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22)

时间:2008-11-09 08:04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351次

 

  • 人经历了急性抑郁后,就好比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中的凤凰经历自焚后,获得了新生,重新认识了自己,进入了涅槃的超脱境界。
      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表明,由于类人猿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人类的祖先从树上转移到陆地上生活,在劳动中人开始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劳动创造了人。所以,也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人类在认识必然、战胜必然中获得了自由。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刀耕火种、结绳记事到联合收割机和电子计算机;从山洞草舍到摩天大厦;从烽火台到无线电传真;千里眼、顺风耳等古人的幻想,今天已变成了现实。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地球变成一个“小村落”,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了空前的提高,从远古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十几岁到今天的人活七十已不稀奇了,假如几千年前的古人回到这个世界上,觉得我们今天的人生活在天堂之中。
      但是生活在天堂之中的现代人却时时感到抑郁,并不感到幸福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人的贪欲和残酷的社会竞争造成人的痛苦。人的贪欲也并不仅是消极的,贪欲会促使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然而竞争又使人痛苦。人们为了摆脱痛苦,又更进一步的竞争。所以,哲人说痛苦是人生的动力。张军先生在《命与力》一书中指出:“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文明进步的负面大暴露,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既领略了文明进步的春风,又尝到了文明进步的苦果。譬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面貌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在动态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既贪图权势、金钱,又崇慕安逸宁静”。”要权力、金钱、地位、必须争斗;要宁静的生活,又必须放弃对权力、金钱、地位的贪求”。这样就使人陷入两难境地当中,所以人们常感到痛苦、苦恼和抑郁。抛开人的主观需要而盲目地与他人攀比,则是一种病态思维。报载,某钢铁公司的一位处长贪污、受贿2000多万元,而他本人不吸烟、不喝酒,不进舞厅,生活简朴,两个孩子的生活条件也很好,这2000多万元他根本没有用,仅仅是为了满足贪欲,但给他带来的却是终日的忐忑不安和终身的铁窗生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紫千红,各有所长,不要盲目地与他人攀比,不管你处在什么档次上,就人的综合条件看,在你前面,在某些方面有比你强的人;在你的后面,在某些方面也有比你弱的人。
      在凡人的眼里,帝王之家是显赫的,他们的痛苦不见得就少于普通百姓。有人统计过中国历代帝王的平均寿命却是不高的,又有人说帝王这个职业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难怪崇祯皇帝在吊死煤山前,砍伤了公主,并说“你怎么生在帝王家”。所以唐朝诗人白居易道出了对寻觅精神家园的向往:“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面对挫折有心理准备是预防抑郁症的首要前提。常言说“三穷三富过到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很难平平安安地过一生的。美国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勃顿在《忧郁症剖析》一文中评论道:“对任何人来说,最愚蠢最可笑的莫过于在自己的一生中寻找永恒的幸福”。
      预防抑郁症的重点首先是避免慢性抑郁症,也称潜忧郁。急性抑郁症一般都是在慢性抑郁症的基础上发作的,而慢性抑郁症的发病基础是不健康的心理,而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社会、对环境的不正确认识,具体说就是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我多么希望我自己和我的朋友既有成功的事情,又有失意的事情,我宁愿有一个成功盛衰相交错的生涯”。
      人生的道路是一条由鲜花和荆棘、欢欣和痛苦、收获和代价、成功和失败铺成的道路,在人生的征途上,有许多歧路和暗礁,但歧路和暗礁才使人生充满了诱惑和魅力,假如人生的道路是十分平坦的,从生到死,没有一点风波,你能预知一生,我想那样的人生也就无味了。潺潺的流水,只有遇上阻挡它奔流的礁石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哪有“千堆雪”的美景呢?
      生活中的歧路、困难有时会使你改变最初奋斗的轨迹,但是,它也许会使你从另一条道路达到人生的彼岸,实现自我的价值,达到光辉的顶点。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年轻的时候,曾跟一位镂刻师学艺,他很喜欢这个职业,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师傅是个专横粗暴的人。有一次,卢梭刻了一些骑士勋章,供自己和伙伴们佩戴之用。他师傅知道后,竟将他痛打一顿。后来,卢梭在自传《忏悔录》中写道:“假如我遇到的是一个比较好的师傅,我的前途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在某些行业里,特别是在日内瓦镂刻行业中当一个善良的手艺人,过那种平安稳定的、默默无闻的生活,倒是最合乎我的癖性,能够给我带来莫大的幸福。……可是,事情偏偏不是如此……”他无法忍受师傅的专横粗暴,不得不中断了学习。为了生存,他当过仆人,伙计等,干过多种职业。后来,经过勤奋自学,终于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我的一个文友,我多次讲过他的故事。那次报考公务员时他也报了名,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参加考试。以后他又想报考公务员,由于年龄已过,失去了报考的机会。于是他自己办了企业,现在他已是一个有近千万资产的企业家了。
      人是环境的产物,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未被开发的潜能还是个未知数,气功、杂技在一般人来讲,如果没有看到,很难相信会是真的。就人恼的记忆能力来讲,一般人仅利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即使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脑细胞尚有3/4没有开发。人对艰苦环境适应能力也是很强的。报载,山东的一位农民在日伪时期被抓劳工到日本深山中做苦力,由于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逃了出来,在深山中生活了14年,直到1958年才被人发现。所以,哲人说在人身上有两扇门,当这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却开着;另一扇门关闭的时候,这扇门却开着。譬如,盲人的听力、记忆力特别好。手残疾的人,脚的功能是一般人赶不上的。无臂书法家,令我这样肢体健全的人自愧不如。在80年代,笔者曾在《北京晚报》上看到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文章《我仅需要三天》,看后,我震动了。我真不知道,一个生下来既盲、又聋又哑的人,是怎样学习文化当作家的。当时,我扪心自问,我一个健康的人,又做了些什么呢?
