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2006~2016年食品行业科技发展纲要(4)

时间:2006-05-19 14:03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作者:admin 点击: 258次




  7.水产加工要运用高新技术研制精深加工制品,重点发展速冻小包装和冷冻调理食品及海洋生物制药业等,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重点研究:鱼贝类原料性质基础研究;加工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的研制;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与质量过程控制技术;以风险评估为平台的适合我国水产品消费习惯的标准化基础研究;渔业资源的综合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水产品保鲜与保活运输技术。优先发展海、淡水养殖鱼类和虾贝藻类精深加工及生态综合应用技术,水产品的安全基础研究,水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



  (五)乳制品加工业



  1.继续应用奶牛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培育奶牛良种,提高奶牛的良种覆盖率和平均单产率。



  2.提高牛奶品质质量水平的研究。要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探索根本提高牛奶品质质量水平,改善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普及机械挤奶设备。推动农区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为奶牛提供优质牧草、饲料作物和配合饲料,提高牛乳营养品质;推动在种植、养殖生产全程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控制奶源质量;鼓励大力发展有机奶。



  3.加强乳制品新产品与机理的研究。乳制品品种应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如纯牛乳、发酵乳、功能乳(低乳糖乳制品、免疫功能乳制品等),开展高附加值乳制品的研究。提高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的营养价值和产品质量。研究液体奶制品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营养强化。注重发展运动营养食品、临床病患的鼻饲乳制品、航空专用乳品、部队军用乳品、煤矿专用乳品等特殊工种乳品和贫困人群低成本乳品等的研发。同时开发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含乳食品。如“牛奶粥”、“奶油蘑菇粥”等。不仅开发西方类型干酪?也要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干酪?如奶、豆结合的干酪、“干酪膜片”等。从免疫学、医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进行牛奶、免疫奶和牛初乳各种活性物质的提取和深加工,并研究其机理以及临床应用。



  4.加强高新技术在乳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加大对整个生产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技术的改造和升级换代的研究?研究高压净化空气清洗先进工艺、微机控制、在线自动监测、机械手、自动仓储等新技术提高乳品加工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研究清洁生产、节能、节水、防治污染、提高效率的技术。



  5.加强乳制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研究。注重提高乳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乳品供应链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积极推行GMP、HACCP、ISO22000、ISO14001与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促进乳品供应链的整合与协调。



  6.加强益生菌机理和应用的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外源性蛋白,利用重组基因开发新乳酸菌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优良保健多功能的临床应用菌株?并在机理、功效、用途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7.奶业生产要由“高投入、低利用、高排放”向“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转变;由常规生产方式向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生态奶业技术体系转变;提高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水平,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食品生物技术产业



        1.酿酒工业



  ⑴白酒业:努力继承、创新、完善传统固态发酵和蒸馏、陈储、勾兑工艺,扩大传统固态发酵优质名牌白酒产量,改善和提高名优白酒质量和风味。加强对食用酒精和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结合生产新工艺白酒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新工艺白酒的质量,强化新工艺白酒的风格特点,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管理和监控水平。推广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色质谱连用等仪器的使用,加强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酒的质量控制,提高检测水平。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对白酒发酵中生香呈味物质的研究,大曲和糟醅中发酵菌种和微生物群系的作用研究,实现白酒发酵过程的科学管理。借助同位素质谱、原子力显微镜等先进手段,开展对白酒香味物质和风格特点及其形成机理的分析研究,提高对白酒香味物质及其量比关系的了解和认识,为指导白酒生产过程中发酵、蒸馏、陈储和勾兑调味,提高白酒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努力将酿酒剩余废料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转化为可供自身或相关行业综合利用的原辅材料,降低污染,提高效益。



  ⑵啤酒业:发展口味纯正、淡爽(醇厚)的高档啤酒。有计划地发展纯生啤酒,以纯生啤酒的严格无菌操作带动啤酒生产的微生物监控,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提高啤酒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扩大计算机监控操作面。积极采取防氧措施,降低啤酒溶解氧,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

提高自动化装备配套能力,逐步减少进口。糖化和冷却由屏幕人工操作向计算机程控转化;发酵工艺在基本实现计算机自控后,重点解决管理系统合理配置、方便操作和清洗,以减少污染;提高过滤效率,控制溶解氧,推广膜过滤技术;研制稳定运行、吸氧量低的自动化灌装生产线,提高零配件和自控设备配套水平。



  ⑶黄酒业:适当压缩含糖量在15%以上的甜型和浓甜型黄酒产量;加快开发高档次干型、半干型黄酒和低酒精度清爽黄酒;开发功能型、保健型黄酒新品种。



  普及机械化生产,采用露天大罐发酵、大罐贮酒,解决瓶装酒沉淀问题;采用新型过滤材料,解决红曲黄酒生酸问题,控制氧化钙含量;采用微电脑控制机械灌装,产品实行小包装。在优良菌种选育和发酵机理、香味物质的研究,以及催陈技术、无菌包装技术方面展开探索并寻求突破。



  ⑷葡萄酒业:实施葡萄酒质量最优化战略。通过葡萄品种和葡萄酒种的区域化研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化指标体系,确定各类葡萄酒的最佳产区;通过各产区最佳种植方式和技术及采收时间的研究,保证各产区各类葡萄酒原料的最佳质量。



