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森田式心理咨询-处理心理危机的生活智慧(10)

时间:2008-11-09 08:05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144次

 

  • 造成危害,所以别人也就随他去,不知不觉就几年过去了。
    这样的人需要咨询,但是从来没有过其本人主动要求咨询。因此,需要像家庭疗法的方法一样,出访到患者家中去,与其全家人交谈非常必要的。
    初看没什么但也应给予留意的人
    在社会活动中没出现问题,但也应当留意的人。当时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不久就会产生问题,即使本人过得好,但问题往往出在家庭里。
    回到过去
    这在小孩和老人中可以见到。小孩的场合,是称之为退缩的、属于一时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当弟弟或妹妹出世后,大家的关心就会转移到他们身上,这样,大孩子就有感到自己被抛弃的孤独感。随之,就会回到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受到大家宠爱的时代,如用婴儿的语调说话、尿裤子等。而大家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马上叱责为"你还算是哥哥,可你却......"用这种语气来逼他,结果使得情况恶化。
    即使不是小孩,也有作为青春期的问题行为,例如闷在家里。还有,想努力做个"好孩子"类型,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对母亲撒娇或和母亲睡在一起等的情况。实际上不是想回到过去的好时光,而是以重新做过去没能做过的事来作为补偿。
    老人也会随着疾呆程度的进展,忘记现在的事。与此同时,自认为年龄上会变得年轻起来,有时说自己现在正值20岁。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是由于痴呆丧失记忆力所致,但对他而言返老还童的年龄是与过去愉快的年代有联系,所以周围的人就认可他,并配合着扮演各自以前相应的人物。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他原有的精神状态,还能防止他卧床不起。可以说,对他本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措施。
    神经质
    相反,也有的人在社会上处事得当,将来也好、家庭也好都不存在问题,只是他本人感到非常苦恼。
    成为森田疗法对象的多数人,就像在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一样对事物看得一清二楚。虽然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可是做起事来反倒认真,只是他本人深深地感到苦恼和有劣等感。不像在其他心身疾病中看到一样,由于苦恼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发生大量的差错。反而是在拼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责任心也特别强。正因为如此,对自己所具备的性格也容易产生苦恼,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另外,由于不能进行自己所理想的交往,容易受到深深地伤害。而在想单纯地放松情绪的错误想法指导下,通过练习坐禅或武术,却反而会使得拘谨程度越来越加深。
    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的社交恐惧或红脸恐惧、介意于手抖而发生的书写痉挛、介意于想要学习的时候,会涌现出杂七分八想法的杂念恐惧、留意自己眼神的视线恐惧、介意自己鼻尖的鼻尖恐惧等,要是一个一个地数着,那么挂念的事就没个尽头。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些拘泥于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节上的事,而他们把它当作自卑深深地苦恼着。即使努力想治好,也覍 好转,所以就越发痛苦。尽管如此,还是有一边苦恼,一边能很好工作的人。要是病得再重一些,成了拘泥于行动的人,例如反复关门使人感到恐惧一样,有时会被人看作是奇怪的行动。像本书刚开始时提到的玛利小姐一样。也有6年来一直闷在家里的人。但是,只要有求治的念头,就有可能进行森田疗法。
    好孩子
    下面要介绍的是,虽然本人还没意识到苦恼,可由于处于只想让周围人满足的状态,所以被叫做"好孩子"的人。对于父母来说,是个无可挑剔的孩子,没有反抗期,是顺从父母的孩子。实际上,这也是危机信号的一种。
    这类人对于家庭内的紧张会有很敏感的反应,一心想要成为父母期待的人。倒霉时,就压抑着不安和想对父母撒娇的心情,用那点能力投入学习或运动上,也会得到父母的肯定。
