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12)

时间:2008-11-09 08:04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352次

 

  • 日的眷恋。认为自己无能,不能给亲人家庭带来幸福,反之还成为家庭的包袱,陷入了对生活对自己深深的绝望之中。
      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反映迟钝,联想困难,构思费力,思路闭塞。当时自己连一个“通知”都写不出来。新单位一个不了解我的人说我的病是“憋出来的”。语言减少,缺乏主动语言,讲话的声音低沉,有气无力,有人说我讲话的声音小得像蚊子似的。
      动作障碍。人在抑郁时,动作受到明显的抑制,动作缓慢,声音低沉,什么活动都不愿参加,哪里也不愿去,总想躺着,生活被动,缺乏主动性,个人卫生也懒得料理,什么事也不愿意做,不愿与人交往,牢牢把自己“封闭”起来。
      读者也许会问,如果患者主观上强行突破这些障碍,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在病中,我也试图去突破这些障碍,但是很难,很难。
      初诊时,医生给我开了一周的病假,领导和同志们鼓励我上班,上班后主动与同志们多接触,多交谈,以便摆脱痛苦。我也想尽力摆脱痛苦。休息一周后立即上班了。上班后强迫自己搬掉情绪障碍,主动和他人接触,但试图几次都失败了。当我和他人接触时,无话可说,没有谈话的具体内容和交谈兴趣,双方都很尴尬,他人也不知该如何与我交谈,深怕哪句话说不好刺激我,的确,在我的心中到处是“陷阱”。有的人很主动热情地和我说话,我以为人家的热情是假的,是有意同情我,安慰我,引起我的自卑。在我们传统文化观念中,被人“同情”是弱者的体现,尤其是男人。有的人谨慎地和我说几句,然后就回避了,我则认为人家认为我有病不愿意多接触我。甚至人们不经意的话,我也往自己身上联想,觉得好象在讽刺我。当别人赞扬我时,因为我是首批公务员考试录取的,认识我的人往往要说上几句祝贺的话,我也认为自己不配。
      当时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有两个,一是上演的国内第一部室内电视剧《渴望》,另一个话题是海湾战争,为了增加和人们交流的内容,我强迫自己读报,然而不愿意读,更读不出来,一点谈话的激情和听话的兴趣也没有,也就是装模作样地参与而已。
      我也想极力摆脱思维的障碍,家人也促使我不去想那些自己设想的悲伤的事情,逼着我看电视,但是电视剧的内容,情节根本进入不了大脑,剧情在脑海中根本连贯不上,眼睛看着电视,心里还在想那些多次想过的问题,欲罢而不能。抑郁症患者还有恐惧感,时时产生恐惧联想,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与“恐惧症”症状有相似之处,病愈后我从一本卫生杂志上看到王哲先生谈恐惧症的文章,其中说:
      “忌讳某些事物是不同民族共有的心理现象。西方人忌讳十三数码。汉族人忌讳正月里打碎碗,认为这是未来一年粮食不足的预兆。
      同样也有忌讳梦中梦见小男孩的习俗,认为这是犯了小人的预兆,这不过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一种民俗。然而有的人忌讳特别多,以至于每天都提心吊胆地生活。例如一位女患者忌讳说“丸子”这两个字,因为她总是将“丸”与“完了”联系在一起,谁一提这个词,就想到他一家要‘完了’,要破裂了。她还忌讳说‘煤’字。因为‘煤’与‘没’同音,害怕孩子和丈夫因意外突然离世没了。就这样她的忌讳越来越多,生活范围越来越窄,这就是一种病态了”。
      我恰恰也是这样,在家人让我玩麻将时,我的思维仍然集中不到玩的兴奋点上。经常像恐惧症患者那样,出现灾难联想。打牌时特别忌讳打“条子”,尤其是最忌讳打“三条”、“五条”、“六条”和“七条”。为什么忌讳“条子”,而不忌讳“万子”和“饼子”呢?因为“条子”和“命”有关系。如人们常说这是“两条人命”,“三条人命”,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病人的恐惧对象是他深层精神结构中某些欲望的代表及象征。那时,我时时思考“自杀”,打“三条”时,我就想如果我自杀了,那么妻子、孩子,我们这三条性命就完了,打“五条”时,就又联想到父母,打“六条”、“七条”时依次包括姐姐和妹妹。这样的病态思维,就难以办好当前的每一件事,只能自寻烦恼了。
      在病中,一次刮大风,把卧室门的玻璃振裂了,使我产生了家庭破裂的联想,根据巴金名著《家》改编的电视剧中有一个镜头,高老太爷临终前拿着装有他们全家照片的镜框,看到这个画面时我说,保证这个镜子得掉在地上摔碎,象征着封建家庭的破碎。果不然,高老太仰咽气时手一松,镜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随着高老太爷的咽气,高家破裂了。每当看到卧室门破裂的玻璃时,就联想到电视剧《家》中的这个镜头,同时又把“门”同“门户”相联系。联想到如果我自杀了,我们家也要破裂了,我仅表现出对破裂门玻璃的恐惧感,内心的灾难联想从没有同任何人讲。妹夫看出了我对破裂的门玻璃的忌讳,买了一块玻璃给换上了。这仅是我当时思维障碍的两个典型例子,像这样的灾难联想的事例举不胜举。
