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无骨老鼠”的完美表演

时间:2006-03-23 09:50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bioguider
        一种名为沙螽的大蝗虫曾经遍及新西兰全境。然而如今在新西兰的大部分地区,这种昆虫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大蝗虫的消失很有可能给它们的食物造成麻烦。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的食谱中经常会有植物的果实,而植物的种子则会安安全全地呆在昆虫的肚子里。新西兰惠灵顿市维多利亚大学的生态学家Kevin  Burns指出,昆虫的这种行为对于植物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种子在蝗虫内脏中的旅行就像一个成长的仪式,这对于某些种子的发芽是必须的。  

        人们并不了解,昆虫在吃掉植物果实的同时还能够传播未经消化的种子。然而由于新西兰最初缺乏啮齿动物——它们能够将植物的种子四处散播,因此Burns和维多利亚大学的同事、研究生Catherine  Duthie、George  Gibbs很想知道,这种小鼠般大小的沙螽是否也能完成通常由那些覆盖着毛皮的家伙进行的散播种子的工作。Burns指出,沙螽很有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由于它的体形巨大,并且有夜间活动的习性,因此沙螽也被称为“没有骨头的老鼠”。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向沙螽喂食了19种植物的肉质果实。他们在3月1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其中有五种植物的种子——其中包括树种、晚樱科植物和雪果的种子——被昆虫完整无缺地排泄出来。在野外实验中,研究人员从64%的沙螽排泄物中发现了植物种子或种子碎片。在沙螽的排泄物中,通常只有小种子是完好无损的,这是由于大种子在它们的咀嚼中被破坏了,或者由于太大而根本无法下咽。这些被昆虫排泄出的种子会很快发芽——通常情况下,甚至比研究人员从果实和植物上采下的种子更容易生长。Burns推测,昆虫的咀嚼或肠胃活动有可能磨碎了种子的外壳,从而刺激种子发芽。  

        美国多佛尔市特拉华州立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Kevina  Vulinec认为,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种子通过动物——包括昆虫——传播,但都只是简单地黏在它们的体表,并最终跌落到地面。她说:“这项研究工作使我们注意到一个新的发现,即昆虫对种子进行的无损摄取及后来完美的散播。”她强调,这项独一无二的发现让人感到惊讶。Vulinec说:“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昆虫填补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空缺。”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