    但是,不可能永远满足期望。随着进入高年级,能位居于前列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一旦受到挫折,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周围人就会察觉到。一遇倒霉,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也能够进入名牌大学,以后从事好的工作而成为上班族。在公司或社会上,也能满足父母的期待。
    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很好吗?像这样能获得人生的成功。但是,对于这样的人,因不良影响而波及家庭的情况很多。他的妻子或孩子,一旦受到这种影响,就会发出某些危险信号。
    这些所有好孩子或上班族(过劳者)存在着两个问题。称之为好孩子的场合,只能限于以发挥父母所规定的要求生活着,难以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
    至于上班族,虽然能依靠工作,但不能依靠他人发挥作用。即不会与人交流和不能体谅别人的心情,而且会把妻子和孩子逼入窘境。
    即使好孩子或上班族,要是在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后,能够与他人情真意切地交流,就没必要担心他的能力。虽然难以做到满怀激情,但只要觉得孩子可爱、当配偶生病或受伤时,他能像疼痛传导一样,具有共同感性的人就可以了。因此,培养这些集团组织很重要,可以相劝他们参加心理剧或团体组织。在森田疗法中,当参加"生活发现会"的活动后,能得到相应帮助。
    以上,是讲述了关于人们在苦恼时,即当走到成熟还是陷入不健康状态的岔道时,人们应该怎样发出危险信号。而且,也讲述了对于怎样的危险信号可适合于进行森田式咨询。
    在躯体症状的主诉中,比较客观的资料就是当他本人担心的时候,可在行动上出现束缚状态。例如因焦虑而不能外出的人,或是为了确认某事而重复一种动作的人,还有虽然初看没有什么但本人却存在着别人不易察觉的社交恐惧等。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存在着一种束缚。而为了要治疗好,就要想方设法去努力,这样反而成了固定和加深这种束缚的机制。虽然是顺其自然地,任凭着紧张或不快的情绪而存在着,但若不加理睬的话,它也会变轻。如果想摆弄和抑制它,反而会变得更厉害。从中就显露出一种性格倾向,就是严肃而规规矩矩、不放过一点小事的性格,不够完善决不罢休的性格,想要摆脱焦虑而不能忍耐的性格等。因此,在下面的章节里,就把焦点放在苦恼的人身上,看哪种人是最适合进行森田式的咨询。
    第四章 苦恼者所处的状况
    一、适合森田式心理咨询的人
    以什么标准评判以下形形色色的人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呢?
    比如如何看待在我们面前诉苦和坦白自己痛苦以及表现出前面提到过的种种求助信号的人。有的人还表现为喜欢欺负别人、热情高涨、呆在家中不肯出门、乱打电话、惧怕听到来自敌人的声音、不停地洗手等,我们对上述事情的看法很重要。
    内向或外向性格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心理状态,经常自我反省和揣摩自己到底优秀还是差劲等,所以容易陷入以情绪为中心的状态。性格外向的人与此相反,比较关心外界事物,如同见到飞驰的火车就挥动双手的天真小孩注意自己所看到的外部世界。但是,性格的内、外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小孩性格外向,但到了青春期性格就转变为内向。青春期开始,人们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变化,更注意自我评价。一般先从容貌和形体开始进行自我评价。比如,首先关心自己的长相是否可爱,额头是否平坦,眼神有没有魅力等。在此基础上,青春期后半段时间开始还出现更加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等其他内向性思维。因此容易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和因大量的杂念涌现妨碍学习和罹患确认恐惧障碍等。
    躯体重要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多见于中年人,偶尔也能在青年人身上见到。但是步入中年后,随着身体状况一天天不如年轻时,更加容易患躯体疾病。
    不知森田正马所提的"疑病性基调"是与生俱来的性格,还是随后天环境变化而派生的。或许,有人对身体有天生的敏感,也有的人随年龄变化或以某一事件的挫折为契机变得对身体敏感起来。
    适合接受森田式咨询的对象是具有这种内向性格或疑病性格,以及关心自己内心和身体变化而苦恼的人。
    与此相反外向性格的人不善于自我反省,就像总是喊:"明天就是明天"的斯卡莱特奥哈拉一样对痛苦采取回避或佯装不知的态度。因此,他们平时很少陷入苦恼之中。但是由于采取了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所以一旦到了无法再忍受烦恼的时候,就将以精神或躯体症状而最终崩溃,这时可表现歇斯底里或心理反应等各种各样的症状。他们不适合接受森田疗法,而比较适合促使他们接受关心自我的咨询,例如通过电影、对剧或制作盆景式庭院等来达到治疗目的的艺术疗法。
