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神经心理

学生“冬日恋歌”升温

时间:2007-01-30 12:41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孩子考完试这几天,天天都晚上九十点才回家,可学校四点多就放学了。后来我才知道,孩子谈恋爱了,最近回家晚是忙着约会去了。”25日,一位家长打进热线反映,面对孩子早恋,“管不管”“怎么管”让他犯了难。据了解,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和寒假的到来,中学生情侣的“热度”也急剧升温。近日,本市各大KTV练歌房、学校周边餐馆、游戏厅、商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不时出现三五成群的中学生的身影,其中不乏身穿校服的中学生情侣。

假期中学生“恋情”升温

  “放寒假,和他(她)去哪里happy?”“上周末去唱歌,发现KTV里都是学生模样的情侣,亲密程度绝对不逊于成年人!”……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过去了,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假,暂时放松的中学生们开始计划怎么样过个快乐的寒假。而由于暂时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生情侣之间的恋情也急剧升温,去哪里玩成了近两周学生们见面聊天探讨的热门话题。“每年寒假前后,班里都能新冒出‘几对’,尤其是高年级更加明显。”一位姓李的班主任老师说,考试压力的消除和寒假里相对充裕的时间,为中学生恋情升温提供了条件。记者从本市部分中学的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同时了解到,寒假前后也是中学生为“爱”烦恼增多的时期,如果不注意引导,“早恋”极有可能对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的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

65%学生对“爱”随缘

  “早恋”在如今的中学校园里,似乎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针对高一年级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早恋有普遍的认同感,如何面对孩子的早恋问题,已经成为中学生家长和老师面对的难题。负责该项调查的曹蓉老师介绍,调查显示,19%的学生有早恋经历;45%的学生向往拥有书中的爱情;65%的学生认为如果出现早恋倾向应顺其自然,随缘,其原因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恋爱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情感需要,不应过分压抑、刻意追求或远离,那样会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不利,还容易加剧学生的反叛心理。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68%的学生认为早恋不一定影响学习,不能主观地判定早恋是对是错,是好还是坏,甚至有的同学认为早恋对学习有帮助。相反,仅有21%的同学反对早恋。一连串的调查数字显示,高中生对早恋有普遍的认同感。

  调查显示,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中学生“早恋”的主导因素,此外,四类心理的影响也是促进中学生早恋不可忽视的原因。盲目钟情型:共同的学习、工作关系,互相爱慕,产生了较纯真的感情,由于缺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未能理智地处理好异性关系,交往过密。精神空虚型:在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或者不和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情绪,于是把精神寄托在家庭成员之外,沉迷于早恋之中。心理叛逆型:父母严厉的禁止态度、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地定性为“早恋”,甚至公开处罚,常常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一些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爱慕虚荣型:社会对中学生的早恋给予过多渲染,使不少学生认为早恋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主流,其结果反而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学生以“早恋”为荣,以“没有人爱”为耻。

  曹蓉老师介绍说,在长期与学生接触中,她发现,五类学生比较容易发生“早恋”行为: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学生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学生易发生早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比成绩较好的学生容易发生早恋;喜爱文学、有艺术才华的学生易早恋;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易发生早恋;缺少家庭温暖、虚荣心强的学生易早恋。

早恋不能“一棍子打死”

  心理老师建议,面对早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仅靠和孩子一两次谈话很难解决问题,家长和老师更不能简单地禁止,粗暴地扼杀,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批评、羞辱他们,以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于孩子的早恋,家长要冷静思考,不要夸大早恋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早恋的危害,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家长和孩子才能对话,如果家长感觉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教师或者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