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电子书(15)

时间:2008-11-09 08:03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463次

 

  • 处在变化之中。对此也有人这样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各自把握着自己的命运。与此相仿,遭受到同样的境遇时,有的人成为暴发户,有的人破产。这只是每个人的理解方式、反应方式所致,决不是由命运这种来自外部意志所捉弄的结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在某一领域里争当一流
      我想,一个人自己规定某一课题是抓住机遇的最重要的条件。那么,何谓规定课题?或许还记得我在前面谈到的有关"在一生中你想做些什么?"的内容吧。若只是漫不经心地度过这40年的职员生涯的话,那成功是毫无希望的。因此,首先需确定:自己作为一个职员究竟想做什么?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一旦确定下来,接下去便是在这领域里争当一流。要成为一流,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没有必要为此着急。可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据此目标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这就是所谓规定课题。比如,你的目标是想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一流专家,或市场购销方面的专家。无论技术领域也好,信息方面也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薪俸阶层者所需的安定生活;或飞黄腾达,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常说道:"精一艺者,则通万事。"意即,因为达到精艺而付出了努力、发挥并增长了钻研精神,那你就自然而然地具有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独到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规定了课题,就能马上抓住机遇。还需要创造邂逅的条件。比如,与人的邂逅,与新的信息的邂逅,即对建立人际关系和信息收集需进行投资或抱有积极性。否则,课题也会逐渐黯然,失去光辉,最后终以空想而告终。建立人际关系,毋庸说当然是与人接触,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无论公司内外,只要你认为有利于交际的集会和会议。并且,不仅仅要参加,而且还需与讲演者及其他参加人员交换名片,以求得亲近。至此,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做到。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需做的,即需努力将业已获得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契机发展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际关系。我在前面也已提及,喜多村实先生之所以在财界人士中有如此高的威望,完全有赖于他平时对别人的关心;建立人际关系的秘决就在于此。喜多村实先生甚至对我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也关怀备至。如赠送中元节礼品①、年末礼品等自不待言。每次同我见面后,他必定给我寄上一封致谢的信;我的生日他也记得很清楚,总忘不了给我祝贺,以及凡事所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照。而且,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未间断过。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总是向那些似乎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赠送昂贵的礼物。馈赠礼物本身并不是坏事,然而,若其中并无诚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有时还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坏效果。设想一下,在选举中,总是频频鞠躬致意的政治家,一旦当选旋即变得傲气十足。对此,无论谁看了都会感到不舒服的。喜多村实先生送给我的礼物,既不是什么价格昂贵的,也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东西,但它却包含了先生的一番心意。每次与先生见面后所收到的来信也总是那样关怀备至。倘若受到如此关怀,不论是多大的人物,还是生性执拗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他真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啊。可不能总受人家的照顾,要想着报答才是。"近来,我不禁感到,能这样由衷地关心他人的人变得少了。在今天这个唯获取现实利益的想法大行其道的社会里,虽说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总使人感到有点空荡不安。进一步说,现代社会明显地存在着所谓专讲索取的人。他们别说关心他人,就连人际关系的最低准则--平等交换也都弃之不顾,唯有在为自己所需而求助别人时才去接近,一旦得到后又装出一副陌生人的样子。倘若如此,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机会也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若要争当一流,首先需结识在这一方面的一流人物。不管什么领域、凡达到一流水平的人都有识别他人的洞察力。所以,最好事先做好思想准备:若不以坦诚的态度虚心地向他求教,则将一无所得。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不要错过良机
