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科普知识

气泡核聚变尚未被判科学死刑 争论盖过理论(2)

时间:2006-04-18 09:00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bioguider

  应该说,相比较其他领域一些实验而言,重复声空核聚变这个实验,需要付出的物质代价并不太大——所需要的实验资金也就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这个实验带给人们更麻烦的是:它需要比较精致的实验条件,并且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来做实验。应崇福说,你要验证前人的真伪,就需要比前人更为严格的实验条件。而这个实验牵扯到声学、物理学、化学、原子能科学等几种学科,适合做实验的是兼通这些学科的人,本来就很少。

  “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确实提供资金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由赛斯·帕特曼主持的实验小组、伊利诺伊大学我自己的这个小组、以及一大笔钱给了普渡大学的塔拉亚克汉教授本人来进行实验,以求重复这个结果。”质疑者肯尼斯·萨司利克教授说,“但从整个事情的大框架来说,塔拉亚克汉教授工作的整个代价实际上是非常小的。对于一个科学结论,如果结果真的很重要,无论代价大小,他们最终将会被重复实验并得到验证。”

  “在科学界,类似黄禹锡这样的例子依然非常少,因为正如我们所见,真理现身后,在科学领域欺骗的后果就是被宣判了‘科学界的死刑’。我最大的抱怨是针对科学杂志的编辑过程的。塔拉亚克汉教授最初的结果的确应该被发表,但应该是发表在一家三流的期刊上。但很不幸,《科学》杂志发表了这些结果,而这带给它们的可信度远远超过了它们本身应得的。在我看来,科学杂志的编辑唐·肯尼迪应该受到像塔拉亚克汉教授一样的责备。”肯尼斯·萨司利克最后总结说。

  相关的实验却未必要马上放弃。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