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转基因大米该不该上餐桌

时间:2005-11-11 08:56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67次
转基因稻米何时走上餐桌

        10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组文章,对中国科学家黄季昆等人此前发表的一篇有关“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益处”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质疑。对此,黄季昆在同一期杂志中著文进行了回应。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传出消息:农业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可能将在今年11月批准4种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备受争议的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争议:抗虫作用是否确切  

  在2005年4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黄季昆与中、美两国的其他科学家合作报告说,他们通过试验对比发现,在中国的转基因抗虫水稻生产试验田里,转基因水稻的采用使农产减少了80%的农药施用量。同时,转基因水稻的平均产量比对应的普通水稻高出6%一9%。  

  他们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转基因抗虫水稻在生产过程中更有效地防治了螟虫危害的结果。他们的研究还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减少了农民因施用农药而过敏以及中毒的现象,降低了农药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10月14日,《科学》杂志刊登了来自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协会、绿色和平组织和美国加州大学三组研究团队的文章,对黄季昆等人研究的课题的可靠性、合法性和商业应用价值提出了质疑。  

  这些文章认为,黄季昆在调查中提到的减少农药用量,并不是因为农民看到了较少的害虫,而可能是因为他们预先就知道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可以少用些杀虫剂。由于农民有过量使用农药的习惯,所以,如果他们在指导下少用杀虫剂,即使不用转基因水稻一样不会减少产量。  

  绿色和平组织则指出,在中国曾发现有一些人通过非法途径培育和贩卖转基因水稻,至少有一种这样的水稻出现在黄季昆等人研究所用的品种中。美国专家则针对黄季昆调查研究中并未讨论到转基因水稻成本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他们说:“转基因水稻品种培育成本是传统品种的50倍。”  

  对于这些质疑,黄季昆在当期的《科学》杂志上回应说,虽然对于传统培育的品种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确实也是可以的,但是减少量只有转基因水稻的1/4。他同时表示,他们试验用的品种通过了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审核。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开发研究成本,比传统品种的培育成本至多高1倍。而且,技术成熟后如能进行商业化推广,研究成本必然还会明显下降。”黄季昆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此解释。“转基因恐慌”来自何处  

  但对于转基因水稻来说,人们更关心的是,它是否的确安全;它何时会获得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就是把基因分离克隆出来,在生物体外进行操作,并把它转到一个目标植物中,使这个目标植物获得新的性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贾士荣研究员解释说。这位基因工程专家所研究的一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在技术和安全性上已经非常成熟,被认为有可能首先获准进行商业化推广。贾士荣用水稻来解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价值——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水稻品种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改良营养品质等特性。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和一般品种没有什么区别,在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的水平。”黄季昆说。  

  事实上,转基因作物自1997年在全球大面积生产以来,还没有产生环境和食品危害的科学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公布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中指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风险。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公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用留美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的话来说,“转基因并不是要转你(指食用转基因食品者)的基因”。目前所指的转基因作物所具有的风险是指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实际上,这些风险目前都还只是一种怀疑或猜测。  

  那么,公众对“转基因”的恐慌来自何处?  

  方舟子对本刊表示,欧洲与美国社会对待转基因作物的态度非常不同:转基因食品在欧洲被视为洪水猛兽,在美国则被普遍接受。  

  “在国际上存在着极端环保主义思潮,而美国和欧洲社会对待这种思潮的态度有所不同。目前,一些受这种思潮指导的西方‘环保组织’在中国的活动也非常活跃,而且能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其中最活跃的是绿色和平组织。中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媒体和社会上出现的对转基因食品的敌对、恐慌情形,都与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有关。”方舟子说。

  去年12月,绿色和平组织公开发表了《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艮告,呼吁中国对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保持谨慎态度,并对当时传出的有关消息表示忧虑。其后,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媒体对转基因水稻问题着重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使用了该组织提供的材料和观点。  

  黄季昆认为,“目前对转基因技术的确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老百姓正确了解转基因食品的价值和安全性,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增加对转基因农作物审批和监管的透明度。同时,媒体报道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再误导公众。”  

  审批路途依然艰难  

  尽管转基因作物所具有的风险还只是一种猜测,但在大多数国家,相比传统育种,对于转基因作物都有一个严格的风险评估系统。  

  据贾士荣介绍,中国转基因作物批准进行商业化的过程,要经过好几个阶段的安全性评价。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的差别很大,一般一个步骤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整个流程走完至少需要6~8年。  

  具体的几个步聚:在评估的“中间试验”阶段,可以检测目标‘陛状(通过转基因改造作物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表现怎么样、遗传稳定性如何。“环境释放”阶段主要研究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性试验”阶段,重点考察转基因作物产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包括营养成分是否改变,是否存在毒蛋白、过敏蛋白、或抗营养因子,必要时要做相应的动物试验。“安全证书申报”阶段要对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性做出全面、完整的综合评价报告。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