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感常淡漠,也可表现欣快、焦虑或抑郁。 (3)早期人格与自知力相对完整,病情进展时可见人格改变,如自私、固执、不修边幅、收集破烂,甚至不知羞耻当众手淫、随地大小便等。 (4)行为被动,动作单调刻板、笨拙。 (5)可有颞叶功能障碍(如视觉失认,不能识别亲人或镜子中的自我,反复触摸眼前的物品),进食过多,随便乱吃等。 (6)睡眠节律常紊乱,夜间兴奋不眠甚至吵闹,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7)少数病人的神经系统损害可导致失语、失用等,也可出现巴金森症和强握、吸吮等原始反射。严重者可大小便失禁,癫痫发作。 三、治疗原则 1.智能损害(痴呆)治疗原则 (1)目前大部分智能损害病人无法根治,但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病症和心理社会性不良后果,并减少伴发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2)应加强对智能损害的心理社会影响的了解和调整。识别疾病的促发或延续因素,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应用恰当的药物、心理治疗、心理社会康复等。 (3)确定药物及其他治疗,制定全程的综合性治疗计划,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综合性的治疗、护理。 ①一般治疗:注意饮食、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和锻炼,预防感染,尤其肺和尿道感染。 ②对症治疗:正确应用益智药与脑代谢改善药,镇静安眠药以苯二氮卓类较好;大小便潴留均可引起病人不安、失眠,应详细检查,及时处理;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可用抗精神病药小量渐增系统治疗;由于AD时胆碱能系统活性低下,应避免长期使用抗胆碱能药;必须兼顾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 ③心理治疗、社会干预、适合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4)努力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增强执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 (5)精神科医生除直接治疗病人外,还常作为合作伙伴或指导者,以团队工作方式与其他人员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益智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简介 (1)提高胆碱能活性药物,按在突触的作用部位分为:突触前药物,包括胆碱和卵磷脂;突触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少Ach降解,如四氢氨基吖啶、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等;突触后药物,如胆碱能激动剂毛果芸香碱。 (2)非胆碱能系统的改善脑代谢药:针对脑结构破坏与功能减退的相关药物较多。 ①与5-HT系统有关的药物,齐美利定,L-色氨酸等; ②与利尿激素有关的药物,如卡马西平; ③人工合成ACTH拟似药,如ORG2766; ④其他改善脑代谢药:抗缺氧类,如都可喜、脑复康、阿尼西坦、阿屈非尼、吡硫醇、左旋肉碱、氯酯醒、羟癸醌、二甲胺乙醇等;钙离子拮抗类,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长春花衍生物,如长春花碱、长春西碱等;其他,如双氢麦角碱、麦角溴烟脂、氟桂利嗪、脑益嗪、噻氯匹定、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血管扩张药,低分子右旋糖酐、菸酸。环扁桃酯能松弛平滑肌和较古老的药物,如菸酸、菸酸肌醇酯、地巴唑,以及中药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等。 3.蛋白酶抑制剂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表现为体淀粉样斑块的形成,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元退行性的病变和死亡,因此治疗手段之一就是阻止体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进而防止老年斑的形成。目前一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已相继被证实能抑制相关酶的活性,阻断异常体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