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森田疗法:《自觉和领悟之路》(14)

时间:2008-11-09 08:03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552次

 

  • 围观看着。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使精神紧张起来。我们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与那种形式性东西相比,首要的是能把自己投放到适当的境遇中,这样就可自由自在地紧张或松弛,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以我自身为例来说说人是怎样对周围环境起反应的吧。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下,站在你们大家的立场上来看我,也许会认为森田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点都不紧张。实际上,我这样也是够紧张的了,到了不使大家感到担心而忍耐着,虽然当客人不在,随随便便的时候也会感到饥饿,但大家像今天这样的会上可没有那个工夫。做为对境遇的反应,就只是这么一回事,不存在好坏之分的问题。
    另外,关于修养一事,我在年轻时也曾犯过错,做过不少蠢事。我在读旧制高中时,曾到传说有幽灵出没的无人居住的房子里去探险,那可是过去的事了。报上曾刊登了幽灵出没之类的事,所以渴望作自我修养的我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尽管第二天还有考试,但还是在半夜去了那个现场。当然我也明白不存在什么幽灵,可看到荒废的屋子,闻到难以言状的霉味,听到树木不时发出的沙沙声等还是感到极其恐慌。虽然我认为根本不会有什么幽灵,这一点是常识,可还是禁不住害怕得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这大概也可说是对环境的反应吧。
    高良(医师):
    我在鹿儿岛读旧制高中时也曾为了战胜精神上的种种不安感、烦恼,锻炼坚强的性格。在每天半夜12点左右攀登城山,这样坚持一个月。虽然最后认为已变得相当胆大了,但似乎并不是靠此才变得胆大的。

     

    四、离开了恶智之地
    井上:
    前不久,我读了自己在住院期间所写的日记,看到第四天的日记上写着"今天一天大便2次,是不是去几次厕所都不要紧吗?"看到这里,禁不住自己也笑出声。如此可笑的问题连小学生也不会提吧。在这上面,森田先生用红字批写了"根据需要"。完全如此,即使你说:"上厕所一天不能超过2次以上",但当憋不住,不去不行时,除了去以外也无其他什么好方法了。对于一点都不顾实际,一味追究大道理的神经症患者的那种不灵活样子,由此就可见一斑了。被恶智所困时,竟会愚蠢的提出如此问题,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
    在被恶智所困的时候,对什么都不敢兴趣,世界变得荒凉不堪。而现在,在学校,对以前感到毫无意义的讲演,则变得津津有味了,因此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前几天,在校园中见到形状、颜色稍有不同的小石子很感兴趣,拾起塞进口袋带回家后,放在桌上做装饰。但最近碰到了一件小小的不幸以此为契机又一次陷入茫然、烦闷之中,变得毫无欲望,看什么都没兴趣;并拘泥于"不能总是没有欲望"这一句话,越来越痛苦不堪。可是通过先生的教诲,使我注意到悲伤的时候没有欲望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不久苦恼就消失了。
    心情上受到一点打击就如此痛苦,所以使我深深感到为心悸、猝倒恐怖等种种复杂症状所困扰着的人是何等难受,且自己在受神经症症状折磨时,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人缺乏同情心,现在对此知道得很清楚(注:该人忘记了自己以前也曾为心悸所折磨)。
    在这个会上也几次听人说:"我还没有完全治好",这使我想起先生说过得一句话"神经症患者非常不愿抛弃自己是病人这个角色"。(也可以看出)他们好象紧紧抱住这一点不放,不愿离开,虽然若能扔掉自己是病人这个角色的话就可以治愈......。


