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 [科技评论] 吴承伟:人造微针来自蚊子口针的启示 日期:2011-04-14 13:44:16 点击:14 好评:0

    微针技术是药物输送或者血液采样的一次技术飞跃,特别对于儿童和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微针经皮给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药物传送方法,无不良反应,传送速度快,可实现精确给药。它既克服了透皮释药贴片技术不能输送大分子药物的缺点,又消除了普通注射针容易造成...

  • [科技评论] 专家:物联网技术迎来实质性应用 日期:2011-04-14 13:13:24 点击:14 好评:0

    4月12日在上海举行的2011年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INFOCOM)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纷纷畅谈物联网应用前景。“新颖的想法或设计,都将在一张网中变成现实,那就是物联网”。上海交通大学李明禄教授说,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它的基础是互联网,核心则是人与物、物与物...

  • [科技评论] 王元丰:对中国科研无须妄自菲薄 日期:2011-04-14 08:09:22 点击:17 好评:2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2006年,中国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二;2007年,中国EI(《工程索引》)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一。此外,中国SCI和EI论文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分别从2000年的2%和2.2%,上升到2009年的8.8%和22.7%。...

  • [科技评论] 社会排斥痛恰似生理疼痛 日期:2011-04-10 18:59:31 点击:32 好评:0

    ...

  • [科技评论] 孙家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 日期:2011-04-10 13:30:37 点击:11 好评:0

    中国4月10日凌晨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影响深远。但卫星上天后,地面系统也十分重要。只有“天上”...

  • [科技评论] 专家:科学应对自然灾害要做到“四个正确” 日期:2011-04-09 12:41:46 点击:10 好评:0

    今年以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的气象和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特别是近期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造成了部分网民的恐慌。新华网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高级工程师周斌做客新华网,就“...

  • [科技评论] 白春礼:学科研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日期:2011-04-08 21:49:31 点击:8 好评:0

    4月7日,在2011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各相关学科更加注重将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科技评论] 江亿: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 日期:2011-04-08 20:53:54 点击:11 好评:0

    江亿说,现在欧美国家约10亿人的建筑能耗占全球1/6,如果全球剩余近60亿人也要达到这样的能耗水平,则需要1.1个地球。因此,目前欧美的建筑使用模式和运行能耗状况是不能在全球推广的,必须从全球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状况,以及人人平等的原则来考虑未来允许的建筑能耗。...

  • [科技评论] 张伯明:为中国电网创造最聪慧的“大脑” 日期:2011-04-08 18:06:27 点击:19 好评:0

    张伯明说,我国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将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聚纳大规模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电源;第二,电动汽车广泛随机接入;第三,保障电网运行的自愈性。靠什么解决?要靠“大脑”、靠EMS。需要开展智能电网能量管理基础研究。需要解决两个科学问题:一是智能电网运行中...

  • [科技评论] 白春礼:基础与交叉学科更深层次发展 日期:2011-04-08 17:53:11 点击:19 好评:0

    4月7日,在2011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近年来,各相关学科更加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在一些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解决了一批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