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禹锡则称,论文由首尔大学方面起草,只是向夏腾进行过咨询。 为了证明其确实掌握相关核心技术,黄禹锡在12月16日记者会上说,目前正解冻并培育初期阶段即被冷冻保存的 5个胚胎干细胞系,预计十多天后就可见真伪。至于去年2月那篇论文,他说至今还保存着当时培育的胚胎干细胞,完全可供验证。 另据韩国联合通讯社12月20日报道,卢圣一接受采访时继续抛出“重磅炸弹”,称米兹梅迪医院从65名妇女中获取900多个卵子后,提供给了黄禹锡科研组,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今年5月《科学》论文所述的从18名妇女中获得185 个卵子。他还说,黄禹锡研究组培育胚胎干细胞的成功率实际上只有千分之一,黄禹锡不仅伪造了照片,也伪造了所有的数据。 《科学》态度谨慎 在这场风波中,《科学》扮演的角色也颇为引人注目。这份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著名学术杂志,曾经为黄禹锡发表的重头论文而喝彩,如今却不得不忙于处理善后事宜。 就在黄禹锡12月16日召开记者会几个小时之前,《科学》编辑部与黄禹锡和夏腾通了电话,两人均要求撤销今年 6月的那篇《科学》论文。黄禹锡还说,他正努力联络论文的另外20多位共同作者,大家一定都会同意签名撤消论文。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6日下午,《科学》召开紧急电话记者会。该杂志主编肯尼迪(DonaldKennedy) 博士表示,如果全体作者都同意,那篇论文将被撤销。此外,肯尼迪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科学不端行为。” 科学界则已经有人开始怀疑黄禹锡所有重要论文的真实性,包括去年2月在《科学》报告首次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以及今年8月发表在《自然》的克隆狗论文等。 此外,黄禹锡曾在六年多以前宣布率先克隆出奶牛和韩牛,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还亲自为那头韩牛取名“黄真毅” 。但是,黄禹锡并没有依据科学界惯例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9日下午,《科学》在其网站更新的公告中称,该杂志本身不是一个调查机构,但正在密切关注韩国和匹兹堡大学的调查进展,随着更多调查信息的披露,还可能对去年2月发表的那篇论文也进行评估。 克隆羊“多莉”之父、英国爱丁堡大学威尔姆特(IanWilmut)教授等8位著名科学家12月13日则在《科学》网站发表联名信称,1998年,研究论文在《自然》发表之后,“多莉”的克隆身份也曾遭到质疑,直到莱切斯特大学杰弗里爵士(AlecJeffreys)完成独立的DNA指纹和线粒体测试,才最终消除了怀疑。因此,这几位科学家鼓励黄禹锡实验室与他们合作,对其胚胎干细胞系开展独立测试。 拔出萝卜带出泥? 拔出萝卜带出泥,黄禹锡事件牵连甚广。例如,韩国总统信息、科学与技术顾问朴基荣女士也被卷入到黄禹锡事件的漩涡之中。 由于去年2月《科学》那篇论文将朴基荣列为共同作者,从而引发了她“不劳而获”的争论。黄禹锡当时曾辩称,朴基荣提供了生命伦理方面的咨询。但是,韩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说,朴基荣是植物学家,而且她本人也说不清自己在论文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争论至今未平息。 目前,人们还无法判断黄禹锡事件的是非曲直,全世界都在等待相关调查结果。北京某高校一名干细胞专家说:“我们都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的真相。” 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则分析说,《科学》等学术杂志其实是科学界同行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依赖于研究人员的诚实和以往的信誉,杂志本身无法保证发表数据的正确性,但由于不少政府机构和基金组织将论文发表作为评价科研,特别是分配巨额经费的主要依据,直接促使一些研究人员冒险欺骗同行。 这位研究人员还认为,即使这一事件中论文造假等行为最终确认属实,板子也不能只打在某位科学家的身上,韩国政府的科研管理体制和韩国民众期待“民族英雄”的过急心态也负有一定责任,社会各方面都应为此做出检讨,否则将导致更大悲剧发生。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