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科普知识

北京科技报:河北奇人蒙眼辨物真相调查(图)(2)

时间:2006-04-21 09:08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bioguider

  记者要求“掺和”。先是要求马承杰在放牌的时候改变“提示方式”———此前成功的几次,记者注意到马承杰每放一张牌,都要说一声“好了”,由于怀疑可能是语气上的暗示形成旁人不知的默契,于是要求马承杰在放牌的时候只准说一个“好”字,结果次次不成功。

  “蒙眼读报”是用眼罩蒙住孩子的眼睛,可以“读出”报纸上的字。此前记者看到的一个大红蒙眼读报的录像资料显示,虽然蒙着眼睛,大红仍然准确“读”出了生人临时给她写在纸上的唐诗,还准确读出了写在黑板上随意写的汉字。

  为了防止作弊,记者要求不用戴眼罩,而是临时借用石家庄电视台女记者的一件深色的黑外套,反罩在小红头上,记者拿出一份从北京带来的娱乐画报,随手翻到一页,要求读出上面的大字标题,并要求旁边的马承杰和大红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结果,小红没能“读”出任何字。

  “蒙眼猜牌”是蒙住大红的眼睛,马承杰把扑克牌陆续放在大红面前,后者能准确说出每张扑克的数字。记者亲身体验用潜水镜改制的眼罩,发现虽然眼罩看似密不透风,但是只要有心作弊,在鼻梁和眼窝的缝隙,仍然可以看见微弱的光亮,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无师自通,现场“秀”了一把,准确说出了一张“红桃2”,引来一旁的围观者惊呼“你怎么也学会了特异功能!”

  记者表示,同一个眼罩,记者的大脑袋戴上尚且能找准机会偷看,对于头颅比记者将近小一半的孩子,缝隙肯定更大———这个细节被很多人忽视了。如此,要想偷看应该不是难事。

  为了平息作弊质疑,马承杰提出改用黑色胶布贴死孩子的眼睛。记者表示这样对孩子不人道,马承杰坚持这样做,“否则你说她偷看”。

  结果“奇迹”出现了,虽然大红的眼睛被四五条黑色胶布缠死,但是除了马承杰放在桌上的第一张牌猜错,此后每一张都准确无误。现场一片寂静。似乎不由得你不“信”。

  不过记者仍然表示怀疑:只要猜牌人和放牌人提前训练好默契,比如放牌人按照事先排练的顺序有规律抽取扑克,只要想办法暗示给蒙目人第一张牌的数字,后面的自然迎刃而解。仍然可以通过事先的精心准备做到,而用不着什么特别的“功能”就能实现。

  另有魔术行家透露给记者个中机关:类似的魔术表演中,一般是在胶带缠住眼睛之前,表演者保持肌肉紧张,缠上之后肌肉一挣,胶布看似严密,实际还是会透出缝隙。

  记者现场调查证实:马承杰“全程包办”的表演,成功率相当高;而一旦记者中间“捣乱”,准保什么都猜不出。记者问:你能保证没有采取过偷看等作弊手段吗?“绝对没有。”马承杰信誓旦旦。记者问:你这是魔术吗? 马承杰强调“不是魔术”,“是大脑潜在功能的开发”。

  对于那些失败的“表演”,马承杰的解释是“孩子累了,状态不好,我们村里孩子怕见生人,听见记者闪光灯乱闪脑子就先乱了。”

  对于《燕赵都市报》报道的“蒙眼骑车”、“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屏蔽识物”等特异功能表演,马承杰说“状态不好”,不便于再给记者表演了。

  黑屋试验:当场捉住女孩作弊

  为了进一步验证“蒙眼识物”,这所学校的一个心理老师提议,在一个全黑的屋子里进行试验。试验在该学校一间遮上厚窗帘的电教室进行。规则是,屋里只留大红,小红,心理老师和本报记者四人。屋外是石家庄电视台的记者支起摄像机全程监督拍摄结果。本报记者在黑屋里随机抽取扑克,女孩报出数字,记者拿牌到屋外验证对错。

  首先是妹妹小红蒙上练功带改做的眼罩,记者给她第一张牌,猜错。给她猜第2张“方片2”时,记者突然发现由于瞳孔已经适应了黑暗,刚才还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里其实可以凭借微弱的光辨别出白色扑克牌上的花色和数字,正在这时,时刻保持警惕状态的记者,看到一旁的姐姐大红以很快的速度碰了小红的右胳膊两下,小红随口说出“2”,但是没法说出花色。记者让大红离开,第三张小红就猜不出了。大红要求表演,在戴上眼罩的情况下,快速说对了三张扑克的花色和数字。“怎么样?我都猜对了吧?”

  记者也要求“表演”,在戴上眼罩的情况下,记者以旁人无法察觉的小动作把眼罩移位,通过很小的缝隙偷看,三张牌记者“猜”对了2张。

  记者指出女孩在过程中的作弊行为,涨红了脸的女孩忿忿离去。女孩的同行人埋怨记者伤害了女孩的自尊心。记者随即结束了石家庄的采访。傍晚,马承杰给记者发来短信,部分内容是“小孩向我苦诉:她在暗室绝无作弊,希望深入考查谨慎公正的报道,科学将来会给其公正的结论。”

  大师揭秘:原本是道“家常菜”

  4月15日,记者采访了著名的魔术大师秦鸣晓先生。听完记者的描述,秦鸣晓笑了:“蒙眼猜牌和骑车有什么难的啊!我还知道有蒙眼开汽车的!”

  至于河北农民表演的一人出牌,一人蒙眼可以猜出扑克的数字,秦鸣晓先生说,其实这就是魔术中的“心灵感应术”表演,“都是魔术,我要是来表演,还能说出对方手里人民币上的号码呢。”

  秦鸣晓说,蒙眼辨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魔术表演,最早起源于印度,实际上是有不少魔术师熟练掌握了这个技巧。只不过“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北京科技报: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特异功能?

  秦鸣晓(笑):怎么可能呢?我夫人(姚金芬,也是著名的魔术师)会表演用眼睛瞪手里拿的铜勺,瞪着瞪着,铜勺就弯了,她要是会特异功能,早就把我‘瞪’坏了。”

欢迎参与调查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