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基因对矮牵牛花花序发育的作用

时间:2008-09-30 01:09来源:《发育细胞》 作者:bioguider

(封面图片:矮牵牛花Petunia hybrida为科学家研究聚伞花序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型。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EVERGREEN的WOX基因是聚伞花序结构产生的关键因子。)
 
植物种类根据它们各自开花的时间和地点而发生分化。花能通过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侧生分生组织(lateral meristem)分别产生,也可以通过以上两者同时产生,这就分别产生了三种主要的花序种类:总状花序(raceme)、聚伞花序(cyme)以及圆锥花序(panicle)。其中产生总状花序结构的机制已经在拟南芥(Arabidopsis)和金鱼草(Antirrhinum)中得到解释,而为了了解聚伞花序结构是如何产生的,来自荷兰的Rebocho等科学家研究了改变矮牵牛花序的一些基因变异,并且将研究的结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2008年9月16日出版的《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被称为EVERGREEN(EVG)的基因负责编译一种WOX同源结构域蛋白,这种蛋白只在初始侧生花序分生组织(IMs)中得到表达,并且促使它们从顶端花分生组织(FM)中分离出来。在聚伞花序结构中,花序最终将形成一种典型的聚伞状Z字形构造,而导致矮牵牛花的聚伞状花序结构最终变为单生花的变异完全抑制了evg基因。
 
最终科学家表示,数据显示EVG基因在花序结构的变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结果还显示出在分生组织的增殖以及种类特征之间存在一种出人意料的联系。(科学网 何宏辉/编译)
 
(《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Vol 15, 437-447, 16 September 2008,Alexandra B. Rebocho, Ronald Koes)
 
更多阅读(英文)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