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事迹

邹承鲁:直言者远行

时间:2006-12-07 08:25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admin 点击: 397次

  2006年11月23日早晨5时22分,83岁的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
承鲁安然辞世。

  由于淋巴癌压迫心脏的主动脉和主静脉,医生建议邹承鲁手术治疗。手术前
的一周,医院征询邹承鲁的意见,是否要在最后时刻切开气管、接入呼吸机以维
持生命。邹承鲁的回答很干脆——“我不要苟延残喘!”

  今年9月,邹承鲁的独生女儿邹宗平从美国回来陪伴父亲,父亲晚年的身体
境况早已堪忧:2003年,查出淋巴癌;2004年,从办公室的电脑椅上摔到地上;
2005年,在家里摔断腿,躺了4个月。

  长期患糖尿病,9次化疗,大小手术,再能坐起来的时候,邹承鲁的腿上打
进了5颗钢钉。他常常拄着拐杖,艰难行走。

  1946年,在庚款公费出国留学生的考试中,邹承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英
国剑桥大学录取,师从剑桥著名生物化学家Keilin教授。研究生期间,邹承鲁就
在《Nature》( 《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单独署名的论文。

  195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邹承鲁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
光的独生女儿李林喜结伉俪,李林同为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
国知名的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一门三院士,实为佳话。同年,邹承鲁追随岳
父李四光回到中国。1965年9月17日,在上海生物化学所一间不足10 平方米的顶
楼上,人工合成胰岛素宣告成功,邹承鲁是亲身参与这项著名科学研究的重要成
员。邹承鲁一生获奖无数,发表研究论文209篇,其中被《Science》( 《科学》
杂志)【应是SCI( 科学引用索引)】收录98篇,引用3200余次。邹承鲁自评一
生最憾事,是从1951年回国到“文革”结束的25年中,真正用在科研的时间只有
不到一半。

  晚年邹承鲁引发公众关注的是他的直言敢谏,他曾一度被誉为科学界的良心。
从80年代开始,邹承鲁就开始站出来抨击科学腐败、打击伪科学。 2001年,在
“核酸风波”中,邹承鲁公开指责生化学会专门委员会副秘书长为某核酸营养品
作商业宣传。对“基因皇后”的炒作以及人体器官克隆等,邹承鲁屡次发声。
2004年,邹承鲁总结中国科技界“7宗罪”,其声振聋发聩。

  记者曾多次采访邹承鲁先生,最近一次在今年3月,电话中邹先生的声音低
沉急促,几分钟后,他解释呼吸已有一些困难,不能长时间谈话。因此对邹先生
的采访,常常是分几次完成。几次采访中,邹承鲁先生告诉记者,“做学问要先
做人,科学家的自身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年初一次关于院士增选的采访,邹先
生说:“有个别院士,说得不客气些,没有这个水平却被选上了,个中原因不言
而喻。有些单位或地方在这方面是非常活跃的。”针砭时弊,不留情面。

  在“反伪斗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的眼中,邹承鲁是“科技打假的先
驱者,不怕得罪人”。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 新语丝网站负责人)在接受本
刊采访时称,邹先生为反对伪科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专业支持”,是“一名战
友,一名前辈”,“我们经常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在我看来,邹先生是带着遗憾
走的,还有许多话他还来不及说,他最近的几个月一直在赶一篇很长的文章,还
找我要过资料,可以说,直到最后一刻他的思路都很清楚。”方舟子喟叹。

  2002年,邹承鲁的夫人李林院士逝世,李林的骨灰埋在了她曾经工作过的中
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树犹在,人已去。夫人离去后,邹承
鲁独自生活在李四光纪念馆两层小楼中,形影相守。邹承鲁对女儿邹宗平讲述了
自己的遗愿,跟随夫人的做法,将骨灰一半埋在上海生物化学所,一半埋在北京
生物物理所,这是他曾经长时间工作过的两个地方。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