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6)

时间:2008-11-09 08:04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351次

 

  • ,而不是我个人的无能。人在逆境时,他有希望,有摆脱逆境的动力;而当人走出逆境,取得成功后,当他面临一种新局面时,他会重新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应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转折关头,如果存在潜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他就会过多地注意事物消极的一面,对自我的认识也评价偏低,就会抑制自信,增加紧张心理,产生心理负担,使自卑感加重,就有可能引发急性抑郁症。在我考入公务员后,由于分配工作不够理想和首次调转工作没有成功,由于我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使我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给自己造成了潜抑郁。这时,又一次调转工作的成功,我又开始审视自己,由于已经存在抑郁心理,使我开始过多地注意自己的缺点,得出不胜任新单位工作的结论,既然不胜任新的工作,那么为什么还要调转呢?接着就是后悔,这就是我成功后为什么患了抑郁症的轨迹。不仅是有抑郁心理的人在取得成功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在取得成功后或接受一个新的职位时,也要审视一番自己是否称职,只不过这种审视比较接近客观标准而已。
      一般认为,挫折、不幸、失业、失恋等不快的事容易给人带来忧郁,但在个别人身上,成功也可以给人带来忧郁。
      我病愈后,一位朋友问我:在青年点时,你有过那么多的坎坷和困难,几次抽调,由于种种原因,你都没能顺利回城,回来得那么晚,而且回城后你的工作又那么不理想,你都没有得病,为什么这次考上了公务员,调转完工作后竟然得病了呢?
      我说:下乡时虽然很坎坷、很困难,但我的精神没倒,我很自信。我认为那时主要是社会环境对我不利,而不是我个人的无能。人在逆境时,他有希望,有摆脱逆境的动力;而当人走出逆境,取得成功后,当他面临一种新局面时,他会重新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应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转折关头,如果存在潜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他就会过多地注意事物消极的一面,对自我的认识也评价偏低,就会抑制自信,增加紧张心理,产生心理负担,使自卑感加重,就有可能引发急性抑郁症。在我考入公务员后,由于分配工作不够理想和首次调转工作没有成功,由于我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使我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给自己造成了潜抑郁。这时,又一次调转工作的成功,我又开始审视自己,由于已经存在抑郁心理,使我开始过多地注意自己的缺点,得出不胜任新单位工作的结论,既然不胜任新的工作,那么为什么还要调转呢?接着就是后悔,这就是我成功后为什么患了抑郁症的轨迹。不仅是有抑郁心理的人在取得成功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在取得成功后或接受一个新的职位时,也要审视一番自己是否称职,只不过这种审视比较接近客观标准而已。
      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亚洲继印度泰戈尔之后获得这种殊荣的人。然而,就是这样有光辉业绩的人,却在获奖后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于1972年4月16日,口含煤气橡皮管自杀了。
      陈德文在《美的灭亡——川端康成之死》这篇文章中说:“诺贝尔文学将给了川端康成以极大的荣誉。奖状上的题词表扬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华’。荣誉和地位使他受到振奋和鼓舞,更给他增添了沉重的精神压力。自从获奖以后,他的创作灵感渐次枯竭了,再也写不出激动人心的作品了,这就预示着‘川端文学’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此外,在社会生活方面又连连遇到一些挫折,使他对现实丧失了热情和勇气。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川端的情绪抑郁不振,心神不宁,只有靠安眠药打发日子。这种精神障碍反转来又加剧着他的痛苦和烦恼,最后只好把死当作一种寻常事来看待,他没有留下遗言。因为他早就说过:‘倘若自杀,以没有遗书为好,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写至此处,伏案沉思,忧郁之魔,扼杀了多少健康的、智慧的生灵,如果能尽早地认识抑郁症,预防抑郁症,治疗抑郁症,将会拯救多少宝贵的生命,帮助多少人摆脱忧郁之苦啊!
