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森田式心理咨询-处理心理危机的生活智慧(16)

时间:2008-11-09 08:05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144次

 

  • t;父母会则开展了称之为"步行车厢"的活动。有些社区还在社区内组织了由孤独症患者父母参加的活动,或由唐氏综合征患者父母参加的活动,并进行独特的野营或合宿训练等活动。
    波涛会
    波涛会是由癫痫患者或其父母组成的全国性组织,围绕癫痫患者的父母开展活动,并由儿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提供专业上的帮助。
    此外,还有负责照料痴呆老人的家族会。该家族会是由照顾痴呆患者的子女或配偶组成的。总部设在京都的该家族会已在日本各地区逐渐起来。如今参加家族会的成员不仅包括了照顾痴呆患者的家属,还包括长期卧床的老人或照顾有行动障碍的家属。随着社针高龄化,该家族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
    枥木县还有由拒绝上学孩子们的父母组成的讨论会和探讨青春期孩子教育的讨论会等别具一格的活动组织。此外,由有影响力的人组成的援助小组在不同的社区之间提供互相援助。
    以上是有关处于特殊人群立场人或集团,如因危机而摇摆不定的人、卷入苦恼漩涡中的人,人们容易对这些人产生关心,并易受他们的影响。因此,要是这些人能掌握咨询的态度,给予他们安心和引导进行森田疗法,那会有多少人得救啊?从而我再阐述一下,写这本书的动机,就在于这一构思。
    第六章 如何开展援助是咨询中最基本的问题
    咨询中首先要进行充分容忍的是陷入苦恼与处于心理危机的人,并在倾听对方叙述的基础上,尽可能先让对方稳定情绪,这也是咨询中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在这种医患关系和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对方是否适合森田疗法;而想一接触患者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适合森田疗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
    本章想阐述的就是在咨询时所要知道的基本的心理机制。
    一、消除焦虑

    面对陷入苦恼中的人或其本人虽未意识到,但已发出在第三章中所提到的求助信号(表现出躯体症状或问题行动)的人,首先要去做的就是努力消除对方的焦虑。中井久夫讲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最需要的是不断地使他们安心",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乍一看是不出他们有什么特别焦虑的,所以中井久夫的这句话尤其显得重要。在咨询其他处于危机中的人群时,可以同样使用这心理机制。
    前面讲到,在处于危机中的人和碰到障碍而寻不到出路的人,会感到焦虑和着急,并表现出视野缩小、反应敏感和容易动摇等情况。在这种不知所措的情形下,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寻求帮助,甚至视稻草为救命之物而使劲抓住不放,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焦虑,使他们感到安心,这一点贯穿于整个疗程中。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焦虑,其中的有些人能够得到自救。
    卡尔罗杰斯用"容纳"一词意思是要充分肯定和容忍寻求帮助或来咨询的人,这是消除焦虑所必备的态度,并强调这种态度对消除焦虑很重要。但这只是开始,不能说问题就此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单去叮嘱苦恼中的人使他安心或表示你已经知道对方的处境是远远不够的。要因人而异,并视不同的状态去解决,因此消除焦虑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实际上,既有学会具体的解决方法后就能消除焦虑的人,也有只要不消除焦虑即使教给他解决方法也于事无补、当耳旁风的人。
    在笔者打电话的咨询中,也遇到只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就可改善症状的人。这可能是由于对方信赖笔者,只要听听笔者的声音也能给他带来安心,使之消失焦虑的缘故。这种信赖感来自于长期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对医生的信任。但也并不全是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就医时往往会感到不安,只有通过长时间地交往才会产生这种信赖感,你不可能指望只凭最初的电话交谈就会让对方得到安心,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在医生与患者长期的交流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带着关心,主动地聆听