      我也做过试图摆脱精神障碍的努力。当别人印稿子时,理智告诉我应帮帮手,但当我拿起油滚印了十几张时就很难坚持了,恨不得用油滚把油印机砸了。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失去自控。为了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只好在印稿子时两脚不停地在原地踏步,竭力摆脱心中不耐烦的感觉。
      那时虽然上班,但已不能正常工作了,是一个地地道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上班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每天早晨当我一推开办公室的门时,心情顿觉得异常沉重,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的共同体会。一位抑郁症患者向我述及不愿上班的心情时,我插话说当你到单位推门时是不是有一种沉重感向你袭来?她深有同感的点点头,然后竟流出泪来。
      抑郁症患者感到最困难的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不愿意与人接触,更谈不到交往了。惧怕并回避一切社会活动。领导象征性地安排我一点工作,让我管理办公用品,当有人向我领取稿纸、钢笔水时都感到是压力。办公用品用完了,我得去买。我很打憷去买东西。
      怎样表述这种心理障碍呢?我打个比方,正如燕子在飞行中遇到烟雾,一般会绕开烟雾飞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燕子绕不开烟雾呢,它也只好穿越烟雾飞行了,燕子也不会受到什么损伤。
      有时到了无奈的时候,有些事硬着头皮也得办。那是在家休病假的日子。一天下午放学时下起了大雨,家人没有下班,我不忍心让母亲去接孩子,无奈我只好拿起雨伞去接孩子。一路上步伐相当沉重,极力回避认识的人。
      待病情好转一些时,开始在家里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次妻子上班后,把妻子泡在洗衣机里床单洗了,在准备拿外面去晾时,发现楼门口有几个认识的人在说话,我就不敢出去了,后来是母亲把床单拿出去的。可以说,交往的障碍伴随着整个患病的过程。
      在第一章里,笔者叙述了在生与死边缘上的心态,那时我最不忍心离开的就是孩子。可是在病中,我极易向孩子发脾气,申诉孩子。一次孩子被我无端申诉后,向爷爷奶奶说:“如果不是他有病,我就和他干了”。我为什么向孩子发脾气呢?因为孩子是我最大负担,我无力抚养孩子,也是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大障碍。那时我时时后悔,后悔不该结婚,也不配结婚,因为我不能养活妻儿。也曾在心中闪现过杀死孩子的闪念,仅仅是闪念,但多次出现过。我不忍心把他扔在这个世界上艰难地生活。晚上,抑郁折磨我不能入睡的时候,我经常来到儿子的卧室,坐在他的床前流泪,心里想着:“儿子啊,好命苦啊,你怎么有这么个无能的爸爸呢”。经常是家人半夜醒来看到我坐在儿子床前流泪,把我劝回卧室。写到这里,我又是泪珠与笔墨齐下。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的情感体验上是这样消极呢?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受制于三方面的因素,即客观环境和事件;主体需要;人的理性思维。在客观现实与主体需要的复杂关系中,理性思维充当了调整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客观条件很难完全满足主体的各种需要,如果人不有用理性的思维去积极的调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认识”,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产生负面情绪。而抑郁症患者恰恰是思维出了毛病,不能用理性的积极思维去调整主客观的矛盾,而是用消极的思维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使抑郁症患者较长时间陷入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跨过诸般的心理障碍后,就是抑郁症患者病愈之时。心理学家、医生的职能是消除病人的诸般心理障碍,而亲人、同事、哪怕是陌路人,如能对病人克服心理障碍伸出援助之手,确是功德无量的事,因为你拯救了一个智慧的生命。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冬天过去后,春光就会来临。
    第六章 不尽人生百味情