    第三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
    ——抑郁症的及早发现
      在第一章中笔者谈到有资料统计自杀者中有52%是因患抑郁症而自杀。1997年第9期《家庭医生》载原所贤先生所著〈一对新婚夫妇的奇怪坠楼〉中说:“专家统计显示患者中有65%—80%有自杀念头,45%—55%的病人有自杀行为”。重庆市第一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乐晓坡在《一例抑郁症患者的惨死》中指出:“本病自杀率很高,约占10%左右。为此,对本病应早期发现。及时送精神病医院诊断治疗,一般效果良好,可免除悲剧发生”。
      在我国,自杀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杀”持有一种偏见,甚至有人认为“自杀就是坏人”,“自杀者活该”,甚至有的“党员”自杀后还给开除了党籍,从来没有听到给因“自杀”死亡的人开追悼会的先例。这种偏见阻碍了对“自杀”的研究和干预。一般情况下自杀念头的出现及自杀行为的实施和心理障碍有关。所以,那种对“自杀”的偏见应受到社会的唾弃,无论是在医院里还是在社会上,我们对自杀者都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去全力挽救他们的生命,对有自杀意念者应予以同情,并向他们伸出友谊和爱护之手,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和苦恼,重新建立对生命的信心和适应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起步。
      弗利德里希·弗拉赫博士指出:“事实上,有人做过统计,每一片刻都将近有800万美国人迫切需要专家帮助他们解除抑郁之苦。不幸的是这些人中的一大半尚未意识到自己患了抑郁症。如此众多的人对抑郁症缺乏认识,原因在于他们常把抑郁混同于普通的心情不快”。
      据调查,工业发达国家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神经系统疾病,受神经紧张影响,时而丧失劳动能力。仅以美国为例,受此病影响,每年损失200亿美元。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抑郁症发病率比较高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落差较大,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无保障,忧患失业,忧患晚年……所以,专家们称之为与高科技发展成正比的时代病。
      在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人们也面临着企业倒闭、破产、下岗、失业、分流等风险;高中专以上学校自费入学;大中专毕业生国家将逐步不包分配,用人机制也转向市场调节,个人价值、个人能力被愈来愈突出地强调;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人们自身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济收入的变化,忧患意识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将会导致心理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如预防不当,有可能愈演愈烈。
      精神病医生杨华渝指出:当人们遇到家庭不和、工作困难、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失学、失业、恋爱失败、经久不愈的躯体疾病等种种社会心理紧张刺激时,往往情绪低沉,沮丧和悲伤,甚至悲观厌世,尤其是那些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的人,更是如此。这就是抑郁症(或称神经症性抑郁)。抑郁性神经症的病人,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畴,而不是丧失理智的精神病。
      所以,抑郁症同普通的精神不快很难区别,因为抑郁症患者并没有丧失理智,许多人往往在人前要进行掩饰,尤其是男子患抑郁症,更难以被人发现,他们尽力压抑自己的忧郁心情,不使其表现出来。所以,尽早识别抑郁症是积极治疗抑郁症的关键一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抑郁症开始时,患者认为面临的世界是阴沉的,无望的。他们有一种危机感,患得患失,自卑自责,设想困难和对自己不利的事。最后,精神终于崩溃了。抑郁症迫使他们与环境、与人重新建立一种关系,但这已是基于病态心理,以另一种眼光看人、看世界、看事物。再具体点说就是用消极的心理看人(其中包括自己)、看世界、看事物。但遗憾的是抑郁症患者患病之初,并不认为自己有病,而只承认自己心情不好,无能力改变现状。
      而身在“此山外”的许多人由于不了解抑郁症,对心情抑郁的人由可怜、同情到腻烦,由腻烦到忿懑,由忿懑到敌视。这不难理解,正常人依然按过去的水准要求他们,本来是一般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在抑郁症患者看来是要命的苛求,难以承受的负荷。
