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俞吾金教授:大学要保持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时间:2012-04-06 11:00来源:科学网 作者: 点击: 101次

  作为国内哲学界第一位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俞吾金曾当选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获评全国教学名师。他每年为本科生开设《哲学导论》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听课的学生每次都是爆满。在担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期间,他还提出了哲学系改革的大思路,所主持的《复旦大学哲学系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从2005年起,作为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吾金直接参与了复旦大学的学术规范工作。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对话俞吾金。

  “世界一流”只是个口号

  记者:目前,我国多所大学都在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否有一定的标准?

  俞吾金:在我看来,“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有不少机构热衷于依据一定的参数(如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师资力量、生源、SCI论文等),给大学进行排名。不同的机构常常会对大学做出不同的排名,而大学领导对这些机构公布的排名表常常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某机构把某大学的位置往前面排,某大学的领导就认为这个机构在大学排名上公布的材料是权威的。反之,则认为它缺乏权威。

  其实,不用排名大家心里也清楚哪几所大学比较好。至于“世界一流”,不过是一个口号罢了,不必过于认真对待。除非全世界统一确立“一流大学”的刚性准入标准,否则这个用语的含义就永远是含混不清的。

  记者: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在哪?

  俞吾金:其实,我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大学比较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管理方式不同。西方是校长对董事会负责,以学术为导向;而中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为导向。

  第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西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中国则希望学生循规守矩,特别看重学生是否有在学生会、团委工作的背景,是否是党员等。

  第三,师资队伍要求不同。西方注重的是教师的独创性,即他是否在某个领域有推进性的贡献;而中国注重的却是发表论文的数量,至于这些论文有否推进性的学术贡献,反倒是无关紧要的。

  第四,西方有些大学已经有数百年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不长,又受过“文革”等政治运动的破坏,元气还未恢复过来,就开始以浮躁的方式谈论“世界一流”了。

  记者: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

  俞吾金:我国大学建设的关键在于:大学首先应克服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人文社会科学应该设立院士制度,这些学科的科学性必须得到充分肯定,以保持大学精神发展上的“生态平衡”,即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同时,大学要有受法律保护的自由学术空间,尊重不同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决不简单地、急功近利地从它们能否服务社会或市场去判定它们有否存在的价值;而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媚俗意识,大学也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批判精神和独创能力。最后,考核教师应该注重其教学质量和科研上是否有推进性的贡献。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