    乖孩子类型的人
    这里的乖孩子是指小时候总是听从于父母和老师的话,长大后听从于上司的人。从精神分析讨论这部分人是属于超我很强的人,而行为疗法的角度看这部分人是容易形成条件反射的人。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这部分人之所以形成很强的超我,是源于小候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比如,父母过于严厉,加上孩子本身比较敏感,所以体察到父母的这种情绪反应后,逐渐养成了抑制自我表现,一切顺从长辈的习惯。
    从事行为疗法的艾森克根据形成条件反射的难易程度把人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并善于服从各种制度,而另一种人是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和不愿服从各种制度。当经历危险时,主动回避危险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但太过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时就未免有过分摸着石头过河的嫌疑。这种人太过介意长辈和上司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为了避免导致失败反复进行确认,因此产生了社交恐惧和确认恐惧以及强迫观念等症状。
    与此相反的是,本能欲望较强的人超我相对薄弱而原我相对较强,所以不受控制和不愿服从各种条条框框只按自己的本能行事。可以从好的方面评价这些人自由奔放,但超过一定界限这些人就变得旁若无人。因此,这些人遇到难题时往往采用歇斯底里和反社会及不良行为来给周围人带来麻烦。这一部分人适合接受冷静面循序渐进的咨询和行为疗法以及内观疗法等,而不适合进行要求当事人努力克制自己的森田疗法。
    执著的性格
    具有执著性格的人容易形成强迫观念和拘泥于某事,属于埋头苦干的人。中井久夫教授在《精神分裂症和人类》(东京大学出版会刊)一文中阐述了日本民族的执著性于"整日耕作"的农耕民族的强迫性格有相似之处,而那些对空间认知比较敏感的具有精神分裂症易素质的人则与狩猎民族的特性有密切关系。在狩猎社会中,具有分裂素质的人能对一点苗头作出迅速反应,所以有利于生存下去,而在日本的农耕文化中强迫重复做某事的人则比较容易生存。日本的经济得以高速成长可能也与日本民族的这种执著性格有关。
    因此,森田式咨询中要求患者任凭不安为所当为,重视日积月累地重复同样生活的生活方式是源自这种东方民族的执著性格。
    生的欲望
    出自森田正马之口的"生的欲望"不仅与心理剧的创始人莫雷诺的"自发性"一词有相似之处,还与深受莫雷诺影响的柏格森所说的"生的跳动"一词有相似之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生的欲望"相当于精神分析的原我和超我。但"生的欲望"最大不同点在于"生的欲望"源于想要活得更好以及希望更上一层楼的人的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在这一点上,可能与莫雷诺解决纠纷场面时用到的自发性有相似之处。
    莫雷诺认为生的欲望可以通过在心理剧的舞台上进行训练引发。而森田正马则把治疗的焦点放在了尽可能发掘"生的欲望"上,即通过一周的绝对卧床,让患者感到无聊和产生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有事做就行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生的欲望",所以"生的欲望"较弱的人即使过了一周也并不感到无聊,还可以继续卧床。
    具有同样执著性格的抑郁症患者和强迫神经症患者,虽然都容易拘泥于某一事情,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强弱不等的"生的欲望"上。"生的欲望"较强的人就会想方设法改善当前的窘境而焦躁,结果强化了本身的强迫症状。反之,"生的欲望"较弱的人可能进一步陷入抑郁情绪的泥潭之中。如果依照本来目的很好地运用"生的欲望",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生活过得更充实。上述观点是森田疗法第一次提到的。那么,如何判断站在我们眼前的人,其"生的欲望"是强还是弱呢?难就难在未经绝对卧床体验,就没法判断对方的"生的欲望"是强是弱,但可以从他们为了摆脱当前的痛苦和烦恼而表现出的种种努力中推测一下生的欲望的强弱。可以认为进行绝食、坐禅、自律训练以及其他尝试的人具有努力治病的强烈愿望。这在普通人身上表现为讨厌认输、好强、想比别人活得更好的"争强好胜"的性格,因此容易被他人所瞩目。"引人注目"是为了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引起别人的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