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 [中文摘要] AJHG:发现5个红斑狼疮易感基因 日期:2013-02-02 09:27:23 点击:208 好评:0

    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刘宇隆教授团队合作,又发现了5个红斑狼疮易感基因。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据悉,这是亚洲地区第一项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Meta分析的研究成果。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对...

  • [中文摘要] 蜣螂可通过银河星光导航沿直线推粪球 日期:2013-02-01 09:37:53 点击:85 好评:0

    据外媒报道,在人们的印象中,蜣螂,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屎壳郎”关心的事情只有低头推粪球,但实际上它们却非常关注天空。瑞典科学家发现,在非洲的夜晚,蜣螂可以在银河星光的指引下滚着粪球沿直线前进。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在月明星稀或是星月无光、只...

  • [中文摘要] 中德科学家获首例早期现代人核DNA 日期:2013-02-01 09:36:03 点击:206 好评:0

    来自北京房山的田园洞遗址 本报讯(记者洪蔚) 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从4万年前生活在田园洞的一个人类个体上成功提取到核DNA和线粒体DNA,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辨识出了现代亚洲人群直接祖先群体中的一个成员。相关成果...

  • [中文摘要] 全球化多因素致两栖动物疾病流行 日期:2013-02-01 09:35:24 点击:74 好评:0

    本报讯(见习记者孙爱民)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李义明领导的多样性与空间生态学研究组,通过研究、对比影响壶菌全球分布的几大因素,证实了国际贸易、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引进以及植被变化等全球化因素对两栖动物流行性疾病有重要的影响。相...

  • [中文摘要] 娃娃鱼断足也可再生 日期:2013-02-01 09:34:47 点击:344 好评:0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张红星研究团队饲养的娃娃鱼出现“断足再生”现象。 大鲵属隐鳃鲵科,分布于亚洲,有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两个种。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张红星介绍说,2012年9月29日...

  • [中文摘要] 2012年中国的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2) 日期:2013-01-31 10:15:14 点击:127 好评:0

    3 研究机构分布 从研究机构的分布来看,中国科学院、上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在论文产出总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图 4 )。而从论文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来看,北京地区(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

  • [中文摘要] 果蝇实验显示适度空腹有助记忆 日期:2013-01-30 10:17:11 点击:123 好评:0

    新华社电 在人们的印象中,饥肠辘辘会导致体能下降,无心学习。日本研究人员利用果蝇进行的最新实验发现,适当空腹的果蝇记忆力反而更好。 来自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给果蝇闻某种气味同时施以电击,让它们印象深刻地记住讨厌的气味,然后让部分...

  • [中文摘要] “汪汪,来点儿米饭” 日期:2013-01-30 10:16:36 点击:96 好评:0

    狗狗也许更喜欢牛排,但是它的消化系统已经非常适应米饭和土豆。这是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发现相比它们的祖先狼,狗已经进化为一种食物更加多样性的动物。这种转变与基因变化同时发生(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人类身上),这将支持狗与人类有着相似进化历程的观点...

  • [中文摘要] Neuron:运动神经元表面蛋白具有“双向通讯”功能 日期:2013-01-30 10:16:01 点击:89 好评:0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通过研究果蝇的神经系统,揭示了几种蛋白质信号的活动,这些蛋白质信号能让运动神经轴突知道该在何时、何地分支,伸向正确的肌肉目标并与之连接。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神经元》杂志上。 果蝇要控制自身运动,必须有一套运动神经元将运动纤...

  • [中文摘要] NCB:蝌蚪尾巴的再生机制研究 日期:2013-01-30 10:15:26 点击:311 好评:0

    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对蝌蚪尾巴再生机制进行研究后,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对于研究人类创伤愈合与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相比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青蛙和蝾螈具有不同寻常的再生能力。例如,如果蝌蚪失去它的尾巴,在一周之内就可以再生一条新...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