    我们肯定和接受对方以及关心对方的目的之一,是想了解对方的苦恼和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该用心去听对方讲些什么,咨询也就从这一刻开始。
    咨询当中不可以套用自己方便的提纲来询问对方,有些专家咨询时局限于事先准备好的谈话提纲,病历及家庭构成等,有时还为此拦腰打断患者的谈话。当然必要的信息是要掌握的,但要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行提问,不应随便插话,谈话一开始就想弄清一切是不现实的,这只能让对方感到压力及被压迫感而导致焦虑。在提问的方式上,应该是顺着对方的谈话内容进行提问,如果过于严肃又会打破共同探讨的气氛。
    当来咨询的人讲到"丈夫总是晚归......因此寂寞得不得了"时,我们有必要明确是否真的很晚及其程度等。但像"一周大约有几次晚归啊?"等诸如此类的提问就变成了盘问式,我们要采取的是首先肯定"你丈夫回家晚,你会很寂寞"之后,话题转到"说是晚......"并在此处稍微停顿一下,给对方主动发言的机会;或者采用"说是晚......"、"比如......"、"是不是来不及吃饭啦......"等启发似的提问,逐渐把话题扩大。
    就因为连提问都如此严格控制,所以评价或忠告对方更要慎重。在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时要进行适当地夸奖,而评价对方时要慎之又慎。有些不善言谈的来询者对评价非常敏感,就像蜗牛一样,你只要一碰他就缩进去,再也不肯敞开心扉;也有人由于你提醒不当,他就再也不开口讲话;还有的人当夸他一下时,他就只注意表现自己而把应该讲的问题放在一边了。
    那么在咨询中就不需要进行褒奖和忠告了吗?不,在森田式咨询中给予鼓励是多多益善的,但在最初阶段进行是不合适的。因为对方处于焦虑的时候,心里也没有余地接受你的忠告,而在不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忠告对方则是不礼貌,因此在真正明白对方之前,应该专心致志地去倾听对方说些什么。
    不要轻易说你懂了
    人们的心理活动不是简单就能弄懂的,因此要了解每个人所讲的苦恼到底是什么。有些人成为专家后一听到来询者讲到"我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是防疫武断地诊断为"对人恐惧",并告诉对方应该如何如何。或者当正处于忙碌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而只凭自己的经验及初步掌握的信息就想使咨询过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当然,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因为对专家来说,来询者只是为数众多的患有对人恐惧症的患者中的一员。但是对患者来说,别人这样轻描淡写地看待他的症状是第一次,要知道烦恼的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像这样很早就以为了解一切的咨询者,在咨询中往往掺杂着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自己也有同样经历的时候,就会把两者混同起来。卡普兰把这叫做主题干扰,按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先入为主。比如咨询者本身若与自己的母亲存在着矛盾时,会对来询者提到的母子关系非常敏感,在估计问题严重程度时容易超出实际。因此即使认为短时间内已掌握了对方的症结所在,也要采取耐心倾听对方讲话的态度。
    只有洗耳恭听的态度才能表现出尊重对方和重视对方。
    与对方站在同一立场
    要知道来询者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他的苦恼,有时会表现出躯体症状,有时则表现出欺负别人或反抗别人。这时不仅要倾听对方讲些什么,同时也要站在与对方相同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对方说头痛,就承认他头痛。要是对方有反抗的举动,就表示理解他的这种情绪,而表示怀疑对方有没有病或斥责对方都是以后要涉及的问题。我们也会碰到一开始就打算什么都不说的人,那就从他什么都不愿说开始耐心寻找突破口,这时能作的只是与对方共处一起。《通向精神病患者灵魂的道路》(矢竹书店出版)一书的作者G施文柯曾经经历过的一段有名的故事,内容是施文柯曾经坐在不愿打开自己心扉的患者枕边,每天坚持30分钟,最终还是让患者开了口。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只是与患者共处一起,有时也能带给患者安心。
