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陈百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应树立生态环境理念

时间:2012-03-22 22:04来源:科学网 作者: 点击: 83次

  核心提示:树立生态环境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看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问题。

  区分生态与环境的内涵,是探讨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前提。只有在生态环境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土壤培肥、水利保障、配置调整、灾害防治、污染治理等相结合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耕地质量。

  生态和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原指一切生物的状态,以及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于1869年提出“生态学”的概念,认为它是研究动物与植物之间、动植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当前,“生态”这一术语所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常用于表征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成为一个褒义的形容词,如健康的、美好的、无污染的状况或事物均冠以“生态”修饰。而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社会以自身为中心,认为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载体,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空间和必要条件。更为科学严谨的表述,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由此可见,生态偏重于生物与其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更多地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而环境更强调以人类生存发展为中心的外部因素,根据外部因素的不同,一般又划分出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上从内涵和范畴上对生态和环境做了简要区分,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实际问题中还是常常难以言明,目前往往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术语使用。为了简化问题,笔者把“生态环境”作两方面理解,其一是指生态和环境;其二是把生态作为褒义词修饰环境,即指无污染的环境。下文探讨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笔者采用第一种理解。

  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土地质量定义为“以一种特定方式影响特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综合土地特性”,而土地特性是土地可度量或可评估的属性,各种相互作用的土地特性构成了土地综合属性,这类综合属性就是土地质量。耕地质量是具体针对耕地的土地质量。

  一些学者在耕地质量中区分出耕地生态质量、耕地环境质量(也有少数人提出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对于耕地生态质量,大都指维持生物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生态质量的评价指标,大都以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坡度、有机质、营养元素及水分状况等为主,实际上与土地(自然)质量的概念差别不大。耕地环境质量主要是在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时采用,依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按照耕地的有益、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状况对农耕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

  注重耕地生态质量和耕地环境质量,对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具有实践意义。特别是依托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开展的耕地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合理调整由自然成因引起有益、有害元素异常的耕地种植结构,也可以为人为污染造成的耕地恢复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耕地建设应重视耕地生态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应树立生态环境理念,即把耕地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要加强耕地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协调人类与耕地的关系,承担人类对耕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责任。

  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从不同层面遵循生态学原理,探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途径,建立生态型模式。比如,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除了继续重视现有土肥技术、培肥地力外,还应通过扩种绿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途径,尽可能地减少化肥用量,制定不同作物的综合培肥技术。对于退化和污染的耕地,除采取相应的农艺、工程等措施外,应更加突出生物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在采用生物措施治理的同时,实行季节性和年度休耕制度。实际上,树立生态环境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看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问题。比如,城市周边蔬菜基地位于污染区,不一定就要花费巨大成本去修复和治理,也可以改变蔬菜生产供应模式,重新规划蔬菜产地,将蔬菜基地转移到无污染的地区,而将污染区改为工业用玉米、苗圃和花卉等的种植基地,通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解决污染土地利用问题。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