      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要充满自信地对待人生和生活。这就是预防抑郁症主观方面应掌握的重要方法。
      心理学家指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精神病理学家研究指出,丧失自信心,依赖性严重是抑郁症产生的基础。如对职务、职业的依赖,对家人尤其是对配偶的依赖等。
      抑郁会加剧无能感和依赖性,相反,所依赖的对象的丧失又进一步加剧无能感和抑郁心理。所以,从小培养人的自信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观念十分有利于人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中年人,从小受到学校中的社会主义教育,社会被这种教育描绘得如花似锦。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生活像田园诗一样恬静美好,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公有制,人民是主人,没有失业,人人有饭吃,就业、住房、医疗、退休养老都由国家保障,人们生活在“人间天堂”之中,而世界上还有2/3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十年动乱”结束后,今天的这些中年人才感到生不逢时,文化基础差,又无专业技术。我的一位同学,80年代初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工厂工作,那时他就成为“下岗”职工了。无奈,为生活所迫,他去了自由市场,两天下来他竟赔了5元钱,那时的5元钱含金量要比今天高几倍。他见到我后沮丧地对我说,怎么社会主义也有失业呢?我对他说,经济规律适合一切制度,谁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谁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企业经营不好,开不出工资,这是正常现象。恕我直言,以往的教育“温度”太高了,长时间受“高温教育”,人回到常温世界也会感觉冷的。比如,我们洗澡,在水里泡时间长了不觉得热,但当我们出水后,回到正常的室温中,也会觉得冷一样。其实,企业由于经营不好而倒闭,职工失业这是社会生活中正常现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社会前进中的正常规律,是扬弃,是发展。前些年我们的社会没有这些,社会反而会停滞。
      这种“高温教育”,使我们这一代人对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适应性差。在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办的《两岸文化交流之我见我思》征文中,笔者谈了对两岸文化差异的一些看法。十几年前,一位通过特殊方式来到大陆的台湾人士谈了他对大陆的看法,他说,大陆青年依赖思想特别重,缺乏个人奋斗的进取精神,工作靠国家分配,就连自己找对象也要靠人介绍。听到他这些话,笔者淡淡一笑说:“他不了解大陆啊”。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那时,大陆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靠国家分配是完全正常的,况且也不存在个人找工作的可能性。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没有在中华大地上出现,我们没有经历过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彻底否定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先天不足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封建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在中华大地上女性的缠足这种恶习延续了一千多年。妇女缠足这种恶习始于何时,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记载:“妇人之弓足,起于近世,前世书传,皆无所自”。张邦基又引唐末韩屋:“六寸肤圆光致致”句,并谓“唐尺短,以今量之,亦自小也,而不言其弓”。据此可见缠足之俗,唐未尚未流行宋朝则已出现。根据这些条件,断定缠足恶俗起于10世纪中叶。缠足这种恶俗解放后就取消了。然而,束胸这种恶习束缚中国女性时间更长,在80年代还在中国的城市局部存在。每当我在电视中看到展示女性的健身、健胸广告时,我仿佛看到中国妇女解放的宣言,看到了中国正在走向文明和进步。
      束缚中国女性的裹脚布已经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束缚中国人民思想的裹脚布却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程度上束缚人们的思想。而且在个别人身上还相当严重。现在按中学教学大纲开生理课,但好多学校在涉及到性的章节时却不讲解,而让学生自己阅读。“性”即淫秽这一偏见长期误导着人们。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钟情”、“怀春”是纯真感情的萌发,青春期两性间朦胧的爱使人激动,并为生命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本是正常的、健康的。然而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缺乏性科学知识,使许多年轻人对正常的生理反映却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至于造成人生悲剧。报载,80年代末,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披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身体发育健康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男性中学生,因为认为自己遗精、手淫“下流”而偷偷动手阉割了自己,造成了终生残疾和不幸。这虽然是极个别的例子,但在性成熟期的性萌动却使很多少男少女产生负罪感,却不是个别的,以至于影响到成年后正常的生活。笔者就会这样的体会,在我少年时代首次遗精后,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慌恐和茫然,甚至有一种负罪感。一次,我偶然看到一本《性的知识》的读物,当时很怕别人看到,仅草草翻了一翻,当我翻到书中介绍“手淫问题”一节时,由于看得很草率并没有正确理解手淫,而把手淫理解为当手接触到生殖器官时的正常生理反应。当看到书中关于手淫的不良影响时,就背上了思想包袱,有好几天情绪低落。当时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手淫,那时自己也没有手淫的习惯,自己误认为手淫的那种现象是健康男性的正常反应。旧的性知识书籍对手淫的结论都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用今天的观点看,现代的大量研究业已证明,手淫对青年来说,是一种满足性欲的自慰行为,适当的手淫不仅无害,反而有益身心健康。以往的心理学家或医学家把手淫的危害估计过高是不正确的。
      记者陈靖在《警惕:青少年中的心理疾病》一文中披露:在心理卫生医院接受治疗的80%以上的患者是青少年。按照每个年龄段的患者发病数量排列,依次为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这就是说,少数青少年已成为心理疾病的主角。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下面,我摘录一位初中三年级的女学生写的《期中考试总结》。她是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且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女孩,只因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没有名列前茅,在全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6)
    81.3%
    踩一下
    (6)
    18.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