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4)

时间:2008-11-09 05:22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702次

 

  • 高层次概括之间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基本概念。如前例中的“树”。幼儿掌
    握概念和成人对他们的教示,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此后才发展出上级概念和下级概
    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对这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自然概念的获得以及层级类概念
    越来越关注,研究工作也迅速发展成为近二三十年来儿童概念获得研究的新趋势。
        (三)认知发展的过程    ,
        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几种趋向:
        第一,儿童认知发展由近及远。幼儿凭自己的经验认识事物,往往以自己的看法代替
    他人的看法。认知的范围由自身接触的事物扩展至家庭、学校、社会及至世界。
        第二,儿童认知发展由表及里。幼儿只认识事物的外部的、直观的表面现象,以后随
    着年龄的增长,才认识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属性。
        第三,儿童认知发展由片面到比较全面。幼儿认知事物由局部到整体,由对事物片面
    的认识到比较全面。他们往往先是专注于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以偏概全,逐
    渐才能认识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第四,儿童认知发展由浅到深。如幼儿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由表层意义、
    功用、再到本质特征,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第五,儿童认知发展由绝对到相对,由自我中心到脱中心化的过程。儿童最初对事物
    的认识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观点,不能转换角度或同时从多个角度观察某一
    事物,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到了小学末期,通过脱自我中心化才能了解事物的相
    对性,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幼JL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在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起着核心的作用。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岁前儿童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自—他分化”阶段,把自己作为主体来认识。幼儿
    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
        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    ·
        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
        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二)道德判断和道德发展过程
    1.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前):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作出道德意义上的
    判断。
        (2)他律道德阶段(四五岁—七八岁):只注重行为规则;·注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
    意向和动机。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不盲目服从权威,认识道德规范的相对性;既考
    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也称为道德相对主义。
      2.儿童道德发展过程
      柯尔伯格(L.Kohlberg)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
    段,共六个阶段(如表3—,5)。
    表3—5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引自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儿童道德的发展向着成熟阶段所经历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
    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而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三)自立欲求与反抗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婴儿非常乐意在母亲怀抱中做各种
    游戏,可是进入幼儿期就要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能在母亲身边玩耍,把母亲作为
    外在需求的安全基地。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
    的自立发展,并为自己一个人发挥自立的能力而满足和高兴。继而,对周围的事都想当然
    地要“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反
    抗期。这种现象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紧密联系,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
    出现。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反抗行为,这多是由于非儿童自身的问题所致,如父母的教育过
    于严厉,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而不可能反抗,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从
    而剥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据研究,意志力正常发展的幼儿,有84%经历过反抗期,而意志力薄弱的幼儿中只有
    21%经历过反抗期。对成人以后的人格调查发现,在幼儿期经过了反抗期者自主性强,幼
    儿时未表现反抗期者,一般在成人以后都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
    第三单元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六七岁一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L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
    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
    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认
    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
    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
    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
    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一、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的增加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研究资料(见表3—6)表明儿童的记忆容
    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学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相当。
        表3—6  各年龄阶段短时记忆广度
    被试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2.记忆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图3—3表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都随儿童的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
    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有意识记
    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识记,当儿童对所要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进行意义加工的
    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
    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习中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记忆。一
    项要求7—15岁儿童在识记同一教材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再现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年龄越
    大,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数也越高(7岁的意义识记为28%、10岁为44%、12岁为
    45%、15岁为83%),与此对应,机械记忆的百分数随之下降。也有某些儿童由于对所学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图3—3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比较
      (引自陈千科(3nhyehko),1945)
    内容不理解或不够理解,以至长期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方法上,简单地搬用现成的公式定理,
    而看不清其中的道理,这势必影响他们记忆的发展和以后学习的提高。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词的抽象记
    忆迅速发展,其增长率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阶段,直观形象记忆
    和词的抽象记忆(包括具体词和抽象词)都随年龄而发展,但对词的材料识记的增长率比直观
    材料增长率要快,五年级以后对意义抽象的词的再现增长率又超过意义具体的词的增长率。
      3.记忆策略的运用
      儿童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记忆的效果。记忆策略是人
    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
    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
    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
    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下面介绍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
        (1)复述(背诵):背诵是能促进儿童记忆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
    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实验说明,儿童掌握背诵策略是
    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5岁者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另有研究进
    一步说明,9--10岁以前的儿童尚不能很好地主动利用背诵策略来帮助记忆的保持。对不
    能自发地进行背诵的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把他们的记忆成绩提高到接近主动背诵的
    儿童的水平。
        (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
    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研究表明,年长
    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多地采用归类策略。但不同年龄儿童分类的水平也不同,年龄小的往往
    按简单联想归类,稍大的儿童常以功用关系分类,然后才逐渐发展到按概念进行分类。
        ②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
    11,‘@+.:漆
    一小学生记记
    一大班幼儿熬
    一¨雪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咨询师
    方式。小学一年级还不能运用系列化策略,从三年级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4.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提高儿童记忆的效果需要以上述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为依据,而记忆的发展又受到社
    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促进记忆的发展。
        (1)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儿童的经验丰富,知识增多,认知水平就会相应提高,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也会畅通,
    从而会促进意义记忆的发展,促进组织策略的运用。
        (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
        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与言语和思维有密切关系,类别概念和言语发展水平对记忆有重
    要影响,所以促进记忆的发展是不能孤立于言语和思维发展之外来进行的。
        (3)利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记忆发展进程
        不同年龄阶段各有记忆特点,适应并利用这些特点帮助儿童提高记忆发展水平。如小
    学低年级(6口7岁)是掌握策略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最易接受教育条件的影响,及时给
    予适宜的指导就能促进儿童从不能主动应用策略过渡到能主动应用策略来进行记忆,从而
    缩短过渡性的中间阶段。
        (4)编织记忆之网
        帮助儿童建立新知识的关系网,运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建立新知识同已有知识的联络
    网,再引导儿童通过联想建立各种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结,形成多通道、多结构、多联结
    的知识网,从此连接记忆之树、编织记忆之网。这既有助于记忆的短时再现,也有助于记
    忆的巩固和准确性。
        (二)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
    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