  加强葡萄基地建设,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实施良种葡萄区域化栽培和管理,生产有机葡萄和葡萄酒为目标,选育优质抗病葡萄品种。通过葡萄酒优良微生物发酵剂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出我国葡萄酒产地特征与风格的优良葡萄酒酵母菌、葡萄酒乳酸菌及其活性干粉等系列专利产品;通过各类葡萄酒优化工艺的研究,保证葡萄酒的最佳质量。



  2.发酵工业: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发酵工艺及装备,采用重组DNA基因工程等手段和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定向改造现有菌种,提高发酵水平和生产稳定性。创新生产工艺,研究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在谷氨酸等发酵产品生产中的应用,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连续化;开发酶工业化的结晶技术;在柠檬酸提取中采用色谱分离法代替钙盐法的工业化生产;研制大型、高效、节能的新型生物反应器和酶反应器;研究开发酶和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装备、监测分析仪器;加强计算机过程控制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和酶制剂。



  努力开发新型微生物资源和新型酶制剂产品。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安全且具保健功能的食品素材,如微生物多糖、糖醇类产品、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肽类、复合脂类,乳酸菌类、低聚糖类等;以新型酶制品替代化学添加剂(如有毒性溴酸钾)用于面食加工产品;利用微生物发酵法或酶法逐步取代目前以合成法生产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加强在特殊环境下微生物资源开发,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3.酿造调味品业:



  通过组织科技攻关、高新技术嫁接和关键设备攻关,加快传统酿造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带动整个食品行业发展。



  (1)酱油行业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如酱油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微生物的作用、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形成机理;培育酱油生产的新工程菌株;研究多菌种发酵技术,完善酱油生产中的酶系;研究固定化细胞技术改进低盐固态法生产酱油的风味;研究淋浇工艺生产中档优质酱油、高盐低温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高档优质酱油;增设酱油制成工序、大力研究酱油制成工艺;研究膜技术处理酱油半成品;研制推广FM式连续蒸料设备、园盘制曲设备、FRP露天大型发酵系统、Y系列压榨机等设备,进一步提高酱油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程度。



  (2)食醋行业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如食醋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微生物的作用、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形成机理;研究选育高产醋酸工程菌株,用于食醋生产;研究推广翻醅机,解决固态制醋工艺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出品率及风味;研究高浓度醋酸发酵技术,生产高浓度食醋;研究分离保鲜技术,解决食醋储存易发生的混浊问题。



  (3)腐乳行业应研究原料超微粉碎工艺、红曲生产工艺、液体毛霉生产工艺、半成品直装工艺和腐乳质构重组技术,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设备研制。使腐乳这一中华民族传统食品形成工业化、机械化生产规模。



  (七)保健食品



  采用现代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开发水平,逐步解决我国保健食品产品趋同和低水平重复生产。



  1.研究功能因子构效、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积极发展第三代保健食品。从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研究它们的作用机理和毒理性。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各种天然产物中寻找功能因子,采用外加法生产第三代保健食品。

  2.尽快建立和发展检测各类功能因子的技术与方法,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保证市场监督。

  3.研发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如银杏、红景天等。

  4.研究提取分离各类功能因子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最大限度保留其活性,提高它们在保健食品中的稳定性。

  5.改进产品的口感,以使保健食品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八)食品与包装机械



  1.食品机械



  应重点发展以下11类产品:油脂加工技术装备、果蔬加工技术装备、肉类加工技术装备、乳品加工技术装备、方便食品技术装备、啤酒饮料技术装备、杀菌熟化技术装备、微胶囊化技术装备、真空冷冻技术装备、保鲜包装技术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成套技术设备。



  2.高技术食品加工装备



  未来10年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高技术食品加工装备发展。

  (1)CO2超临界萃取装置要实现工业化大生产规模。

  (2)高压、超高压技术装置研发的重点是机理研究、应用研究、装备研究、经济实用性研究。

  (3)进一步提高各种挤压、超微粉碎技术装备的加工水平、规模和效益。

  (4)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实现工业化放大,以获得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脱水干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留活性成分。

  (5)三维界面设计、自动化控制、智能化传感器、电脑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应用,以及机械零配件精度、耐用寿命的大力改进和提高是中国食品加工机械的攻关方向。



  3.包装机械



  未来10年我国包装机械应优先发展以下10类产品:



  (1)纸板生产及制箱(盒)、印刷成套设备,应重点发展宽幅、七层、九层瓦楞纸板生产设备及其制箱(盒)、印刷成套设备,并积极开发蜂窝纸板成套设备。

  (2)啤酒、饮料灌装成套设备,应开发适用于10万吨/年以上生产能力的生产线,攻克贴标机的技术难点,发展具有高速、低能耗、计量准确、自动监测等特点的多功能、全自动的大型化设备。

  (3)袋成型充填封口设备,应发展系列化产品及配套装置,提高包装速度,同时可适用于单膜和复膜两用的包装机。

  (4)裹包设备,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5)无菌包装设备,发展杯式无菌小包装机械,填补国内空白。

  (6)制罐成套设备,研制无缝焊轮和专用电源,提高生产速度。

  (7)重袋包装设备,应积极研制生产能力600~800袋/小时的全自动重袋包装设备。

  (8)装箱、装盒设备,应重点发展装箱等多种形式的包装设备、小件物品装盒设备,要提高速度和工作的可靠性,并简化结构。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