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2006~2016年食品行业科技发展纲要

时间:2006-05-19 14:03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作者:admin 点击: 258次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在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食品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为使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及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必须立足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的精神,我们认真分析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分析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编制出《2006年~2016年全国食品行业科技发展纲要建议》(以下简称《纲要建议》)。征求意见时,恰逢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参照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纲要建议》确定了今后10年食品工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并对主要行业的科技发展内容做出重点阐述,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推动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加快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一、我国食品行业科技进步的发展与回顾



        1996年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经济总量连续5年居全国各工业部门之首,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进入新世纪的4年来,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是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食用植物油加工、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蔬菜水果加工、淀粉和淀粉食品的制造,以及方便食品、冷冻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兴食品产业。现在中国的谷物、肉类、油料、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十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2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为18%,利税总额增长率为17%。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总产值20344.83亿元,利税3365.26亿元,利润1234.68亿元,出口创汇243.8亿美元,增递28.84%,实现进出口贸易顺差约40亿美元。“十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取得历史性的长足发展。  



        上述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技体制改革和行业科技进步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进程中起到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企业逐渐成为科技经费投入主体



        在我国食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一大批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技进步机制,科技经费投入以及新产品产值、销售收入逐年增长。近几年来,食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企业资金占80%以上,企业已成为科技经费投入的主体。



        在食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企业技术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500多个食品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包括博士后工作站,不断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深入研发,为企业产品和生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400多家科研院所的绝大多数,在食品工业基础研究中、在产学研一体化持续发展中,提供着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五”时期,科技部组织了“奶业重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攻关。一些重大技术难题获得突破,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高新技术应用和基础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超微粉碎、真空处理、冷冻干燥、微胶囊技术、高效浓缩发酵技术、微波技术、分子蒸溜、柱层析、酯交换等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微处理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控制和在线检测,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粮油、乳品、葡萄酒和烟草加工等行业先进技术和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在技术进步、产业成熟度、骨干企业发展、产品国际化、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成为中国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中经济和社会效益贡献最大的产业。2004年总产值已高达2810亿元,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8%。其中,生物酿造食品业1580亿元、生物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业560亿元、生物健康食品业670亿元,且仍在高速成长。



        在转基因食品的开发方面,人乳铁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克隆牛成功问世;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高油转基因油菜、高脂转基因大豆等一批具有商业化前景的转基因作物正在进行安全试验。



        膜分离技术,目前国内在微滤、超滤膜以及中空和卷式膜组件中,已取得长足进展,其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中,食品企业,尤其是食品科研院所、设有食品专业的高校参与其中,担当重任并取得进展。  



(四)食品各主要行业科技进步成效卓著



        食品行业依靠自主开发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再创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较为落后的科技水平,推动了食品行业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粮食加工业,在营养强化面粉的生产、小麦淀粉的制取、小麦谷朊粉的产品开发、超细淀粉的回收利用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配套工艺和装备;面机设计与制造、调味料的产品研发、包装与保鲜设施均取得很大发展。稻米深加工采用生物酶抗老化技术,解决了米粉的老化回生难题,高纯度米蛋白、米乳饮料、利用双酶法从碎米中制取多孔淀粉、米糠的综合利用等科研成果已进入生产领域。玉米深加工实现综合利用和大幅增值。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生物材料和薄膜已进入工业化阶段。植物油脂生产在浸出等技术、特殊油料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不断发展,油料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初见成效。很多大豆加工企业设计了闭路或瞬时高温、短流程工艺技术,保护了环境,杜绝了二次污染;传统大豆制品专用设备与加工生产线,已开始出口到国外;实现大豆磷脂、异黄酮、蛋白肽、低聚糖等功能因子的高效提取。



        果蔬加工业,高效榨汁技术、高温瞬时杀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酶液化与澄清技术、膜技术等在果蔬饮料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大企业集成国际最先进技术工艺,加工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温连续杀菌技术和连续化去囊衣技术及EVOH包装材料已应用于果蔬罐头生产。真空冻干技术生产、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干燥技术在高档脱水蔬菜生产企业中得到应用。国产真空冻干技术设备,部分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采后处理、调节气体包装,气调和湿冷技术、冷链及鲜切加工等一系列果蔬保鲜技术水平在逐渐提高。微型节能保鲜库及设备开发成功,满足了市场的需要。速冻果蔬的冻结方式广泛应用以空气为介质的吹风式冻结装置、管架冻结装置、可连续生产的冻结装置、流态化冻结装置等;速冻设备已开发出螺旋式速冻机、流态化速冻机等设备,满足了国内速冻行业的部分需求。



      肉类加工业,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技术装备、测绘仿制、自行研发,促进了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乳品制造业紧紧围绕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优质配合饲料开发等,设立6个奶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建立8个不同类型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整体推进我国奶业科技创新、奶源基地建设及奶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  



        酿造调味品业,通过合资引进国外先进的酱油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液态深层发酵设备和技术生产食醋。生物工程、超临界CO2萃取、分子蒸馏、微胶囊包埋技术、微波加工、真空技术、辐射杀菌等高新技术也在酿造调味品的生产中推广应用,推动了传统调味品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食品包装机械工业,机械设备不仅上规模,而且正加速向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推进。在灌装设备、包装设备、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4.8万瓶/小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稳定运行;不含气饮料、塑料瓶灌装生产线达到3.6万瓶/小时;无菌冷灌装生产线问世;18万包/班的方便面生产线投入生产;宽幅2500毫米、速度180米/分钟的七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平稳运行;世界最宽的6米复膜机加粘接机可拼成18米幅宽的复合膜生产设备全线运行;20米折径的吹膜机早已交付使用;工业机器人在某些领域包装线上已有应用;高速6色凹印机、双瓶吹瓶机、多层共挤设备、冷冻干燥设备等都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五)食品科技和专业人才培养速度加快



        目前我国设有食品学科和工程专业的高校为156个,其中的68个设有硕士点院校、18个设有博士点院校。这些院校在食品科学研究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2004年食品高校的毕业生约1万多人,约占全国毕业生280万人中的4%。据对40所院校调查统计,平均本科生3065人,硕士研究生803人,博士生197人,三者比例1:0.26:0.06。



        (六)《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实施促创新进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设立并正式实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这是全国食品行业唯一的最高科技奖项。该《奖励条例》2003年颁布实施,“十五”时期已开展两次,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从申报的科技成果统计显示,我国一批食品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在逐年提高,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首届一等奖项目“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成套工艺技术与设备”,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丢弃酒糟资源的潜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出白酒企业走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模式。



        第二届特等奖项目之一“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开发与应用”,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和专利,使我国建起全球最大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制造厂。该项目是企业与研究所结合、坚持自主创新的成果,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甚至国际竞争力的突出典范。



        (七)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