     ——抑郁症患者的性心理障碍
      在第三章中的《抑郁自评测量表》中列有判定抑郁症病情程度的20个测试题。其中第七题是:我对异性毫无兴趣。
      《中学生心理咨询》一书中的抑郁自评测量表也有20个测试题。其中第六题是:我与异性接触时是否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弗拉赫指出:“性欲衰退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之一”。
      性爱,是人的本性,就连中国的圣人,谆谆告诫国人“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的孔夫子,也不得不承认:“食、色,性也”。食色是人的最根本属性。食,维持生存;性,延续种族。中国的先哲们,对“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外国的哲人也对“性”给予高度的评价。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人,有两大愿望,一个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个就是对性的满足。
      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奥古斯尔·倍倍尔就说过:“在人的所有自然需要中,继饮食的需要之后,最强烈的就是性的需要了。延续种属的需要是‘生命意志’的最高表现。这种需要深深地埋藏在每一个发育正常的人身上,到成年时,满足这种需要是保证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主要条件”。马克思曾说过:人的生活由三种要素构成,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
      “性”在我们民族的“正统”文化中,是一个大禁区。改革开放后禁区有所突破,但时时受到道貌岸然人士的鞭笞。本人在构思这本书时,最初构思是九章,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突破这个惹事生非的禁区。但性心理障碍又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又不能不披露出来,以使有同样心理障碍的人有所警惕。原想在第五章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障碍”中简要介绍一下,思考再三,不单独用一章表述,恐怕很难表述清楚。况且先哲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早有过科学阐述,我也就思想解放一些。
      既然“性”是人的本性之一,文学即是人学,那么文学同性爱结下不解之缘也是十分自然的了。所以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高度概括文学描写爱情这一现象时指出:“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中心了”。
      肯定人性,必然也要肯定人的性欲。所以,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关系”。
      从考古发现的远古的岩画、壁画、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性”的作品,反映了古代人对“性”的思考和赞美。“性”的欲望,给人带来了欢娱,带来了爱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许多原始氏族,都曾把人的生殖器当和图腾崇拜过。古代英雄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崇敬他,赞美他,在他们坟前立上了男性生殖器造型的纪念碑。由于文化的发展,人的本性受到自己创造的文化的异化,英雄纪念碑也演变为不同的形状,以至人们忘记了它最初所代表的意义。
      “性”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神秘,更带来了苦涩。仅仅用“性欲”解释男女之间的感情已经不准确了。
      为什么仅用“性欲”一词解释男女之间的感情已经不准确了呢?
      社会发展史的研究告诉我们,人,是由动物进化的,人也是“动物”,人是会思维的高级动物。所以说人的动物本能产生性欲;人特有的思维产生爱情。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有了思维才有了爱情;有了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6)
    81.3%
    踩一下
    (6)
    18.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