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欧文。亚龙(8)

时间:2008-11-09 08:03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081次


    16到30小时的个体治疗,仅仅是一个开端。
    自我探索是持续一生的过程。
    对年轻的治疗师来说十分重要的是避免宗派主义和学会欣赏不同取向治疗的优势。

    我的师承、训练和经验使我了解,即使学习和体验不同的取向,也不一定就非要“牺牲明确性”。我正在尝试把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和方法纳入一个具有明确性的、易于理解的有机结构之中。


    通常的情况是:在一个层面看上去是冰炭不相融的东西,在更高的层面上却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自我意识产生之后,一直朝着分化和对立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使我们能够认识、尊重、欣赏各种具体的人和事物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朝着更高的一致性发展,通过整合而感受和谐。


    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培养这样一种心理品质:
    开始是能“容”(内化),然后是能“融”(同化)。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二、接受对治疗师的个体治疗(12.3)


    --------------------------------------------------------------------------------

    我相信作为病人进入治疗是学习心理治疗的最佳途径。这样,我把生活中一段难受的时期看作一个教育机会,来探询不同取向的治疗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东西。当然,特定类型的痛苦对应特定的方法,例如,行为疗法对于一个明确的症状来说十分合适,于是我找到行为治疗师来治疗我的失眠(我在各地作讲座和办工作坊的时候曾经失眠)。

    第二,我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进入治疗。虽然在职业发展的初期,一个治疗师可能要经过极好的、高强度的治疗,但是在生命周期的不同转折点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在我开始和濒临死亡的病人进行大量工作的时候我才明确地感觉到相当多的死亡焦虑(在我四十多岁的时候)。没有人会喜欢焦虑,我也一样。但是我欢迎有这样的机会与一个好治疗师一起探索内在的心灵。而且,当我开始写《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时候,我知道深层次的个人探索可能会扩大我个人对存在问题的知识。所以我开始和罗洛•梅进行了一段非常有成果和有启发的治疗。

    _________________
    1、特定类型的痛苦对应特定的方法。
    2、在生命周期的不同转折点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一系列问题。

    这得有一个前提:你关注自己的问题,面对他,接受他,然后尝试解决他。
    经验告诉我们,面对自己的问题会引发大量的焦虑。
    当我们拒绝焦虑体验的时候,我们的防御机制也会起作用。
    我们中国人最常用的防御机制是“否定”:
    如果我不关心我的问题,我就没有问题;
    我没有问题,我就不焦虑。

    这样的心理防御对于其他职业没有太大问题,
    他们在防御状态下仍然可以正常地工作;
    当他们不正常的时候,他们可以找心理咨询师。:)

    但心理咨询师也这样做,就很危险。
    因为你的求助者会对你的防御发起攻击。
    这是“反移情”产生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我所了解的职业风险之一。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一、治疗性的行为,而非治疗性的话语(11.4)

    --------------------------------------------------------------------------------

    一位同事告诉我,一次他接待了一位舞蹈演员。在治疗结束的时候,她告诉他治疗中最有意义的事件是他去参加她的一次独舞表演。另一个病人在治疗结束的时候,提到我愿意进行气氛疗法(aura
    theraPy)的事情。一位新时代的信仰者有一天走进我的办公室后,坚持说自己感觉病了,因为围绕着她的“气团”(aura)出现了裂缝。她躺在我的地毯上,为了弥补裂缝,我按照她的指示用手从头到脚在距身体十几厘米的地方滑动。因为我经常会置疑新时代理论的治疗方法,所以她把我同意按照她的请求去做看成是一种关爱的表现。


    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比方说,不能和求助者交朋友(即不能建立社交关系)。

    如果把这一要求理解得过于狭隘,那么,应邀去看求助者的“表演”显然超出了某种界线。但是,如果这是一种支持性行为,对于咨询有促进作用,为什么不呢?


    咨询师接受培训的时候,通常被要求保持“价值中立”。
    但学员大都容易把“价值观”和“对于不同的价值观的态度”给弄混了。所谓“价值中立”实际上指的是后者。

    咨询师完全可以有(事实上肯定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并且在咨询过程中,他也可以和求助者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这对于咨询有积极的作用。

    咨询师即使持有与求助者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做好咨询也是可能的。只要他能对求助者的价值观保持尊重的态度就可以。

    当然,在价值观不一致的时候,咨询师过早地暴露自己的价值观,可能会造成求助者的防御和不信任,这是需要注意的。(转贴时丢了,现补上)

    [ Last edited by 土土 on 2004-11-28 at 04:39 PM ]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二、接受对治疗师的个体治疗(12.4)

