造了很高的育幼成活率。

为何今年的大熊猫能够高产?据大熊猫专家、基地研究员王成东介绍,这跟大熊猫营养、饲养和管理三方面的创新性改革分不开。

首先是模拟野生食物。以前,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吃竹子的比例只占全部食物的70%,另外30%是包括苹果、窝头在内的精饲料以及动物蛋白质。从去年底开始,成都熊猫基地的大熊猫采食的食物95%都是竹子,更接近野生熊猫的食谱,而且精饲料配方还取消了动物性蛋白,两岁以上的熊猫也不再喂牛奶,含竹量的增加使熊猫的食物配方野生而又更健康。这样一来,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以前每天吃二三十公斤竹子,现在要吃五六十公斤竹子,仅此一项,熊猫基地的成本就翻了五倍,并且每年还花费几十万元对竹子进行安全检查。

定期“体检”、掌握其健康状况,对圈养的大熊猫来说非常重要。王成东告诉记者,如今对于驯化后的大熊猫,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其开展非麻醉无干扰体检,随时了解它们的健康状况,比起以前的麻醉体检,对大熊猫身体的危害减少了很多。而对于怀孕即将生产的大熊猫,基地还派专人对其吃喝拉撒进行系统管理,保障了熊猫宝宝安全降生。

“51克”的艰辛成活路

9月14日,熊猫基地对外宣布,一个多月前出生的体重仅有51克的“袖珍”大熊猫幼仔目前已经脱离危险期,体重增至1289克,成为目前全球人工圈养大熊猫中,成活中出生时体重最轻的一只。

负责饲养“51克”的基地动管部部长黄祥明先后饲养了三只熊猫幼仔,“51克”是其中最轻的。刚出生时,“51克”太瘦小,熊猫妈妈只看了它一眼就不再搭理,黄祥明冒着被袭击的危险将其抱了出来,发现它虽然很瘦弱,但呼吸和叫声都算正常。

“51克”刚被抱出来时,它的体温已经降到了33℃,非常危险,黄祥明赶紧把它送到育婴箱,在那里呆了3个小时后,“51克”的体温终于正常了。过了温度关,能否吃到母乳又成了关键。于是,黄祥明从熊猫妈妈那挤来母乳,用专门从美国买回的特制小奶嘴给“51克”喂奶。不料,他却发现幼仔没有吮吸能力。怎么办呢?黄祥明又把奶直接挤了一滴喂到幼仔的嘴里,这时,奇迹发生了,刚才还没有动静的“51克”开始吞咽起来,就这样一滴一滴地喂,黄祥明用了一个小时才给幼仔喂下0.8毫升奶,这样折腾得黄祥明腰酸背疼,双腿直打抖。

到第二天,“51克”吃奶的能力就大大增加,而第九天时,它已经可以主动吸食奶水,终于可以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了。

越洋大熊猫“伦伦”终产仔

据王成东介绍,大熊猫产仔实属不易。首先就是交配难,很多大熊猫根本不会交配,或由于生理原因无法交配成功;其次孕期不定,通常大熊猫的孕期在80天至180天之间,不好掌握。1999年,成都熊猫基地送往美国亚特兰大的大熊猫“洋洋”、“伦伦”,一直到今年九月才产仔,也就是因为孕期不好掌握。

熊猫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全程跟踪了“洋洋”、“伦伦”在美国的生活、怀孕和生产。“洋洋”、“伦伦”1997年出生,到今年初已经九岁,按常规应该有后代出生,却还没有爱情的结晶。在它们成年之初,亚特兰大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对它们做好了自然交配的充分准备,但事与愿违,经过了几年的尝试,自然交配始终未获成功。不得已,外国的繁殖专家只有尝试采用人工授精的办法,但多次采精均未成功。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亚特兰大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对“洋洋”、“伦伦”非常失望,认为它们已不大可能会繁衍后代。

但侯蓉不相信这两只健康的大熊猫会如此不幸。今年3月底,她再次飞往亚特兰大,这次的任务单纯而艰巨:就是要采到“洋洋”的精液,成功为“伦伦”人工受精。刚到亚特兰大当天,侯蓉发现,有五名世界顶尖的生物繁育专家都在为“洋洋”采不出精液的事情发愁,于是她提出试试。但外国专家根本不相信这个刚三十出头的“小丫头”,连讨论都不让她参加,更不让她接近兽舍,因为“洋洋”已经发情了。但侯蓉不屈不挠,不断地提出有新意的建议和意见,外国专家终于被她的坚持打动,侯蓉随即对“洋洋”采取了刚刚研发出的新技术“按摩采精”,并一举成功,到9月7日,“伦伦”成功产下了一只健康的幼仔,亚特兰大举市欢庆。回国后,侯蓉收到了几封来自大洋彼岸的E-mail,美国繁殖生物学家Jogayle在来信中对她的技术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可爱的人”。

大熊猫“假孕”仍是未解之谜

目前,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已相当成熟,对熊猫是否怀孕都能基本掌握。但成都熊猫基地的专家们,还是经常不可避免地被憨厚的大熊猫开起“假孕”的玩笑。说起这些,侯蓉一脸笑意:大熊猫繁育还有很多是未解之谜。

据侯蓉介绍,大熊猫是每年春季发情,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打B超、监测孕激素曲线、观察其综合行为表现等,来判断它是否怀孕。“但这样还是难免会错,”侯蓉讲起了基地的另外一只成年大熊猫“娇子”,它就是在无任何怀孕征兆、B超也显示无孕的情况下,产下了一对双胞胎,让人大跌眼镜。

事实上,大熊猫中的假孕现象十分普遍。“蜀庆”就曾结结实实“忽悠”了大熊猫专家们一把。今年春天,基地专家为它配种以后,“蜀庆”就开始出现孕期症状,发生妊娠反应,还被检验出孕激素上升。到了8月底,“蜀庆”怀孕的综合行为表现更加强烈,工作人员不敢怠慢,24小时值班监护它。直到有一天夜里,“蜀庆”开始阵痛,然后羊水破裂,专家们高兴极了,马上待命准备好了接生所需的一切东西。结果,几个小时过去了,“蜀庆”没有任何反应,却开始呼呼大睡了。专家们面面相觑,才明白被它开了个大玩笑。

“为何大熊猫总是出现孕期现象却无孕,或者无孕期现象却有孕,这在熊猫繁殖技术领域里,还是一个谜。”侯蓉说。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