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研究表明,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可能导致小鼠大脑长期炎症,并加速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即使是短期暴露也会导致持续的炎症标志物和神经损伤,包括焦虑样行为和早逝。研究发现,草甘膦的代谢物氨基甲基膦酸(AMPA)会在脑组织中积累,引发对其长期安全性的担忧。 研究人员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草甘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这些发现挑战了关于草甘膦安全性的假设,突显其对大脑健康的潜在风险。 关键事实
研究背景人类大脑是一个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器官,通常能够从重大创伤中自我修复。然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Ramon Velazquez及其团队首次发现,即使是短暂接触常见的除草剂草甘膦,也可能对大脑造成持久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在直接暴露结束后仍然存在。 这项发表在《神经炎症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暴露于草甘膦的小鼠会出现显著的脑炎症,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草甘膦暴露还导致小鼠早逝和焦虑样行为,这些发现与其他研究草甘膦对啮齿动物影响的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草甘膦的代谢物氨基甲基膦酸会在脑组织中积累,即使在暴露结束后的6个月恢复期内,炎症标志物和神经损伤仍然存在。这表明草甘膦对大脑的损害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为严重。 草甘膦是美国乃至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研究还发现,草甘膦暴露与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加速有关,这进一步引发了对该化学品对人类长期安全性的担忧。 研究意义Velazquez表示:“我们的研究为越来越多的文献提供了支持,这些文献强调了大脑对草甘膦的脆弱性。鉴于老龄化人口中认知衰退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农村社区,由于大规模农业活动,草甘膦暴露更为普遍,因此迫切需要更多关于该除草剂影响的基础研究。” 草甘膦的广泛使用与潜在风险草甘膦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用于玉米、大豆、甜菜、苜蓿、棉花和小麦等作物。自1996年引入抗草甘膦作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喷洒草甘膦后不会死亡)以来,草甘膦的使用量激增,主要用于农业环境。 尽管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认为草甘膦在一定剂量下对人类是安全的,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越来越多的研究,包括本研究,表明草甘膦可能通过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理变化,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 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团队假设草甘膦暴露会诱导对照组小鼠的神经炎症,并加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神经炎症,导致β-淀粉样蛋白和tau病理增加,并在恢复期后恶化空间认知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低剂量的草甘膦暴露也会对小鼠大脑产生有害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暴露结束后的几个月内仍然存在。 研究人员强调,草甘膦暴露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需要持续监测其神经毒性及其他长期负面影响。 结论Velazquez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识别导致认知衰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环境因素。通过揭示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制定策略以减少暴露,最终改善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资金来源本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国家癌症研究所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资助。 关于本研究的更多信息
原始研究:开放获取。“Glyphosate exposure exacerbat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Alzheimer’s disease-like pathology despite a 6-month recovery period in mice” by Ramon Velazquez et al.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