    --------------------------------------------------------------------------------

    许多培训项目的课程表中都提供了一个体验训练小组。也就是说一个关注于自身过程的小组。这些小组有很多可教的东西,虽然对于其成员来说总会引发大量焦虑(对小组领导来说也不容易,他们必须处理学生成员之间的竞争以及在小组外的复杂关系)。我相信年轻的治疗师从一个“陌生人”体验小组中得到的甚至要比从一个高功能的心理治疗小组得到的还要多。只有作为一个小组成员,治疗师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小组压力、什么是宣泄解脱、小组领导本身的强大力量、从其他人处获得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真实反馈的痛苦却有价值的过程。最后,如果你足够幸运加入一个有凝聚力的、努力工作的小组,我向你保证你永远不会忘记它,而且会尽力为你以后的病人提供一个类似的小组治疗经验。


    只有作为一个小组成员,治疗师才能真正理解:
    1、什么是小组压力?
    2、什么是宣泄解脱?
    3、小组领导本身的强大力量?
    4、从其他人处获得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真实反馈的痛苦却有价值的过程。
    5、最后,如果你足够幸运加入一个有凝聚力的、努力工作的小组,我向你保证你永远不会忘记它,而且会尽力为你以后的病人提供一个类似的小组治疗经验。


    在缺乏督导的情况下,参加以情感体验和人际互动为特征的小组训练,是咨询师成长的一个好方法。
    另,根据我的经验,与其他咨询师分享自己所做过的案例,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当然,最好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里。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三、治疗师有许多病人…(13.2)

    --------------------------------------------------------------------------------

    虽然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消除对治疗师的所有强烈情绪,但是有些时候移情情绪会过于让人不安,有些时候病人可能会受到对治疗师情绪的严重折磨,以至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我倾向于通过讨论治疗情境的内在残酷性——治疗设置的基本性质使得病人想到治疗师要比治疗师想到病人多得多,病人只有一个治疗师,而治疗师有多个病人——从而增强病人的现实检验能力。通常我发现应用一个老师的类比十分有效。我会指出老师有许多学生,而学生只有一个老师,当然学生想到老师要比老师想到学生多得多。如果病人有教书的经验,这可能尤其贴切。像医生、护士
 

  • 、导师等其他类似的职业也可以用于类比。

        另一个我觉得有帮助的方法是讨论我作为心理治疗病人的经验,我会这样说:“我知道你想到我要比我想到你多,你在治疗之外幻想和我进行的对话也远多于我对你的,这些都会让人觉得不公平和不平等。但是这正是这个过程的性质。在我作为病人接受治疗的时候,我和你有相同的体验,当我坐在病人的位置上,我强烈期望我的治疗师能够更多地想到我。”

        这种情况并非一定要处理,但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可能必须要处理:
        1、过于强烈,影响咨询关系;或
        2、求助者过于痛苦,这种痛苦本身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的方法:
        1、“这正是这个过程的性质。”——讨论治疗设置的规定性。
        2、“应用一个老师的类比十分有效。”——类比的说明。
        3、“在我作为病人接受治疗的时候…”——共情的表达。

        另,从心理评估的角度上讲,这种情况可用于了解:
        “病人的现实检验能力”。


        发表主题: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四、利用此时此地(here—and—now)(14.0)

        --------------------------------------------------------------------------------
        “此时此地”是最主要的治疗力量,也是治疗师(和病人)最好的伙伴。它对有效的治疗如此重要,以至于有必要给予其比其他话题更多的篇幅进行详尽的讨论。

        “此时此地”指的是在治疗地(在办公室、在关系中、在你我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治疗当时发生的事件。基本上这是一种非历史性的角度,不强调(但并非抹杀)病人的生活历史和事件的重要性。


        充分地感受并理解此时此地,不仅对有效的治疗是一种力量,对于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安心、更平和,也极具价值。


        生活在此时此地(here—and—now),是中国最古老的生存智慧之一。用中国式的语言表达,就是:“活在当下。”


        建设性地“活在当下”,对于各种神经症症状,都具有缓解的效用。

        帮助求助者理解他所在的“当下”,可以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讨论:
        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只有“当下”是切实的、可把握的。
        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但它仍然影响着“当下的自我”。讨论:这种影响“是什么”,它“如何发挥着作用”?
        将来的虽然没有来,但对于将来的期望也必定影响“当下的自我”。讨论:这种影响“是什么”,它“如何发挥着作用”?


        尽管有上面一些思路可以遵循,但永远都不要试图予以充分的讨论,特别是在咨询过程当中。因为这种讨论很容易泛化,而使人的心理游离出“当下”。

    (责任编辑:泉水)
  •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