      人们常说,机遇之神前发浓密,后脑勺则是光秃秃的。你从正面看的时候并不清楚,只有看它后面时才知道是机遇之神。然而此时已抓不到头发了。这句话说得很妙。意谓把握机遇的时机是很难掌握的。说说我弟弟的例子吧。过去,他在旧国铁(今天的JR①)下关站工作。他以前就一直说:"想去大阪,想办法在大阪工作。"正在他朝思暮想的某一天,国铁内部召募大阪的新干线工作人员。可是据说,这次召募消息,大家在早晨刚刚知道的,而当天傍晚就要截止报名。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很像跑在新干线上的那种特别快车的劲头。得知召募消息的职员不只是我弟弟,谁都想调到大阪去工作。这样,就能在大都市工作,而且做个新干线工作人员在当时也很时髦。虽说大家都很向往,然而真要决心去应召,首先必须听听家里人的意见。弟弟平时就一直说"想去大阪"工作,总和妻子提到这件事,妻子当然也表示同意。因而,他当场就决定提出申请。结果,只有弟弟一人被录用了。他是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通过的;非常高兴地当了大阪的新干线工作人员。听说,他的业务级别也确被破格晋升了两级。虽说与上面提到课题、问题意识的情况有所不同,弟弟之所以能成功地抓住机遇,是因为他平日一直抱有强烈地"想去大阪工作"的愿望吧。他的这个愿望非常迫切,而且也总和妻子商量,因此,当召募大阪新干线工作人员这个绝好机遇降临时,他当然能比别人更快地采取对策,抓住机遇。如上所示,把握机遇的时机是非常难掌握的。其实,抓住机遇的人和错过机遇的人二者之间仅隔一纸之差。但这不是运气,而在于反应方式的不同而已。因此,唯有平时对某事寄于关心,抱有问题意识,并对此作好准备,才能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也就是说,若把机遇比作球,这就要准确地判断球飞来的方向,迅速赶到球的落点,然后牢牢地将它抓住。顺便提一下,我曾听说在棒球的防守中,最难的当属short,即游击手。因为他站在二垒和三垒之间,不知球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飞来。不用说接球很难,将接到的球投向何方也不容易,必须根据防守情况于瞬富间作出判断。因此,听说人称著名游击手的那些选手都机敏过人,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首先是头脑非常冷静、灵活。因为他们必须在瞬息间推知:在全局中应采取什么必要的行动。被誉为著名领队的广冈达郎过去曾是巨人军的名游击手。将这点联系起来考虑,我想不无同感吧。或许大家以为我说得有些离题吧,其实不然。这个棒球的例子非常适用于商业世界。一般而言,很难确定机遇的契机何时、从何处、又以何种形式而来。要准确地认识、把握它将从何处来,以什么方式来,那就需要有应付自如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必须既不偏于左,也不偏于右,善于随机应变。在商业社会里,因不能灵活地适应情况,为此错失良机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这是因为这些人或过分地使劲,或被心理上的某些障碍所束缚。不仅如此,我们还是要始终将球接好,即在把握住机遇的契机后,如何有效地将其发展为机遇,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倘若将接到的球投向错误的方向,那将立即陷于困境。因而,机会的契机反倒成了失败的原因。请回忆一下前文提及的那位在大型化学公司担任新产品开发工作的Y先生的例子。Y先生自根据欧洲考察所提出的方案被通过后,本人就成为实施新产品开发这一大项目的负责人。他出色地抓住了机遇,犹如使用了妙技抓住了普通选手很难抓住的刁球吧。至此,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在后来的处理中犯了错误。无论打棒球还是搞企业项目,都有赖于每个成员的协作和配合。若不把抓住的球转投到别处,那比赛就进行不下去了。可是,他却好像很有把握似的,笃信自己的力量,故而没有顾及球队的整体就匆忙地作出判断。这就等于他一人牢牢地抓住球,独自在那里打棒球似的。结果,Y先生虽说已把握住机遇的契机,但没能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机遇。假如他当时具有--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的那种灵活性,能从容地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地予以应对的态度,那么机遇定会开花结果,如愿以偿的吧。以上说的是与棒球作比较。其实,就一般而言,为了不错失良机就必须在时时刻刻地做好能予以应对的各种准备(课题和与其相关的学习)的同时,善于捕捉信息。以我弟弟为例,假如他没有掌握召募新干线工作人员的这一信息,那就白白地坐失良机了。Y先生的情况不同,他的信息来自公司内部,故比较容易掌握。当然,信息并不只是公司内部才有的,从同行业界和一般社会,乍一看以为毫不相干的领域,也常常能出乎意外地得到非常宝贵的信息。因此,用于捕捉信息的天线,其覆盖面铺得越开越好。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法,当推上一节提到的人际关系。