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 日期:2006-05-01 08:00:07 点击:140 好评:0

    网上有这样一个消息在流传:剑桥大学遗传学系的奥布里·德格雷(AubreydeGrey)认为,30年后,人类寿命“随着药物功效的增强”有可能大幅度延长,如今在世的许多人完全有可能活到150岁,甚至更久。 目前发达社会的人均寿命大约为75岁,若再多活75年,岂不是一...

  • [科普知识] 黑猩猩也爱助人为乐 具有团队精神 日期:2006-05-01 08:00:07 点击:132 好评:0

    一直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乐于帮助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是人类独有的个性特征,然而,德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在动物界最近的“亲戚”———黑猩猩也喜欢“助人为乐”;而且,人类在18个月大时,利他主义的行为就已经萌芽。这一研究成果3日发表在最新一期...

  • [科普知识] 绝灭动物的生态行为 日期:2006-05-01 08:00:05 点击:108 好评:0

    绝灭动物的颜色 绝灭动物的颜色在恢复动物时必然会考虑的问题。如果完全忠实于可靠的证据,那样可能所有的化石动物都被复原成无色,而没有任何皮肤花纹。但特殊的化石发现,告诉我们绝灭动物在生命时期也存在颜色,只是颜色的保存发生了变化。如已经发现的一...

  • [科普知识] 脑细胞移植可助舞蹈症患者延长生命 日期:2006-05-01 08:00:04 点击:128 好评:0

    健康人和亨丁顿舞蹈症患者的大脑基底神经节比较:舞蹈症患者脑细胞死亡,使得他们的大脑(右)这一部分的空隙比正常人大一些。 法国医学家日前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脑细胞移植治疗可使脑病患者,特别是亨丁顿舞蹈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

  • [科普知识] 北京人工孵化出6只热带蜥蜴 日期:2006-05-01 08:00:04 点击:153 好评:0

    双嵴冠幼蜥 费尔南德侏幼蜥 北京动物园每天提供日光浴,6只小蜥蜴已度过危险期 本报讯 (记者 王佳琳 通讯员 叶明霞) 生活区域要湿热得透不过气,每天还要品尝到新鲜昆虫餐……为了照顾好新出生的6只小蜥蜴,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挖空了心思。饲养员说,这些小...

  • [科普知识] 首例大熊猫野化成功 熊猫野化全揭秘 日期:2006-05-01 08:00:03 点击:216 好评:0

    “一片茂密的竹林中,大熊猫祥祥正舒服地躺在斜坡上打盹,手里抓着一节自己采下的新鲜嫩竹。一有人靠近,它会恼怒地驱逐不速之客。”昨天,中国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科技员刘斌说。 祥祥是首只接受野化训练的人工繁殖大熊猫,2003年到昨天,训练获成功。“看到...

  • [科普知识] 水体变化引种群变动 珍稀银鱼现长江 日期:2006-05-01 08:00:03 点击:149 好评:0

    三峡成库后,水体变化引发鱼类种群变动;目前,库区鱼种已达1800多种 三峡成库,水环境改善,不少已经消失的鱼类开始重新现身。昨日,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称,10年前消失的银鱼今年年初在我市三峡库区已经大面积重新现身。 珍稀银鱼重...

  • [科普知识] 母乳喂养可保护婴儿免受肺病侵扰 日期:2006-05-01 08:00:03 点击:95 好评:0

    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婴儿在出生后最初半年接受母乳喂养,能减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危险。 美国儿科学院曾推荐婴儿接受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部分原因是基于母乳喂养可保护孩子免受肠胃感染。考虑到母乳喂养可能有其他好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

  • [科普知识] 人类改变基因结构寿命延长6倍 日期:2006-05-01 08:00:03 点击:125 好评:0

    50年后能活到150岁 人类寿命的极限到底是多少?这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寻找答案。最近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研究中心主席罗伯兹表示,科学家曾认为,可能还需要100年,人类的寿命才能延长一倍。但多项研究成果已使科学家相信,这一时间将大幅...

  • [科普知识] 科学家尝试揭密我们如何感知躯体移动 日期:2006-05-01 08:00:02 点击:154 好评:0

    抬起一根手指头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我们的大脑去感知某根手指头的动作似乎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知道大脑究竟是如何感知躯体的动作的,似乎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理解究竟是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帮助我们来感知自...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