    森田博士:
    如果茫然地想象现在井上君所说"对小石子也感兴趣"的话,也许难以理解,但是想象一下海水浴时的情况就容易理解了。我们去海水浴时,在海边沙滩上散步,即使是毫无价值的贝壳,看到了也会餐觉得很有趣,会拾起来,但一回到家就会兴趣顿失,扔到一边。去温泉等地,百无聊赖时,也被河边形状奇怪的卵石、路边小小的花草等所吸引,那便是自然之心。但在我家里对庭院中那许多盆景瞧上一眼,也不会注意花盆里的泥土了。花草枯掉了,不闻不问何时花开花落。井上君虽然每天很忙,竟还有余心被小石子所吸引;而住院患者虽然每天无所事事,悠悠闲闲却不会对珍花奇木看上一眼,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住院患者脑子中一味想着的是"做什么工作才能治好毛病呢?","什么事也不做不太好,但有什么适当的工作可以做吗?"也就是受到恶智所害。在此,抛掉那个恶智,改变心情的话,那么神经症的症状就会治好,对形形式式的事情也会变得有兴趣。


    五、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香取:
    曾听说过小原先生关于修养的话,感到非常有趣。也就是说"做个傻瓜"。听说他给一个女学生写道"做个傻瓜"。第二个人请求挥毫赐墨,还是写了同样的字。第三个人说不管怎么样,请认真地写一下,于是他写了"做个大傻瓜"。
    我们都有上进心,求全欲,被人当作傻瓜很难堪。就象马拉松赛一样,虽然心情非常焦虑,低头猛冲,但终于瘫倒于地,被后来者超越。对于这种求全欲的坚强,就我来说,用"做个傻瓜"来规戒是非常有益的。
    森田博士:
    真是非常有趣。这使我回想起我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木匠。有时,他会指着什么东西说:"我想把这教给你,你懂吗?"一旦我说:"不懂",他就说:"不懂的话,教了也白搭"。我为好奇心所趋,很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便说:"那么,懂了",木匠也会说:"既然懂了,就用不着教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极其渴望打听的心情。不知道那时,木匠究竟是何种意思。但到今天来想一想,他说得极其有意义,涉及到教育上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象香取君一样积累了各种各样经验,有丰富体验的人是会理解"做一个傻瓜"是指什么意思。但是对那些没有生活体验的人,不管怎么说也是不会理解的。尤其是神经症的人,被"做一个傻瓜"搞糊涂,反而会陷于迷惑之中。"做一个傻瓜"、"生死由天"这些格言,的确是很好地表现了内心体验的本质。与此同时,运用那些语言进行多种多样人生观的讨论,应该说在知识面上很有意思,但一步走错,也会变成思想的游戏,陷于"野狐禅",逐渐脱离实际,进入犹豫不决的世界。
    "不足才是知足"、"心灵的贫乏就是幸福"之类的话也是如此。把它当作体验上的启发来领会的话,自然不错。但如果完全按照这句话的外形来做,便是我所说的"思想矛盾",会导致与目的相反的结果。所谓做个傻瓜,如果像个傻瓜似的,装出一副超然的样子,结果就会是自作聪明。所以我教人时从不这么说,只是教他们原封不地正视事实。
    我从小开始,总受母亲教诲的是"看看可怜的人,看看低处"。即教导我不要有过高要求,在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时,总要看看比自己低下的人的境遇。这样一来,就会理解自己的境遇要好得多。
    "自己很不幸、劣等","人生不可解,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等等都是相对的、比较性的语言。不幸是相对于幸福而言的,不可解是相对于悟解而言的。所以如果看一看那些没有像自己那样优裕的人们,就不会光说自己不幸了。
    另外,想做一个出色的人,只要好好看看出色的朋友、先辈就行。想做一个有钱的人,只要留心研究大富豪人家的做法就行。光和劣等者、不良分子交往,便是不想做出色的人。如果总是与那些人交往下去,虽然会让自己的优越感简单地得到满足,但也失去了向上、进步的机会。
    所以,我不说"做一个傻瓜",取而代之的是"如想做一个出色的人,就要向出色的人看齐"。那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会感到自己像个傻瓜而变得谦虚,同时会努力改变现状。
    但是,神经症的人因其性格乖 ,故而并非那么简单。他们虽然充满了想做一个大人物的欲望,但并不会认真地向大人物看齐。一边斜楞着眼睛看人,一边为劣等感折磨,并为去掉起劣等感而烦恼不已。试图竭力抵抗自然的人情特征,结果导致出现了强迫观念。当然指导神经症患者确有难处,但正像大家所知,通过体验疗法使其逐渐正视现实,是可以治愈的。
    我自己在年轻时,对怎样才能达到那种"做一个傻瓜"、"别怕死"的心情,即能够得到所谓的悟心而经历了多少折磨、迷茫、不足挂齿的烦恼和痛苦。我回想起过去那种无益的劳动,所以决不教导后辈做那些无益之事。对那些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做,仅是像空中楼阁一样,探索着种种心境的事,这原本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我身高1。77米(五尺三寸),对此,"更矮一点,做个小个子",这并非如想象的那样所能办到的。但是与高大的人并肩走路,就显得矮小;与矮的人相比,就显得高大。所谓的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便是此种意思。根据比较对象,或者根据时间、场合、可以自由自在地变高、变矮。这就是在我所说的"事实惟真"中的自由自在。
    所以我不说抽象的东西,只教如何实行,只教"尝试一下,对其作探讨"。比如说,以看木匠做活为例,看他做活时很简单、很自然,好象自己也会,可实际上我去帮忙试一下却是非常难,才知道自己很笨拙。于是仔细地注意起木匠的做法。啊,是这么做的呀。于是更加下工夫去尝试。这一次稍稍有了点进步,木匠活变得有趣了......。在这种场合下,人们的感想是会因时间、场合而种种不同的,但无论怎样都行。有人会认为自己如果想做的话,不会做不来木匠活,但也许会说自己做不来木匠活也没关系,因为自己想做的是学者。总之,要铭记在心的是,在现实世界里若不认真观察自己眼前的事物,就不会有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与发展。