      由于在“此山中”的抑郁症患者和有些在“此山外”的患者的亲属、朋友、同事双方都不了解抑郁症是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致使许多悲剧发生。
      患者A,男,高中学生。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即1978年他升入高中二年级,当时学生毕业是升大学和上山下乡并存,这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学习成绩下降。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测验,数学、物理等几科主要学科考试成绩都很糟。他母亲知道他的成绩后,奚落了他一番:“不用你不好好学,考不上大学你就下乡”。连续几天孩子处于极度的忧郁之中,家人仅认为是考试没考好心情不佳,也应叫他难受几天,便不以为然。在他临自杀那天晚上,他告诉母亲:“妈,我去厕所”。这话本来就有些反常,也没有引起其母的注意,反而说:“你上厕所告诉我干什么”。孩子一夜没有回来,第二天,铁路公安人员在铁轨上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尸体,手里还握着那几张试卷卷纸。
      患者B,男,函授大专毕业,B中学毕业于“文革”期间,且幸运地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工厂,该人上进心极强,好学不倦,“文革”结束后,即参加了某函授大学的学习,且工作勤奋,钻研技术,多次被评为厂、局的劳动模范,获得了助理工程师职称。厂里为培养他,送他到国外学习。B从国外回来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认为厂里花了很多钱送他出国学习,应当尽快搞出点成绩来,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恰在这时,他妻子也患病住院,家人把他心情不快误认为是他妻子患病引起的,没有留意,更不可能想到他是患了抑郁症。令人惋惜的是这个刚过而立之年很有前途的青年工程师最终投水自尽了。
      患者C,男,某大企业车间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且较有工作能力。企业为减员增效,剥离一部分职工另办新厂,厂领导认为他担任这个厂长较合适,并征求了他的意见。常言说万事开头难。他上任后,工作千头万绪,压力很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担任这个厂长,他后悔了,想回原来的车间继续当车间主任。但这个位置却另有人选了,于是他得了抑郁症。其家人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认为车间后悔了,没有卖后悔药的,医生也不能解决。这名车间主任自缢而死。
      患者D,女,高中文化,某厂化验室化验员,所在企业全员放假。她回到家里,思前想后,压力很大,认为自己除了会化验外,没有其他技术和本事,自己身体又不好,找个地方打工又很难适应那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丈夫所在企业效益也不好,勉强开资,也有减员的可能。思虑过度,患了抑郁症。企业放假不到一个月,就采取了跳楼自杀的行为,筋骨摔断了两根,送进了医院,诊断为抑郁症。这时家人才知道她患病。
      重庆市第一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乐晓坡在《一例抑郁症患者的惨死》中披露了一例自杀案例:
      自杀人李向群,女,眼科医生。文章说李是一位很好的眼科医生,平素工作认真,医求过硬,服务态度好,要求自己严格,尽管科内工作很忙,既要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又要担负科内的日常事务,还要当好家庭主妇,确实是一位事业和家庭兼顾的女强人。平时表现为人忠厚老实,待人少言沉静,遇事严肃认真,情感脆弱多愁善感,遇到挫折常闷闷不乐,有一种所谓“抑郁性气质”。一年前,因未被评上副教授职称而心情抑郁,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半年前,在对一位小孩施行眼睑下垂治疗中自认为手术没有做好,对不起病孩子的家长,常感到内疚,下班回家无精打采,病乏无力,家务事被动,好发脾气,饮食、睡眠减少,有时还沉思发呆,悄悄哭泣。曾多次与爱人叙述过眼睑手术不成功,对不起病孩的家长,担心后果严重,不可挽回,表现出自责自卑,羞于见人。因其爱人不是医务工作者,只能作一般性开导劝解,病孩及家长得知此情况,也极力的安慰劝导仍无济于事,故又多方找眼科同行于正面开导,证明手术很好,不能无故责怪自己……但此时已形成了病理型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了不可宽恕的大罪,结果以病态的自我惩罚的手段或一切都完了的想法,从六楼的阳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6)
    81.3%
    踩一下
    (6)
    18.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