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现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泛滥的时代,,大量收集信息固然很好,若为此弄得晕头转向,那就失去意义了。为了能从大量信息中准确地识别自己所需的东西,还需具备冷静而灵活的头脑。换言之,犹如在自己身上有若干个频道,而不是仅仅一个。若是这样,便能精选出现在需要的信息、将来可能需要的信息。唯有随机应变地、主动灵活地去捕捉信息,才能实实在在地抓住机遇,从而真正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以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我在本章的开头已经说了,决定你自身的命运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即,并不是命运这种无形的强有力的东西束缚着你,而是你本人将自己束缚住的。能否解开缚自己的绳索,解放自包的思想,是能否自我主宰命运的关键。所谓解放自己的思想,就是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人,不论是谁都兼备长处和短处。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有短处;反之,多么不好的人也会有长处。唯其如此,方始为人。纵然从道理上理解这个问题,若一旦涉及自身,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为之忧心忡忡。尤其是神经质性格的人,正如前面多次指出的那样,他们往往存在以下的倾向:小心谨慎,内向,自卑感强,非常计较别人的评价。这些倾向自然也都成为影响他们会生活的弱点、短处。但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具有很可贵的长处:忍耐性强、刻苦努力、信守诺言、不说谎话、秉性耿直、能关心照顾他人。但是,神经质性格的人还有这样一个特点,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即只要一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便感到十分悲观。自己不行,毫无出息。不仅如此,只要看到与自己的性格相反的人,如大胆、豪爽、直率开朗型的人就感到十分羡慕,总想自己也像他们那样;有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硬给自己规定了不切实际的修养课目。因而,其结局当然不如人意,这样也就更加悲观、消沉了。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去算自己的不足,而要看看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诚哉,其言。我打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这不是等于本来适合马拉松赛跑的选手,因羡慕短跑选手而去拼命地练习短跑吗?适合搞长跑的人,却偏要同短跑选手比赛100米,其结果必然输给对方。因为想要进行这种比赛的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不擅于短跑而感到自悲。而真正需要的倒是调整心态,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方向上来,即要对长跑充满自信:若是马拉松赛跑,必操胜券无疑。正如格言所示:"人皆唯其长处所用,不问其短"。然而,如前所述,纵然从理论上明白了,但真正要实现心理上的转变,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本人长期以来,为无学历、身体瘦弱的这种自卑感所折磨,一直竭力掩饰自己,设法只让别人看到好的地方。结果,当然陷入了神经症的苦境。有过如此经历和体验的我到了60岁才总算切实地感受到这个道理:人,不论是谁都有长处和短处。事实上,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将长处视为短处,将短处视为长处。因而,若想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其方法就是仔细地观察他人。诚如前文所说,即往往能清楚地看到别人,而看不到自己。因而,自己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若仔细地观察他人的言行,即能发现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有的人,在自己看来是完美无缺的,但却有意想不到的自卑感;反之,尽管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专长,却显得信心百倍。我们要磨炼这种所谓的洞察力,并将其应用于认识自己上来。甚至也可将自己的长处、短处分条写下来。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考虑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这些长处。这和上述棒球跑垒手的例子不同,作为公司既有短期计划,也有中长期计划。公司就是在不断地设想可能出现的各方面的形势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因而,一定会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风格、优势的地方和时机。

    (责任编辑:泉水)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