     

    六、超越幸与不幸、善和恶
    坪井:
    曾在东洋大学听过一位叫中岛先生的演讲,他出了个"何为幸福"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轮到我回答时,我说:"幸福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是难以测定的"。于是中岛先生把我叫到讲台上,用劲握痛我的手:"这就是不幸,幸福是能从客观上知道的"。我反击道:"那么有客观地测量幸福与不幸的尺子吗?"结果,我却被斥责道:"你在说歪理"。我想输给他:"这可不是歪理,如果说能够客观地知道幸福,那么请先生用数字表达一下昨天和今天的幸福,把它列举出来"。这时中岛先生脸上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并不吱声了。有关于此,务请先生批评指出。
    森田博士:
    "何为幸福","何为善恶",那是哲学家的事,对于象我这样的讲实际事的人来说,吹毛求疵可没有什么意义。正如已反复说过的那样,幸与不幸、善与恶等均是相对而言的。"何为幸福"的问题与"何为上面"的问题一样。没有下就不存在上,没有不幸的人就不存在幸福的人。如果说"幸福就是地位高、有钱、长寿"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有钱而有地位的人一旦患了抑郁症,就掉进了悲观的底层;而无地位有无金钱的人一旦患了躁狂症,就会充满了幸福感。
    因此,要说明幸福这个词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是指自己了解的某个人,"那人是幸福的"、"这人是不幸的",就容易明了。与"这是梨"一样,直接显示了事实,就很简单了。可是如相反地说"梨是什么?"就难以作出使人理解的回答。
    因此,我不太喜欢使用"幸福"啦、"善恶"啦之类词语。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患者时,也不让患者用这样的词语,只是具体地讲事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不断提高效率,现实地活跃心身活动就行了。到了那时,神经症症状也就治愈了。要承认的只是其事实,别说什么幸与不幸。

     

    七、错误的目的论观念
    井上:
    我在过去曾患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症状,但到了现在很难回忆起那时是多么地苦恼。以前与受神经症折磨的人经常在一起谈话,但现在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我因为知道自己的脑子不太好使,所以认识到学习时一定要比别人多花2倍、3倍的工夫。前几天与叔母讲了此事,叔母说:"这样可不行,如果不认为自己脑子聪明就不会成功"。世间一般人的想法总是"人没有自信就不会成材"、"不坚强就不能出人头地"等,往往变得有明确的目的。先生曾就此而点破道"强制的,即是虚伪,顺其自然才是真实"。认为顺其自然才值得尊敬。据说释迦牟尼是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