    下面介绍的是刊登在全国家族联合会的机关报《全家联》上的一名女性的体会。她讲述的经历是新婚旅行中丈夫的精神病突然发作,出于对丈夫的爱,她违背了父亲叫自己赶紧带丈夫回来的命令,自己护理丈夫。由于没有护理经验的她吃尽了苦头。护理精神病患者并不是简单的活,而且这种病会反复发作。她丈夫的症状是病情一恶化就睡眠不好,还不停地搬动家具。刚开始时,她只要见到丈夫一发作就打电话跟医院联系,让不情愿到医院看病的丈夫接受住院治疗。可是当她看到丈夫每次发病都只是搬动衣橱后,再次发作时就打消了跟医院联系的念头,认为反正他只是想搬东西,那何不帮他把呢?不可思议的是当她帮助丈夫一起搬动家具的时候,丈夫反而逐渐镇静下来,最后自己感觉得无聊而作罢。也许是丈夫疾病发作前的焦虑导致他不停地搬动家具,当他看到隧道口的妻子用一种担心的眼神紧盯自己时,他的焦虑越发地厉害起来,以至于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而当他看到妻子面带微笑地帮助自己搬动衣橱时,也感到隧道变得宽敞。这样还没等到他再次进入疾病世界之前,一切症状都结束了。
    开展心理剧治疗时让患者扮演"二重"角色中的一个主角,而另一角色由治疗者扮演,并在治疗中要求两者保持一致。主角坐,治疗者也跟着坐;主角站,治疗者也跟着站,通过这种模仿动作了解主角的心情。
    寻找心灵的窗户
    多数接受森田式咨询的对象都情愿讲出自己的苦恼,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禁闭自己心灵之门的人。
    这种禁闭自己心灵之门的人如同禁闭大门的一所房子一样不能从大门进出,这时就得借助于窗户与之交流了。因为谁都会朝明亮的外界打开自己的窗户,而你可以从打开的窗户向屋里的人打招呼。
    有些一提到自己的疾病就会表情僵硬,表现出恐惧的人,要是话题为他自己所喜欢的如运动或唱歌时,他也会出现缓和的表情和笑脸,因此有必要从聊天开始建立起两人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窗户存在,你就不能胜任援助者的角色,但是只要共处时间一长,自然会懂得对方的喜好、喜爱的食物和他何时会变得温柔和高兴。
    通过共同娱乐消遣可以了解对方,比如一起去钓鱼、做蛋糕、听音乐,就可以体会到苦恼中的人在想些什么。
    亲肤育儿法
    我们常能听到亲肤育儿法对于消除婴儿焦虑很重要,日语中治疗有时也译作"手部接触"。基督教等宗教仪式中也有很多通过用手的触摸来治病的例子,因为用手触摸能带给对方安全感。谁都有过生病后,父母轻轻地抚摩能使自己心情平静下来的体验。通过拥抱、搭肩、握手均能表达你对对方的关心,所以有机会应试一下。日本人特别是年长的日本人由于生长的文化环境不同,对这一切感到害羞和厌烦,但是我们至少要适应一下,因为这不同于喝醉酒后乱摸女人臀部的行为。因此当身边的亲人需要关心时,就应适当地通过皮肤抚摩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尤其是对方确实表现出身体方面的不舒服,就像前面提到的变相苦恼一样,通过触摸肌肤来表达关心将是绝佳机会,所以要试着摸摸对方的额头、轻揉对方的肩膀或抚摩他的脚掌等。
    后面提到的相互发生冲突也是亲肤育儿法的一种,通过互相扭打游戏会使心情愉快。
    分清楚容忍和过分娇生惯养的区别
    以上提到了消除焦虑的种种注意点和具体的行动,但是有时会发生与容忍对方的娇宠和过分娇生惯养而带来的问题,因此在此阐明一下两者的区别。
    有时,拒绝上学的乖孩子想跟母亲一起睡觉。以开展"川字疗法"而闻名的松田诊所的松田先生,他提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某一时期,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像小时候一样与父母一起睡觉,并让其撒娇是很重要的。
    当以往没有充分体验过撒娇而长大的人碰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给他营造撒娇的环境是很重要的。这与到了高中还没抛弃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睡觉习惯的人,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两者差别在于动机不一样,对处于焦虑中寻求帮助的人,应该容忍他们,当他们不再需要容忍的时候他自己也会离开。与此相反,出于父母自己的焦虑原因或为了满足父母自己宠爱孩子的感情而伸手相助的话,就会变成是过分娇生惯养,这样就剥夺了培养孩子自发性的机会。这时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会反抗父母而挣脱出去,而自我意识较弱的孩子就此依赖父母,最终摆脱不了这种依赖。
    因此最最基本的是要仔细观察孩子,认真听完他们所讲的事情,弄懂他们心里想的事,这样自然就会有对策。
    不去仔细分析对方过分娇生惯养的原因,其中的理由之一是出于父母自己的焦虑而造成的。危机往往会把周围人也卷进去,以至于使提供帮助的人也进入纠缠之中,所以消除自己的焦虑这一点本身也很重要。
    消除自己的焦虑
    若要消除来询者的焦虑,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首先处理好咨询者自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